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之痛第四篇-老化(煲机)时间控制

本文章为系列性文章,将重点讲解生产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点,以及针对每一种问题的预防及解决方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生产管理者一般都会面临如下几个主要问题:

  • 漏工序生产
  • 生产过程难以记录
  • 生产数据混乱,难以统计
  • 生产状态无法透明化
  • 卡通标贴容易重复,造成A箱B货
  • 没有详细的报表中心,数据难以查询
  • 产品抽样完全靠人工决定是否合格,不严谨
  • 不良品流向难以管控

本文章重点介绍在生产管理中如何控制某一个工序的停留时间,比如老化工序,防止产品还未达到老化时间要求就跳至下一工序。

传统的方式是操作员将每一个产品的老化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记录在指定的本子上面,如下图所示:


生产管理之痛第四篇-老化(煲机)时间控制

传统的记录方式

这种方式存在一些弊端:

  • 数据不准确,操作员可以随意填写老化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
  • 费时费力,每一个产品老化开始需要记录一次,老化结束在记录一次。
  • 纸张浪费,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大量的纸张浪费及成本增加。
  • 空间浪费,大量的纸张报表需要占用空间。
  • 难以查询,无法通过序列号快速查询报表。

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在系统中根据不同的产品型号定义合适的老化时间规则,如下图所示:


生产管理之痛第四篇-老化(煲机)时间控制

针对不同的产品定义老化时间规则

操作员在扫描过程中,系统自动检查老化(煲机)的时间是否满足设定的要求,如果还未达到时间要求,系统将及时给出提示信息,如下图所示:


生产管理之痛第四篇-老化(煲机)时间控制

未满足老化时间要求


生产管理之痛第四篇-老化(煲机)时间控制

满足老化时间要求,系统才允许操作

通过产品生产记录可以查看间隔的时间,如下图所示:


生产管理之痛第四篇-老化(煲机)时间控制

两个工序的时间间隔了2H,满足老化要求

经过这种管控方式,可以有效的防止操作员随意更改老化时间,防止不合格的产品流出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