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民歌《山丹丹開花》誕生記

1971年初,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一些老同志建議,整理幾首陝甘寧邊區的革命民歌,並進行加工創作。

這一想法得到周恩來的支持,決定由中央文化組組織創作力量完成幾首革命歷史歌曲,以慶祝中國共產黨誕生50週年。

陝北民歌《山丹丹開花》誕生記

是年5月22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藝部採錄組組長王敬之和編輯王驚濤來到陝西,同徐鎖、李若冰、關鶴巖、馮富寬等人組成了工作小組到延安採風。

他們中間就有10歲即跟隨哥哥劉熾(歌曲《我的祖國》曲作者)來到延安參加革命的作曲家劉烽。

在延安第一招待所,大家整理出《咱們的領袖毛澤東》《軍民大生產》《工農齊武裝》和《翻身道情》四首歌曲。

創作組組長關鶴巖提出,增加一首反映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帶來革命大轉折的歌曲就更好了。

陝北民歌《山丹丹開花》誕生記

劉烽也談到,“從音樂形式上看,陝北民歌中最有代表性的《信天游》沒有,內容也不夠完美,缺點兒什麼”“應當有一首迎接中央紅軍的歌”“這段歷史太重要了!它既能反映中央紅軍的及時到達,挽救了陝北根據地;又能反映出陝北人民為中國革命作出的歷史貢獻——使大西北成為中國革命的大本營和前進陣地。”

這些想法使大家很快達成共識,繼四首歌曲之後,他們開始了這首反映“迎接中央紅軍的歌”的創作,從而形成了後來的《陝甘寧邊區革命民歌五首》。

首先是徐鎖開了個頭,吟出一句“一道道山來一道道水,咱們中央紅軍到陝北”,得到了大家異口同聲的稱讚。

陝北民歌《山丹丹開花》誕生記

劉烽很自然地接出了下一句:“一杆杆紅旗一杆杆槍,咱們革命隊伍勢力壯”。

歷經千辛萬苦,中央紅軍才到達陝北根據地,熱情高漲的陝北鄉民喜迎紅軍的畫面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於是就有了“千家萬戶把門開,快把咱親人迎進來”“熱騰騰的油糕油饃饃”“滾滾的米酒捧給親人喝”等句子。

待馮富寬接了句“知心話飛出心窩窩”。接下來的打磨,在深化主旨上,用“滿天的烏雲風吹散,毛主席來了晴了天”寫出了中央紅軍到達陝北的歷史意義,並由烏雲想到雷聲,在“千里的雷聲萬里閃,咱們革命力量大發展”的氣象中,就差點題之句了。

陝北民歌《山丹丹開花》誕生記

劉烽憶起他在陝北採風時所得:“山蛋蛋開花背窪裡紅,有那些心思你擱在心中。”方言中的“山蛋蛋”說的就是野百合。因此,他提出用“山丹丹開花”起興,關鶴巖神補一句“紅豔豔”,既押韻又朗朗上口。

劉烽在音樂創作時,充分挖掘古老的陝北民歌的浪漫風韻。作品前奏開始在一個自由節拍的散板,音調具有濃郁的陝北民間音樂風格特徵。主題旋律與靖邊民歌《咱陝北人跟的是劉志丹》最為接近,風格悠長而抒情。

陝北民歌《山丹丹開花》誕生記

一段間奏之後,歌曲進入中間部分。間奏用了《白靈子過河》的主幹音。中間部分音調則來自隴東民歌《十八姐擔水》。音樂是一個熱烈的快板,表現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的歡樂情緒。

當唱到“滿天的烏雲風吹散”時,速度放慢,演唱一字一音,刻畫了堅定有力、眾志成城的革命精神。在“毛主席來了晴了天”一句中,“毛”字音高為全曲中第二高的音,深化了作品的主題思想,突出了中央紅軍到達陝北的歷史意義。

陝北民歌《山丹丹開花》誕生記

最後,音樂完整再現了第一部分。全曲高潮句是“毛主席領導咱打江山”,突出運用了陝西民間音樂特有的“苦音”調式,熱耳酸心的演繹,是人民樸素情感的外顯。

在作曲上,將九字句分成三截:“毛主席”“領導咱”“打江山”,形成富有傳統戲曲唱腔特點的尾聲,音樂滔滔,一瀉千里,氣貫長虹,酣暢淋漓。

1971年底,歌曲創作完成後,陝西省歌舞劇院演員楊巧擔任首次領唱,同年12月25日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影響遍及大江南北。( 據《光明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