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在即:李清照一篇怀旧词作,道尽人间沧桑


元宵节在即:李清照一篇怀旧词作,道尽人间沧桑

千古才女李清照

元宵节是新年伊始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与春节藕断丝连的最后一个节日,古称上元节。所谓“上元”者,是针对七月十五的“中元”和十月十五的“下元”而言的——本源自道家的三元(天、地、水)说,同时又与佛家的“燃灯供佛”有关。因此演绎出观花灯、吃元宵、猜灯谜、放烟火等民俗,也是历来文人骚客所钟爱的节日之一。比如宋词中就有许多描写元宵佳节的名篇流传于世。下面让我们欣赏一首李清照的婉约词——《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太阳落山之际晚霞犹如熔化的金子一般绚丽多彩。暮云四合,天空仿佛碧玉般透明。可天地之大,我却不知置身何处。抬眼望去,堤柳如烟,恰逢耳边传来《梅花落》的幽怨笛音,空气中弥漫着几许淡淡的春意。元宵佳节,我明显地感受到天气的融和,可谁知道下一刻是否会意外地出现风雨?有朋友驾着香车宝马召我同游,我婉言谢绝了他们又要诗酒唱和的美意(把自己留在孤独里)。

忆当年,曾记得在汴京城度过的无数个元宵佳节,当时的我深闺中有大把的闲暇,在这个节日里呼朋引伴,尽情地玩耍。那时的我们衣饰时尚,帽子上镶满了名贵的翡翠珍珠,手拿用金线捻成的雪柳,打扮得花枝招展、俊俏靓丽。可如今呢,我容颜憔悴,发髻松驰,两鬓斑白,因怕见人总是选择夜间出去。所以,今晚不如向帘儿底下,聆听别人家的欢声笑语。

阅后得知:此首词明显地属于李清照晚年避居江南时的感时之作。朋友们知道,李清照一生活到71岁,却可以“靖康”国难为界,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即:前半生生活优裕,婚姻美满,惟一的缺憾是没能生育;后半生困顿、潦倒,丈夫早逝——属于典型的“国破家亡”。所以,此首词作使用的是倒叙手法,词的上阕写的是元宵节客居江南的悲凉感受,下阕描写了对青年时代美好生活的回忆。两相对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读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最后一句,“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句,读来让人心酸,不觉潸然泪下……

佳节在即,让我们向经典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