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4歲半,體檢身高101cm,被告知未達平均水平,媽媽自責又無助

案例分享:

很多家長都很在意孩子的身高和長相,尤其對於男孩兒。但是大多家長都不知道如何幫助孩子長高,只能天天嘮叨孩子多出去跑跑,每天讓孩子喝牛奶吃雞蛋,補鈣等。

孩子4歲半,體檢身高101cm,被告知未達平均水平,媽媽自責又無助

並且大多家長並不知道什麼樣的身高是平均身高,不知道自己孩子的身高有沒有達到平均水平,唯一的參考值可能就是隔壁小男孩或者小女孩的身高。

但是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平均身高本就有差異,在2歲前小女孩的平均身高可能會比小男孩高一些,在2歲以後男孩的平均身高開始優於女孩身高。

媽媽諮詢時說孩子(男孩)4歲半,體檢身高101cm(平均身高為107.7cm),醫生說孩子身高沒有達到平均水平。聽到醫生的話,媽媽其實沒有太震驚,不過卻更有壓迫感,那幾個晚上媽媽都沒有睡好。

孩子4歲半,體檢身高101cm,被告知未達平均水平,媽媽自責又無助

當孩子和小朋友玩的時候,媽媽就可以看出來孩子的身高不高,比同齡孩子矮個小半頭。但是媽媽絲毫不知道該怎麼辦,平時牛奶、雞蛋、鈣片從沒給孩子斷過。

除了從飲食上,媽媽唯一想到的就是生長激素,但是孩子現在才這麼小就要打生長激素嗎?媽媽更怕生長激素的副作用,還要擔心打針的費用等等等等。

孩子4歲半,體檢身高101cm,被告知未達平均水平,媽媽自責又無助

所以媽媽就一直拖著,一邊對孩子的身高不死心,一邊又感覺自責又無助。因為媽媽根本就不瞭解生長激素,生長激素的副作用,什麼情況下要打生長激素,以及生長激素的費用。

身邊有朋友去醫院給孩子做身高方面的檢查,聽說光檢查就花了四五千,媽媽心裡更沒底了。

其實,不是所有的孩子做身高發育方面的檢查都要全部做完,根據孩子的情況可以選擇幾項做檢查。如果家長平時給孩子做身高監測,記錄有孩子的身高增長情況更有利於孩子的檢查,和身高的管理。

孩子4歲半,體檢身高101cm,被告知未達平均水平,媽媽自責又無助

也並不是孩子身高不理想就要打生長激素,孩子身高差距小,生長激素並不是完全缺乏等就可以不用打生長激素,家長可以選擇其它調理方式,比如從飲食、運動、睡眠、體質等方面。

本篇只是案例分享,如果家長想要了解更多,可以翻看首頁微頭條內容及小視頻,或者可以私信留言孩子情況。

每天分享育兒小案例,或者育兒實用乾貨,關注我,和你一起關心孩子的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