黄帝内经:人的身体,外部为阳,内部为阴

接下来,我们讲“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金匮真言论》第二部分的第一段讲的是怎么划分昼夜的阴阳,我们前面也讲了“子午流注”,就是说从子时一直到午时,然后再到亥时。依据这段话,后世发展出了“子午流注”理论,它把各个时辰对应的臟腑,都按经络我们后天之气流注的顺序,全部给贯穿起来。比如说,从3点到5点是属于肺,5点到7点又属于大肠,7点到9点属于胃,这就是我们的经络理论对《黄帝内经》的进一步发明。

接下来,我们讲第二部分的第二段,开始划分人的阴阳。知道四季的阴阳和昼夜的阴阳的目的,是让你用自己的臟腑经络气血去应和天地的节奏和变化,就两个字:一个是要“和”,另一个要“谐”。“谐”就是一样,共振频率是一样的。天亮了你出来,日出而作;天黑了你休息,这叫“谐”。


黄帝内经:人的身体,外部为阳,内部为阴


什么叫“和”呢?就是天气太冷的时候,你要去穿棉衣、睡火炕,不要冻坏了;夏天太热了,你稍微在树荫底下坐会儿,扇扇扇子,不要让自己热得中暑,这叫“和”。“和”是不同,“谐”是同。

快到崩溃的时候一定要“和”,往极点走的时候一定要“谐”。什么时候应该“和”,什么时候应该“谐”呢?要掌握那个“度,所以中医不好学在这儿呢。很多人问路说:你告我从哪儿走吧,我应该往哪个方向走?那我就问了,你是采取什么方式?开车来、还是坐地铁来,或者坐直升飞机来?另外,你什么时间来?赶上高峰,你走的路线和平常的路线就不一样。所以我们经常说:“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说,你不给我具体条件,我就没法给你指一个方向。但是还是有一个规律可循,你先知道天地的阴阳、昼夜的阴阳,然后知道你的阴阳,知道你的限度,这样你就知道什么时候去“和”,什么时候去“谐”。

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呢?在限度比较低的方面就先“谐”。“谐”不了就“和”。快到崩溃的时候一定要“和”,在往极点走的时候一定要“谐”。好比夫妻打架打到快离婚的时候,肯定一个人得服软,你如果还是“谐”的话,两个人都那么硬,你硬我也硬,那就只能崩盘了。你硬的时候我软一下,我回头再收拾你,敌进我退,敌疲我扰,这叫“和”。这就是敌人是弹簧,你弱他就强。

这个度的把握,就是为人处事的聪明和智慧,包括养生保健。如果你想维持身体健康,也是维持一个系统,要让它发挥到极致,这是往那个极点走,这会儿一定要“谐”。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年轻的时候干的事儿,快到极点、快崩溃的时候,一定要“和”了。知道退让、知道妥协,人就活出来了。


黄帝内经:人的身体,外部为阳,内部为阴


什么叫辅佐?我们经常说一句话叫“辅佐”,你说过:辅佐中国文化发扬光大。这个“辅佐”用得很好中国文化有好中国文化有好的一面,我就顺着他走,这叫辅一把;对于糟的一面,压抑人性的一面,我就要提出批判,要抛弃它或者批判它,这叫佐。佐就是不同,我们经常说意见相佐,炖肉的时候加点儿佐料。什么叫佐料?肉是寒性的,我就加点热的,这叫佐料。我们现在不说文言文,都说白话文。一说白话文,就把古代文言文那种反义词也连在一块儿,变成一个同义词了。我们经常说,你怎么这么不舍得?本来舍和得是反义词,现在变成了一个词叫“舍”。中国文化的文字很有意思,辅佐,舍得,全都是相反的意思。

我们经常说:你辅佐一下他,你是辅他一下,还是佐他一下?古代人讲:这个人有王佐之才。什么叫王佐之才?敢揭龙鳞、敢触怒龙颜,敢给皇帝提反对意见的那个人叫有“王佐之才”。只会拍马屁,阿谀奉承,皇上说往东就往东,皇上说往西就往西,那叫光辅没佐。我们说和谐社会,和谐社会难道就是和吗?或者难道都是谐吗该和的时候要就是和吗?或者难道都是谐吗?该和的时候要和,该谐的时候要谐。


黄帝内经:人的身体,外部为阳,内部为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