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的人生,从培养这4个基础习惯开始

我们常常抱怨漫无目标,看不到未来,想做出改变又不知道如何开始。其实只要先学会培养这4个基础习惯,就能够强化自我控制的感觉,为改变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这四个习惯就是:睡眠、合理饮食、运动和整理。

人们想要改变或养成的习惯总是很多,可人们总是喜欢从那些不大费力,当然回报率也不高的习惯入手。

可以想想看,你是不是也常常这样。长期熬夜晚睡,造成皮肤质量差,年纪轻轻就掉发严重,如果让你做出改变,你可能只会想要换一瓶洗发水而已,完全忽略掉熬夜的内在原因。

治病不光要治标,更要治本。而最根本的习惯养成就这四个方面。这也是为什么市面上很多自律的达人都在不停打卡这四项习惯的根本原因。

那么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又该如何培养这四个习惯呢?

1.睡眠

自律的人生,从培养这4个基础习惯开始

有研究显示: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中患肥胖症的人比例更高。这是因为睡眠不足的情况下人的代谢异常,人体能量消耗大大减少,而次日会产生强烈的饥饿感,并更喜欢食用糖分较高的食物,从而引起体重上升。

睡眠不足,不但影响身体健康,对第二天的工作状态和心情也会有影响,可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反之,充足的睡眠让精神状态变好,皮囊和心理都呈现高分状态,工作和学习效率提高,人也就没那么丧了。

但比充足的睡眠更重要的是你的睡眠质量。在《睡眠革命》这本书中,作者尼克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睡眠周期,也叫90分钟睡眠法。他认为90分钟是一个睡眠周期,每天至少要有4个睡眠周期,每周必须保证三天睡眠周期是够的,否则就可能会觉得睡眠不足,精神不济。

他也给了一些关于睡个好觉的干货。在睡前做一些拉伸放松动作,有助于入眠;不要带手机等电子产品进入卧室;床要尽量选得大,床品也要尽量舒适;卧室温度保持在20度左右,要比其他房间略低些才更易入睡。当然,最重要的是每天在同一时间起床,这样你才能合理规划在几点入睡,才能达成睡眠周期的设定。

2.合理饮食

自律的人生,从培养这4个基础习惯开始

人在两种情况下会进食,一是饥饿状态下,二是受外部诱因,犯了馋瘾。而后者的诱惑往往是高油、高糖、高热量的美味,也是我们肥胖的罪魁祸首。

不吃饭显然不是一个好主意,人的身体代谢需要营养,但如果能够管住嘴,只在饥饿时进食,在有饱腹感后马上停止,就没有那么多如何减肥的纠结了。

在合理饮食的习惯培养上,我受益最深的就是,把食器换成小号的。当餐盘、饭碗都变小一号,我们同样达成了光盘,可吃进去的东西就没有那么多了。而我身边朋友最大的感受就是,少吃外卖。那些高油高热量的食物,只要停止一周,都会觉得身体轻盈,皮肤也没那么糟糕了。

3.运动

自律的人生,从培养这4个基础习惯开始

运动的好处就太多了,从身体层面上讲,不但可以促进肌肉和骨骼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从而抗病、抗衰老。从心理上讲,运动可以调节人的紧张情绪,有助于消除学业和工作的压力。

有人说,工作了一天已经够累的了,哪还有体力运动,殊不知,这个时候的锻炼反而能够有助于恢复加班的内耗,恢复饱满的精力,好投入到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我身边常常有朋友,疲于长时间的产出,脑袋混沌,缺失灵感,这个时候他们没有继续与手头的工作僵持,而是穿上跑鞋,到室外慢跑一个小时。运动后,脑袋顿时清醒了不少,还在跑步时灵光乍现,诞生了很多工作上的新想法。

日本临床抗老化学会会员稻川龙男,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做《EQ瘦身法》,就逐一给出了保持日常锻炼的小方法。比如习惯性在门口放一双运动鞋,在刷牙时活动小腿,在广告时间伸展筋骨。别忘了,做家务也是一种锻炼身体,每天可以固定安排30分钟的家务时间。

除此之外,想象也是让你保持运动的一剂良药。将个人最美的照片摆在显眼位置,将最喜欢但穿不上的衣服挂在显眼处,都可以用来提醒你:你要积极锻炼,保持住现在的身材,才能获得这些美好的想象。

4.整理

自律的人生,从培养这4个基础习惯开始

对大部分人来说,整洁的环境能让人的内心也平静下来。如果你的物品较多,每次打扫整理,过程虽然会痛苦,但整理好的状态会带来极大的愉悦感。

扔掉过期药品、发黄的旧杂志,把短时间内用不到的物品打包存放,把过季衣服清洗好收起来……因为,当你能够控制住你在使用的东西,你就会强烈地体验到你能自我控制。

基础习惯其实也能互相强化。你有没有发现,当你持续锻炼,你的睡眠也变好了。当你收纳有方,整理有术,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基础习惯的养成也可以带来更深远的影响,我们常会听到身边的人发出这样的感叹:当我把冰箱整理一遍,我感觉自己好像能改变职业生涯了,这就是基础习惯养成的魅力。

如果你觉得这些基础的习惯难以养成,那么可以给自己安装一个“监控”。

当我们行驶在路上,会在有测速设备的路段格外小心。如果开车上了高速,远远看到一个交警立牌安置在前方,即便知道那是假的,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必须要打起精神来,减速慢行一些。

前面所举的这些例子中,之所以改变了人的行为,其实都是因为有形或无形之中,有一个监控一样的东西,在监督和指导着我们的行为。而当我们想要做出改变,找到那个能够监督我们的工具就能够事半功倍。

自律的人生,从培养这4个基础习惯开始

在此就来和大家分享监控策略是如何帮助我们改变习惯的。

什么是监控策略?监控策略是通过记录工具对目标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为什么一定要监控我们的行为?

首先,监控会让我们认清现实。

从小到大,我们听得最多的是要适当休息,注意适当锻炼,每天只能吃适当的盐和糖。这个适当到底是多少?

当我们对这个数字带着问号的时候,我们没办法合理地控制,这个词反而是个非常危险的词,它让我们无意识地做得比自己想象的多或少,而监控就是在粉碎“适当”这种模糊的说法。

我们常常会低估自己吃东西的量,却高估了锻炼或阅读的时长。某项研究中,被测人员估计自己每天大约要走6公里,而事实上大多数人只走了不到3公里。

我自己特别有感触的一件事是,自从用了微信读书APP来看书,有时候看了一上午,以为自己看了三四个小时,结果APP上显示阅读时间却是1小时50分。

细想想,是因为自己中途经常被微信消息打断,或因为书里提到的内容,联想到最近看的一个微博内容,转而去逛微博了。

其次,监控会帮助我们决定是否值得为某种习惯花费时间、金钱及精力。

一位女性通过计算发现过去六年时间自己在购买酒水上的支出超过了3万美元,而这笔钱她本可以花在其他地方。

很多人通过APP或笔记本来记账也是这个道理。看消费在各种品类的比例,以掌握自己的消费习惯,达到控制消费的目的。

第三,监控会帮助我们转移只关注负面的注意力。

认知行为治疗法的创始人亚伦·贝克发现,人们总是关注伴侣做错的那些事,却忽略他们做对的事,这让夫妻之间的关系总是很紧张。但通过写“婚姻日记”的方式,记录那些对方在生活中体贴的行为,有70%的夫妻关系得到了改善。

而近几年很流行的晨间日志,其实也是这个目的,通过记录当天令人开心的、积极的、正能量的事件,让自己能元气满满地迎接新的一天。

自律的人生,从培养这4个基础习惯开始

第四,监控会督促目标的完成。

虽然没有明确的医学证据表明每天走一万步比走8000步或12000步更好,但当我们每天设置了一万步的目标后,看到手机上不足5000步的数字摆在那,总会督促自己向着目标冲刺。

家里放着体重秤,没事就称一下,总是要比没有体重秤时,更加注意节食;每次吃东西都习惯性记录下来,也总是要比毫不节制地吃喝,更容易控制住嘴,这就是监控在起作用。

最后,监控能为你的进步提供证据。

在自我管理这条路上,我们总会面对很多次自我怀疑,连续跑步一个月后出现瓶颈,感觉自己不再有任何进步。

当你感到自己并没有取得什么进展的时候,监控能够给你提个醒,让你知道自己其实是在进步的,那些实实在在的数字、照片或心得,就是最好的证据。

如果你想拥有更自律的人生,真正做自己生活的主宰,那就从养成好习惯开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