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麼黃了?”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黃疸治療方法該如何選擇?

肝癌中晚期患者常容易出現皮膚變黃、眼睛鞏膜變黃的現象,這其實就是黃疸的症狀了,黃疸是中晚期肝癌患者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

黃疸是怎麼一回事?

黃疸是指膽紅素代謝障礙時血清中膽紅素升高而引起皮膚、粘膜和鞏膜等黃染的一種臨床症狀。膽紅素主要來自於每天衰老死亡的紅細胞所產生的血紅蛋白,其生成、代謝、排洩均與肝臟有著密切的關係,肝臟一旦發生了障礙,便會造成膽紅素升高,出現黃疸的表現。

“我怎麼黃了?”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黃疸治療方法該如何選擇?

正常情況下,血中膽紅素濃度一般保持相對恆定,但是當膽紅素的產生與排洩出現問題時便會打破恆定,引起黃疸。這問題則主要出在這3個方面:

1. 形成膽紅素的原料增多;

2. 處理膽紅素的“工廠”——肝臟出現問題;

3. 膽紅素的排洩出現問題。

以上三個原因造成的黃疸分別為溶血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和梗阻性黃疸三種。與肝癌患者有關的多為肝細胞性黃疸和梗阻性黃疸。

肝細胞性黃疸

肝臟因炎症壞死、肝細胞受損而對膽紅素的攝取、結合以及排洩發生障礙,膽紅素代謝受限所引起的黃疸稱為肝細胞性黃疸。常見於各種肝實質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藥物性肝損傷、中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遺傳代謝性肝病(如肝豆狀核變性、血色病等)、全身感染性疾病導致的肝臟損害(如敗血症、瘧疾、登革熱等)以及各種原因導致的肝硬化、肝臟腫瘤等[1]。

肝臟作為一種代謝功能的器官,扮演著除去毒素的重要作用,在肝臟日常工作中出現輕微“破損”,造成肝臟的輕度炎症和肝細胞輕微受損對於膽紅素的代謝沒有太大的影響,一般不會出現黃疸。而只有在肝細胞受損十分嚴重的情況下,黃疸才會出現。

“我怎麼黃了?”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黃疸治療方法該如何選擇?

我們常在體檢單上見到一項指標叫做“轉氨酶”,由於1%的肝臟細胞損害,可以使血中谷丙轉氨酶的濃度增加1倍,轉氨酶也常被作為肝功能是否正常的檢測指標。一旦肝細胞受損,轉氨酶便會立即升高。而膽紅素對於肝細胞受損的反應與轉氨酶大相徑庭。膽紅素升高是一個蓄積的過程,在膽紅素逐漸升高並升至極高的水平時,預示著肝臟大面積壞死,是預後不良的徵兆[2]。這其實也在警示患者,膽紅素升高而造成黃疸是肝病的一種臨床表現

梗阻性黃疸

肝癌患者併發黃疸的另一種症狀表現為梗阻性黃疸。在肝臟完成膽紅素的處理後,需通過膽道系統將膽紅素排出,因膽道排洩不暢而引起的黃疸稱為梗阻性黃疸。引起梗阻性黃疸的原因主要有:

①直接壓迫型:腫瘤位於肝門部附近,迅速生長的腫瘤直接壓迫肝管和轉移淋巴結直接壓迫肝門部肝管。

②直接浸潤型:肝癌惡性程度高,侵犯性強,可直接浸潤鄰近肝管和血管。

③轉移、脫落型:肝癌細胞侵犯膽道或通過血液、淋巴管道在膽道內形成癌栓,癌栓極易出血形成遊離栓子,引起膽道梗阻。

當腫瘤造成膽道梗阻而引起黃疸時,患者的病情加重,全身情況與肝功能均會出現明顯異常。

對於肝功能較好、因肝臟腫瘤壓迫主要膽管而引起黃疸的患者,如能行手術治療,則首選切除腫瘤,清除膽管癌栓。若許多患者已是肝癌中晚期,則不太建議以手術的形式進行治療,而應針對原發腫瘤選擇患者敏感的化療藥物或靶向藥物積極進行全身化療或針對性治療,在控制腫瘤病情的同時減少黃疸。

人工肝支持系統已成為嚴重黃疸患者一種理想的輔助支持治療手段,它能夠代償或部分代償肝臟的解毒和生物合成功能,為肝細胞的恢復提供時間和機會,為等待供體的肝移植病人爭取時間。若能通過肝移植的形式對肝功能進行改善,無疑是一種不錯的渠道。

“我怎麼黃了?”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黃疸治療方法該如何選擇?

此前有研究使用PTBD、膽道支架置放引流術聯合TACE的方式能夠有效的肝細胞癌合併梗阻性黃疸,通過多支膽管引流和保留外引流管可保護肝功能、避免重新穿刺、延長黃疸復發時間[3]。

4.中醫藥的應用

中醫上認為肝癌繼發的黃疸,首先應責之於肝,肝失疏洩,膽汁外溢;再責之脾,脾氣失健,運化失司;久病則責之於腎,腎陰虧虛。因此中醫治療黃疸以疏肝理氣解鬱為首,再加以護肝脾胃、活血化瘀的方式,能夠緩解黃疸的症狀[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