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欢荣辱话牌坊——漫谈淮安牌坊


悲欢荣辱话牌坊——漫谈淮安牌坊

牌坊,淮安民间多称为“牌楼”,是封建时代经皇帝恩准表彰的纪念性建筑。在古代,立牌坊被看作是一个家族或地方莫大的殊荣,因此,立牌坊也有严格的规定限制和等级区分。功名坊,经地方官府审核批准后,由官方出资修建;贞节牌坊、仁义慈善牌坊、功德牌坊,经当地官府审查核实后逐级呈报,由皇帝审查恩准,或由皇帝直接封赠。在等级划分上,帝王神庙、陵寝可用“六柱五间十一楼”,一般臣民最多只能建“四柱三间七楼”。
牌坊的构造由坊楼、坊顶、坊额、坊眼、副额、抱鼓石、坊柱等组成。牌坊上的坊眼注明牌坊是为谁、为什么事、由谁在什么时候建造等内容,副额、坊柱上的对联等文字内容是对主题的补充。这些文字,是中国封建社会人们人生理念及封建礼教、传统道德观念的集中表现。淮安牌坊建筑精巧细致,集雕刻、绘画、匾联和书法等多种艺术于一身,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
淮安素有“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美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尤其是明清时期,淮安因其全国漕运、盐运的中心地位而繁盛一时。当时,遍布淮安城乡的牌坊正是这段历史的真实见证。

一、褒扬科举仕进
此类牌坊数量最多,如此多的牌坊说明了淮安历史上科举的兴盛。明清两朝,淮安有进士200余人,举人700余名。在这众多的进士中,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齐全,其中还有“五世巍科”一门六进士的刘氏家族,兄弟同科进士的李氏兄弟,同试博学鸿辞的张氏父子等。历朝历科“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的进士、举人们立起了牌坊光宗耀祖,荣耀乡里,有状元沈坤、丁士美立的状元坊、状元楼坊、状元及第坊;有探花陈澜、蔡昂立的会元学士坊、探花及第坊、玉堂学士坊等。淮安城乡林立的进士坊、世科坊、经魁坊、夺锦坊、登金榜坊等褒扬科举仕进的牌坊在无声的诉说着此地人文的荟萃与教育的兴旺。
沈坤的状元坊毁于文革中,坊上刻有一副对联:“倚马成文,上马杀贼;国子祭酒,天子门生”,概括了他的一生。沈坤于明嘉靖二十年辛丑(1541年)中进士一甲第一名,钦赐状元及第。嘉靖年间,奸佞当道,沈坤为人耿直,不愿折腰事权贵,致使不被重用,长期任翰林院修撰。后改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嘉靖三十六年,沈坤因母亡回家守孝。当时,淮安地处黄海之滨,又是漕运咽喉,常遭倭寇骚扰。沈坤挺身而出,变卖家产,召募乡兵千余人,亲自操练,百姓称为"状元兵"。同治《山阳县志》卷二十一记载:(嘉靖三十六年初),“倭数千人自日照流劫至淮安,时邑人沈坤方家居,散赀募乡兵千余屯城外。倭纵火焚烧,官兵且却。坤率兵力战,身犯矢石,射中其酋,倭始退。”《重修宝应县志•摭记》记载:世宗嘉靖三十六年“五月一日巳刻,倭从高邮至宝应,越宿移舟淮郡,遇沈状元家兵,冲突复回……至十七日挖北盐坝乘水放舟而去。”在姚家荡一战中,被戳死的倭寇有800多人,就地掩埋,形成一大土堆,名曰:"埋倭墩"。嘉靖帝任命沈坤为北京国子监祭酒。尚未及赴京上任,嘉靖帝听信谗言,将沈坤逮捕下狱,被拷死于狱中。

二、表旌贤官能臣 金濂,山阳(今淮安)人。明永乐时进士,授御史。宣德时,任广东巡抚、陕西副使。正统时,任刑部尚书。参赞宁夏军务。有心计,善筹画,西陲安然。疏浚鸣沙洲、七星汉、伯石灰三渠淤积,溉荒田千余顷。曾参与镇压邓茂七起义。景帝时官户部尚书。时四方用兵,急需军饷。他善于理财,使国用得无乏。五年卒官,追封沐阳伯,谥荣襄。家乡人为其立荣禄坊、尚书坊、经宪坊纪念他。
沈翼,山阳(今淮安)人。明宣德时进士。正统初年,任南京刑部主事,后改任户部主事。沈翼为官清正勤勉,善于计划,凡户部仓廪、户口、赋税无不知晓。正统年间,朝廷征讨云南少数民族地方,以沈翼为转输使,负责粮草供应。由于频年灾荒,粮饷匮乏。沈翼多方筹集,调度得当,既保证了战事需要,又救济了当地百姓。代宗时,任户部侍郎,又升任南京户部尚书。天顺初,沈翼因病辞官,不久病逝。家乡人立大司徒坊、恩荣坊纪念他。其子沈瑶、其孙沈志都是进士出身,亦都是有作为的官员。步云衢坊为沈瑶立,登云路坊为沈志立。
叶淇,山阳(今淮安)人。明景泰时进士,授御史。天顺初年,遭诬陷下狱受审,开释后任武陟知府。成化中期,任大同巡抚。明孝宗登基,召为户部侍郎。弘治四年,任代尚书,不久加太子少保。在任上,曾改革商人输粟到边塞可以食盐充抵的陈规,指令两淮盐商以银代粟增加盐商的税赋,使国家财政收入骤增至银百万两。叶淇死后皇帝赠太子太保。家乡为他立象贤坊、地官尚书坊、持宪坊、尚书坊、宫保坊以表示纪念。其子叶贽进士出身,也很有官声。

杨理,山阳(今淮安)人。明成化时进士,任刑部给事中,办案秉公廉洁,升任礼部同考官、大礼寺丞。皇室成员阳曲王在地方胡作非为,州县官皆回避。杨理奉命进行调查,不畏权贵,平反了冤案。此后,被加官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当时黄河决口,开封城被洪水围困。杨理率百姓加固城墙并增筑汴堤,减少洪水灾害。湖广饥民流入河南,府、县官吏以赈济外地灾民需上奏朝廷后方可施行为借口不予救济。杨理认为救灾如同救火,如果等待上奏议准,往返几千里,灾民早已饿死,坚持发放钱谷赈济,使饥民得以存活,社会得以安宁。不久,杨理升任工部右侍郎。后因病辞官,老死于家乡。家乡人立都宪坊纪念他。
蔡昂,山阳(今淮安)人。少时读书成癖,因家贫不能买书,便借别人藏书日夜苦读。明正德九年中进士一甲第三名,钦锡探花及第,当即循例授为翰林院编修。正德十五年请假回乡养病,当时15岁的吴承恩受到蔡昂的雅遇。正德十六年受命篡修明武宗实录。嘉靖八年任《大明会典》催篡官,后任侍讲学士、詹事府府丞、礼部右侍郎。他一生中为皇帝讲解经传达30年之久。蔡昂善文工诗,所作《瑞鹿赋》、《韩城荒城》等文章在当时很著名。蔡昂死于嘉靖二十年,朝廷追赠其为礼部尚书。著作有文集《颐贞堂稿》等。家乡人立玉堂学士坊、兰省尚书坊纪念他。

胡琏,世居淮安府城,明弘治十八年进士,任闽广兵备道,屡胜葡萄牙侵略者。并将缴获的先进枪炮加以仿造,为我国学习西方坚船利炮的先驱人物。官至户部侍郎。有《南津诗集》行世。其孙胡应嘉进士出身,也是一名很有作为的官员。黄甲传芳坊、青云接武坊为胡琏一门立。
潘埙,山阳(今淮安)人。明代诗文家。正德三年进士,授工部给事中,性刚决,弹劾无所避,改吏部给事中,后任开州同知、陕西右参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河南巡抚。敢于兴坠举废,除奸减息,后为蔡经等劾,罢归。遂屡荐不赴,以读书著述为乐。著有《西斋纪读》、《抚台奏议》等。补衮坊、 都宪坊,都为潘埙立。
此类牌坊还有很多,如为李元立的内台太史坊,为周于德立的都督坊,为齐昭立的台宪坊,为卢淮立的太史坊,为丁璋立的光禄坊、京兆坊等。京兆坊是淮安遗留下来的唯一完好牌坊,牌匾和石柱现保存在淮安勺湖公园内。
三、旌表寿民、寿妇、孝子顺孙、义夫节妇
由朝廷恩准,任本家自行建坊。此类牌坊全国最多,以至有的辞书解释“牌坊”即以“宣扬封建道德”为指归,实有以偏概全之嫌。淮安城内有为数众多的节孝坊、孝子坊、义贞坊、百岁坊,其中著名的有为宋代文学家、孝子徐积立的徐节孝坊、为数学家骆腾凤的母亲崔氏立的百岁坊等。

徐积,字仲车,北宋淮安人,晚年居淮安南门外,因而又号“南郭翁”。徐积博学多才,与苏东坡是至交好友,是宋代名扬四方的大孝子。据史书记载,徐积三岁丧父,因父名石,终身不用石器,行遇石,避而勿践。事母至孝,母亡,庐墓三年,哭不绝音。徐积著有节孝集三十卷,及节孝语录《四库总目》等,行于世。苏轼称之为“古之独行也,于陵仲子不能过,然其诗文则怪而放,如玉川子(卢仝)”。徐积以孝行著闻,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立坊纪念他的孝行。
骆腾凤,清代数学家。嘉庆6年举人,道光6年大挑知县,以母老不仕,改舒城训导,未一年即告归。教授里中,学徒甚众。性敏锐,好读书,尤好数学,著《开方释例》4卷、《游艺录》2卷。此书澄清了当时关于天元术起源的种种说法,纠正了李锐、梅文鼎等人数学著作中的错误,指出西方传入的解一次方程的借根法,实源于我国古代天元术;并对高次方程、勾股定理进行深入研究,充实和订正了前贤著作中的有关问题,被誉为“学开方者之金锁钥”。骆母活到103岁才亡故,其百岁坊立在河下的竹巷街。
淮安城内外还有为数众多旌表烈女、贞女、节妇的贞节牌坊,每一个牌坊的背后都有一个说不完的凄凉故事。这些女人们在漫长的岁月中,以青春的容颜和无边无际的寂寞孤清,换来的只是这冰冷的石头,然后在千百年岁月中向人们展览,任人们评说。

四、标识里坊、街衙、祠堂等
牌坊最早的功能,是作为里、坊的“门”而存在的。里是中国古代城市居民聚居之处,有“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之说。坊即街市。淮安立在里、坊的牌坊有仙鹤坊、临淮坊 、清平坊 、北辰坊 、端本坊 、满浦坊 、来远坊、颁春坊等,不过这些牌坊据清人著的地方志记载,当时就已经废弃了。
淮安衙门众多,漕运总督署、两淮盐运使署、淮安路总管府、淮安廉访署、淮安府署、山阳县署、府学、县学……史称“官如清舍”。每个衙门门前都有牌坊,有的还不止一个,如规格最高的漕运总督府门前的东西南北四方各有一个牌坊。
五、警示官员 在全国州县衙门里都有一个圣谕戒石坊,淮安的府县衙门自然也不例外。戒石坊面南书 “公生明” 三个大字,意为公正才能明察、明断、明智而有远见,公道正派,平民才诚心拥戴。戒石坊面北则是北宋大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手书的“御制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以警戒其秉公办事,如徇私枉法,则天理不容。这是皇帝告诫地方官员不可贪污腐败、虐政害民的“座右铭”,所以叫戒石。圣谕戒石坊现已在淮安府署院内恢复重建。

六、现代修建的牌坊
牌坊的建筑艺术,不仅凝聚着历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而且从中也体现出各个时代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一座牌坊,一则故事;座座牌坊汇编成一部灿烂的牌坊文化史。这是祖先留传给我们的又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无疑它所承载的封建礼教有许多摧残人性的糟粕。
按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现代的淮安人延续历史文脉,修建、恢复了众多人文纪念类的牌坊——纪念汉代军事家韩信的胯下桥牌坊、吴承恩墓地牌坊、上坂街牌坊、驸马巷牌坊、淮扬美食广场牌坊、吴承恩故里牌坊、古镇河下牌坊等。这些牌坊不仅成为淮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丰富着这座古城的文化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