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軍工給東野百萬大軍作戰強力支撐,軍工部長何長工居功至偉

隨著東北戰場戰事的不斷擴大,部隊的不斷髮展,東野大軍只靠日本留下來的武器彈藥和戰場上繳獲的補充,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作戰需求。因此,發展東北戰略區自己的軍工已經迫在眉睫、勢在必行。為加強軍工生產統一領導,東北局決定成立軍工部。經中央批准,決定任命東北軍政大學總校副校長何長工為軍工部長,伍修權為政委,

1947年10月,東北局召開了東北軍工會議,軍工部正式成立。

強大軍工給東野百萬大軍作戰強力支撐,軍工部長何長工居功至偉

何長工上任前,東野政委羅榮桓找他談話。兩個人是秋收起義時期的老戰友,可謂是無話不談。羅榮桓對何長工說:“毛主席要我們在兩年內建設百萬大軍,解放兩路、四城(兩路指中長路、北寧路,四城指瀋陽、錦州、天津、北平——作者注)。東北局決定你來抓軍工建設,搞武器彈藥,我們請伍修權同志給你當政委,後勤所有的汽車和司機由你調動,家裡的事讓伍修權同志多管一些,你就在外面跑跑跳跳,你看怎麼樣?”(《羅榮桓傳》第435頁)

何長工愉快地受領了賦予的任務。上任伊始,即從幾個方面著手,全面推開軍工各項建設和生產。

一是把分散在各個軍區的軍工生產點統起來

當時東北已經有了許多軍工生產點,但基本上都分散在各軍區,導致了生產計劃不統一,產品質量和數量都有待進一步提高。為此何長工等先從“統”字上做文章,要求各軍工點必須加強統一集中領導,統一籌劃組織、統一生產計劃、統一生產質量標準,確保各項軍工建設和生產全面協調發展、又好又快發展。

二是把大量的日本僑民中的軍工人才用起來

針對當時軍工技術人才短缺的實際,何長工提出:在東北的日本僑民當中有不少軍工人才,他們現在一時還不能回國,可以把這些人充分動員起來,讓他們幫助我們搞上個兩三年,把我們的軍工人員教會了再走。在生活上對他們及其家屬實行一定的優待政策。

何長工的這一想法得到了羅榮桓的充分肯定和贊同。他們一致認為,東北有工廠、有原料,就缺技術人員,有了技術人員槍炮什麼都可以造。

強大軍工給東野百萬大軍作戰強力支撐,軍工部長何長工居功至偉

三是把日本軍隊埋在地下的槍支彈藥找出來

當年日本人在投降前,日本軍隊在東北搞了不少秘密軍事倉庫,他們還把大量的武器裝備和彈藥都埋在了地下。何長工、伍修權等動員軍工人員和老百姓,努力把日本軍隊埋在地下的槍支彈藥儘量都找出來,讓這些武器彈藥能夠為我所用,以彌補我武器彈藥存在的不足。

四是把蘇聯方面放在滿州里的日軍武器接過來

當時,蘇聯方面在滿洲里存放了一大批日軍武器彈藥。瞭解這一情況後,何長工立即指派軍工部專門人員同蘇聯方面進行談判,要求將這些日軍武器彈藥都接收過來。這又是一批不小的武器彈藥數目。

在何長工和伍修權的堅強組織領導下,東北軍工部很快建設了一大批自己的軍工廠。這些工廠急戰爭所急,想戰爭所想,研發和生產了大量軍工產品,有效保證了東北百萬大軍的作戰急需。

“到1948年夏季,東北解放區共有大小軍事工廠55個,除修理各種武器外,可年產60毫米炮2000門,迫擊炮彈50萬發,山炮、野炮彈20萬發,手榴彈150萬枚,子彈1700萬發,復裝山炮、野炮炮彈25萬發”。(《羅榮桓傳》第436頁)

東北軍工部生產的炮彈等軍工產品,不僅能滿足本戰略區的作戰需要,還能支援其他戰略區。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粟裕說過這樣一句話:“華東的解放,特別是淮海戰役的勝利,離不開山東民工的小推車和大連生產的大炮彈”。

強大軍工給東野百萬大軍作戰強力支撐,軍工部長何長工居功至偉

主要參考文獻:《難忘的歲月》《羅榮桓傳》《粟裕談淮海戰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