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秒“云联动”,牵起一条生命的通道接警

3月2日22时许,一阵急促电话铃声,打破了110指挥大厅夜晚短暂的寂静。



“喂,您好,普兰店110”

“……快点救我…你快来救我…快”


一阵微弱的几乎听不清的气声立即引起了当班接警员于蕾蕾、刁玉茜的注意。面对未知,接警员们首先需要根据声音判断警情的真实性和紧急程度,做到既不错过危急,也不浪费警力。


“报警人,你在哪,你怎么啦”

“…不好…我病了,上不来气…”

“我69岁了…”

“我在铁道边住”


随后,便是一阵阵有些颤抖的喘息。

没有很有效的信息,但接警员从这微弱的信息中判断这是一通关于生命的电话,稍有不慎,110就可能变成报警人拨出的最后一个号码,这是接警员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情况紧急,但接警员们不敢操之过急,她们只能一边安抚报警人,一边再小心翼翼的询问引导报警人说出有效信息,“你住在哪”“具体一点”“慢慢说”“第几栋楼”“别挂电话,千万别挂”,接警员一遍遍的重复问题和叮嘱,三分多钟的通话,也只是得知了一些“散装”的位置信息,“家住在铁路附近,从立交桥进去右拐,住在三楼”。地点还是不够明确,但报警人回应却越来越微弱,电话不能挂断,一旦挂断,再无法接通,后果无法想象。为了抢时间,接警员于蕾蕾果断的将与报警人的通话,转接拨通120,将大致地点告诉120调度员,让他们先派车,并保持与报警人和120三方通话,同时,接警员刁玉茜联系丰荣派出所巡警立即出警。

接下来,110、120的线上线下的 “云”联动,牵起了一条“生死营救”的生命通道。刁玉茜、于蕾蕾和120调度员一边与报警人保持通话,询问更详细的地点信息,一边实时将情况反馈给距离老人位置信息丰荣派出所的出警人员;出警民警和急救人员则一边赶往现场附近,一边通过调度人员给出的信息,逐渐缩小报警人的位置范围。最后,终于将位置锁定在了“铁路大坝边的三栋楼”,加上之前得知的“三楼”这个信息,民警和120急救人员开始挨家寻找……


“是最边上那栋楼吗”?

“我说那地方你能不能找到”?

“你是7号楼吗,大爷”?

“楼梯在室外吗”?

713秒“云联动”,牵起一条生命的通道接警

各方信息在这里“会师”,第一时间为现场人员提供行动依据……终于,在通话时间定格在第713秒时,电话的另一端传来了令人兴奋的声音,“找到了!找到了!”那一刻,这三个字绝对是世上最动听的声音,因为那是来自希望和生命的声音。713秒的不离不弃,给一场没有剧本的急救电影写下了堪称完美结局。

两天后,因为救治,大爷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正在住院观察。提到当晚的报警,大爷不停的说,真的太谢谢你们了,幸亏来的及时,要不是你们,我可能就完了,谢谢,谢谢你们!

713秒“云联动”,牵起一条生命的通道接警

713秒“云联动”,牵起一条生命的通道接警

无独有偶,在2020年2月3日,普兰店分局指挥中心当班接警员郐颖晖接到一名轻生女子亲人焦急的报警求助电话,当事人已服药轻生两个多小时,生命危急,又具体位置不清,郐颖晖沉着应对,调度果断,仅仅用了24分钟就和联动出警的派出所民警就将已意识不清的轻生女子找到并及时送医,将其从生命的边缘拉了回来。这样的云联动在普兰店分局指挥中心时常上演,正是110民警对待每一起警情,每一个求助电话的严谨态度,架起了一条又一条的生命通道。

疫情防控期间,指挥中心作为各类警情、指令的“集散地”,既要保证日常警务的指挥调度,又要分派出人员对疫情相关指令的高效流转。全体民警从年三十开始全员上岗,民警滕辉,因为工作需要,她每天都要在电脑前盯着五颜六色密密麻麻的表格十几个小时,改了又改,核了又核。眼睛熬得肿成了红色,这是每天面对电脑显示器12小时以上的代价。

民警车路明,是两个小宝贝的母亲,也是一名军嫂,今年过年,丈夫回家休息三天,她却在单位呆了两天;孩子发烧住院五天,她只去看了一眼。但在疫情防控的一线,她从未缺席过。每天她要接收50多个单位的工作信息,汇总整理后形成20多份报表、汇报,上报上级疫情防控部门。每天从早到晚,她的手机就几乎没有放下过,一直在询问核对工作信息。就是这样的一群平时忘我,战时舍身的一个又一个民警,撑起了疫情防控工作那一抹坚不可摧的蓝色防线!



审核/王雪冬

主编/袁承党 李艳宁

713秒“云联动”,牵起一条生命的通道接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