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李時珍和《本草綱目》

今年的開局並不好,遇到了新冠肺炎。不過由於國家的有力措施以及及時處理,避免發生更大的不幸。而在這其中,我們的逆行者,奮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在這場抗疫站中,守護著我們生命健康的最後防線,在這裡表示崇高的敬意,謝謝你們。

抗疫過程中,我們的醫護人員發現有中藥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長期以來,西藥一直佔據我們國內大部分的醫用市場,很少人瞭解中藥,這次恰好有個機會,因此我想借此機會說說古代的先人們的有關於中藥的一些事情,而我覺得的,李時珍絕對可以成為我們今天的主角。話不說,那就先來了解一下李時珍吧!

一、李時珍的出身世醫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號瀕湖,湖廣蘄州(今湖北蘄春)人。他本身就是出身在世醫之家。父親李言聞,為當時名醫,著作有《四診發明》《艾葉傳》《人參傳》《痘疹證治》等書,曾做過“太醫吏目”李時珍從小就受到家學的薰陶。父親有志培養他走上仕途,督促他認真讀書,除了儒家經典是必讀的外,還有小說傳奇、詩詞歌賦,無不涉獵。這就為李時珍後來從事醫藥學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十三歲那年,中了秀才,但隨後的三次鄉試,卻屢屢失利。他的志向不在科舉而是對中醫本草學具有濃厚的興趣,因此他放棄了科舉。他隨父親診病濟窮,同時專心致志於醫藥學和博物學的研究。後因醫好楚王之子的暴厥症,他被徵任楚王府奉祠正。嘉靖年間,一度赴京,供職太醫院,不久託病歸。有感於歷代《本草》多有訛誤,又對方士迷信氾濫的不滿,立志重修《本草》。他不辭艱辛,跋涉遠近,尋採草藥,訪求藥書,不恥下問,考辨異同。積三十餘年之功,三易其稿,終於編著完成《本草綱目》。晚年曾赴南京謀求刊刻,並對全書加以修訂定稿。萬曆二十一年(1593)病逝,終年七十六歲。

二、《本草綱目》的影響

《本草綱目》是中國藥物學鉅著。根據《本草綱目》中的記載,李時珍首先是在醫藥學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他十分重視中醫的辨證論治,主張全面認識疾病,四診合參,然後依病處方。對於所謂“一方可以通治百病”的說法,他是極力反對的,這是“方伎家之術”,不宜提倡。他認為治病應當深入瞭解病情,使其有的放矢。如,在應用峻瀉劑巴豆丸五十粒大膽地治癒王太僕的久痢溏洩病之後,他語重心長地指出治病妙在配合得宜,藥病相當,才能取得療效。中醫理論中的陰陽五行學說、天人相應學說和臟腑經絡,他都有較深入的研究,並能靈活應用。例如,他用木瓜來治療轉筋與血病腳膝乏力。一般醫家認為是由於木瓜味酸入肝,而肝又主筋,所以木瓜可治療轉筋。李時珍則認為應從五行的相互關係來理解,即木瓜可以收斂脾肺耗散之氣,脾肺在五行中分屬土金二行,還能瀉肝木之氣,從而使病症得以治癒。

三、淺談李時珍的醫者態度

為什麼李時珍能夠在古代的醫學上面勇攀高峰呢?其實正是因為他有著一套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再加上他的勤奮刻苦、孜孜不倦的精神,這些就是他取得成就的關鍵所在。首先,李時珍在研究過程中,堅持了自然科學唯物論的原則。他從小就受到儒家封建禮教的教育,在思想上受到薰陶和束縛,但他堅持了唯物論原則,因而還是能取得成就。他所從事的是研究本草學,也就是古代的博物學,同時他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對大自然的無窮興趣。不過人無完人,李時珍,他有時候也會宣揚一些迷信,個人主觀性非常強,對一些以往的醫術抱懷疑的態度,甚至刪除別人的著作。總的來說,他真的是算的是古代的一位偉人,其著作《本草綱目》更是影響深遠,不單單影響著國內,對於外國也是非常珍貴的寶物。

部分內容選自《中國通史》、《本草綱目》、《奇經八脈考》等

讓我們為奮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表達最崇高的敬意,謝謝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