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工人文化宫,回来了


文化宫,回来了

铜川工人文化宫,回来了

文化宫作为铜川(北市区)的地标性建筑,建于1962年,于2018年9月拆除。可以说她承载了铜川几代人的记忆。

从建成到现在,她走过了56年的风雨历程。有过辉煌,也有过暗淡。

2017年,当听说文化宫要被拆除的消息后,市民沸腾了:建议保留者,有之;建议拆除者,有之。

铜川工人文化宫,回来了

铜川工人文化宫旧貌

保留者不想文化宫从他们的视线中消逝;而拆除者认为她破败不堪,已失去原有的作用。

为此王益区政府于2018年2月专门召开了听证会。

会上王益区各界代表、专家到会,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开诚布公地进行了讨论,最后决定:

文化宫按照原样“一比一”重建。

铜川工人文化宫,回来了

建成于1962年2月的铜川工人文化宫

2018年9月文化宫开始拆除。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2020年春节,文化宫主体工程已经建成,本该华丽登场的她,确因新冠肺炎的横行黯然失色。

尽管如此,她还是矗立在人们的眼前,给这个寒冷的春天带来了一丝暖意。

文化宫做为标志性建筑(地标性建筑),在屹立的56年间,她以独特的造型,强大的功能,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铜川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对于那些漂泊在外的铜川人,她成为一种记忆,贮存在游子的脑海之中。

铜川工人文化宫,回来了

岁月的侵袭她已黯然失色

一看到文化宫,人们便知道她是铜川,因为她是铜川的名片和象征。

文化宫作为标志建筑,曾一度是铜川(北市区)建筑的主角。她外形独特,雄伟壮丽,功能齐全,作用巨大。

文化宫作为铜川(北市区)的中心,确实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她不仅是政府开会作报告、表彰先进的场所,还是老百姓看电影、听讲座的好地方。

可以说,文化宫充分发挥了她作为地标建筑的文化功能。

当然,由于她处在原市政府的对面,她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铜川工人文化宫,回来了

新建文化宫效果图(一)

“地标建筑本身应该是出类拔萃、独树一帜的。要引导一种新的活力,要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要能在完善城市功能方面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从这一点来说,文化宫确实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宫的功能正在逐渐丧失。她,除了活在人们的记忆中,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铜川工人文化宫,回来了

新建文化宫效果图(二)

标志性建筑代表的不仅是建筑本身,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新思潮的体验。

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城市的生活方式之所以能称之为标志,也绝不仅仅是因为建筑本身。

更是文化、教育、科技、经济氛围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是他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地域的经典。

地标性建筑的作用既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

建筑本身是物质层面,高度也好,规模也好,造型也好,只是它的“外在”,要成为“地标”,更重要的是要看它所具有的“内在”——“气场”。

铜川工人文化宫,回来了

新建文化宫效果图(三)

地标性建筑应该是文化的栖息地、时尚的发源地、人员的聚集地。老文化宫作为精神层面的作用还在,但是她物质层面的作用几乎丧失殆尽。

随着铜川新区的建成,铜川北市区,人口逐年下降。受地理位置和既有建筑格局的影响,北市区新建建筑少之又少。

铜川工人文化宫,回来了

新建文化宫效果图(四)

而此时,文化宫作为一个升级改造项目,她的建成使用势必会为铜川北市区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分别后一年多,文化宫,回来了。

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文化宫片区升级改造项目的全面建成使用,她一定会重新成为铜川北市区的地标式建筑,继续发挥她的文化和物质引领功能。

铜川工人文化宫,回来了

新建文化宫效果图(五)

铜川工人文化宫,回来了

“枕戈待旦”的拆楼机器

铜川工人文化宫,回来了

一夜之间,人们的心碎了

铜川工人文化宫,回来了

昔日恢宏的文化宫变成了废墟

铜川工人文化宫,回来了

新文化宫紧张施工中(一)

铜川工人文化宫,回来了

新文化宫紧张施工中(二)

铜川工人文化宫,回来了

新建成的文化宫拔地而起(一)

铜川工人文化宫,回来了

神采奕奕的奔马,预示着铜川的奔腾

铜川工人文化宫,回来了

尽管还未完全完工,但已经有人迫不及待地前来参观

铜川工人文化宫,回来了

文化宫与对面的老市政府、新王益区政府交相辉映

铜川工人文化宫,回来了

近距离看看文化宫

铜川工人文化宫,回来了

夜幕下的文化宫

铜川工人文化宫,回来了

文化宫特写

铜川工人文化宫,回来了

新增的“阙楼”

—《END》—

作者 刘辉

审核:《陕西信息网》姜彦

铜川工人文化宫,回来了

铜川工人文化宫,回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