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半壁山的文明福地是怎么回事——《乾隆错题“文明福地”》

要说起承德市区的半壁山大家一定再熟悉不过了,此山位于承德市东南部,山上有座道观叫魁星阁,魁星阁是依悬崖峭壁而建,离地三丈高的峭壁上,刻着一幅大石匾,匾上刻着“文明福地”四个斗方大字,每次路过都要琢磨下,为何此地要刻这几个字?果然又是一段传说。

承德半壁山的文明福地是怎么回事——《乾隆错题“文明福地”》

文明福地

1、

话说,热河自从公元1703 年康熙42 年建立避暑山庄以来,每年皇帝来此消暑理政,住在京城的王公大臣伴驾随行,也在山庄周围修建府邸,像佟王府、郑王府、肃顺府、都统府等随之建立,现在仅存地名。在西大街二牌楼附近有座常王府,常王是世袭的皇亲,在朝中名声显赫,有权有势,可是偏偏没有子嗣,只有一个侄子过继在家,取名如意。

常王希望儿子能学得文武双全,将来报效国家,所以为他请了很多文武教师。养尊处优的富二代没几个好好念书的,如意念了十来年的书,光学会两句风月诗,引几个歪句儿,把功夫都花在同狐朋狗友们喝花酒上了。

老常王没办法,为了面子过得去,花了万八银子,给他捐了个举人。过去有个制度,可以花钱买学历,到了京里秋闱大考时,20 岁的如意想到可以借这个理由到北京玩几天,便对常王说要去应考。

常王知道他去北京无非是为了玩闹,但为了家里能清净几天,就打发他带上家丁和银两进了京。如意进京不到一月,喜讯传来,如意中了状元。

2、

知子莫若父,如意啥样,常王那会不知,他认为报信儿的是骗子,一文没给,叫家丁打一顿,给撵出去了。没过几天,又有喜讯传至王府,朝廷也派人送来喜报。这下可把老王爷给弄糊涂了。莫非是皇上有意提拔,常王百思不得其解。经过一番打探,常王得知,如意进京以后,整天喝花酒、办堂会,到了考试那天,才到考场应付应付。

考试的题目是:治世之计在于何?意思是问,国家应该如何治理呢?举子们一个个皱眉咬笔,苦苦思索。

连题目也弄不大明白的如意哪里会写文章,观察一阵题目后,他看懂了“在于何”三个字,并突然想起平时在酒桌上常说的一句话: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山水之间也。于是,他把《醉翁亭记》 中的诗句“在于山水之间”写在了纸上,一大篇纸就写这么几个字未免太少点儿。他忽然诗兴大发,摇头晃脑的琢磨,居然想出一首解释这个“在于何”的打油诗来。

第一句:热河多奇山。这句好解释,他在热河长大的,热河十大名山他都清楚。第二句:山下淌热泉。热泉说的是热河泉,四季不断,冬不结冰,第三句和第四句是不知打哪看来的:灵秀锤一城,圣人出其间。写完了,也顾不得看别的举子考得怎么样,第一个交卷出场。

3、

举子们考试完毕,考官们把卷子粗判一遍,粗判,就是把实在开不过去眼儿的都刷下去了。剩下的,送到主考和珅大人那里。

和珅装模作样的坐到案前,对各位考官说:各位同僚,今年万岁命我为主考。本官一定不负圣上恩典,把有真才实学的人选出来。

众考官都知道和珅不懂学问,看他装模作样,心中不免暗自发笑。一个考官故意问他:请示主考大人,不知今年文章何种答案为优?和珅哪知道这个,他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一抬头,看见中堂挂着一幅山水画,就说:嗯,要有山,有水,还要有人。

大伙一听,都憋着乐,他一看大家的表情心里十分不痛快,喝了一声:就这么办,没山没水没人的文章,甭想考中。

考官们哪个敢惹和珅,查遍所有的文章,才在被剔除的卷子里发现了如意的打油诗,赶紧呈报和珅。和珅接过考卷一念,正合胃口,不错不错。一个考官试探着问,和大人的意思,让这个举子中个进士?

和珅看这考官说话有些轻慢,心里不高兴,摇摇头。又一个考官说,我看这个举子可中前三名,让他作个探花?

旁边一个考官再也憋不住笑了,急忙喝了口茶,指望用这茶想压压笑,谁知道这口茶进嗓子眼儿了,噗的一声全喷了。众考官都憋不住了,这个乐啊。

我看可中第二名,作个榜眼。那边又站起一位,此生还是常王爷的公子,我看做状元合适。这一句,那一句,和珅也没听出来大伙的意思,一拍桌子说了句,就这么定了,让他当状元。

4、

大伙心里想,你倒霉去吧,为什么?前三名必须上殿面君,皇上亲自看看。过了些时日,乾隆皇帝亲自阅卷。和珅事先请人把常如意的卷子又工工整整的抄了一遍,并奏是常王爷的后代。

皇上一听非常高兴,呵,我皇族居然有人能考上前三名,接过卷子仔细批阅:治世之计在于何,在于山水之间,文章虽短,道理颇深。又看下面打油诗:热河多奇山,山下淌热泉。灵秀锤一城,圣人出其间。

乾隆小时候没少陪康熙来热河,热河的山水他都熟悉。这首打油诗这正触动了他的心,乾隆早就听别人说自己出生在热河狮子园,他心中暗想:这圣人不就是说朕呢嘛,看罢,龙颜大悦。

转睛一看,这首诗还没题目,乾隆皇帝拿起朱笔在上方题了四个字,文明福地。


承德半壁山的文明福地是怎么回事——《乾隆错题“文明福地”》

你注意看过“明”字吗


宣如意上殿,一面试,坏菜了,如意什么都不会。这时候乾隆也直嘬牙花子,给状元撤了吧,承认自己错了。留着吧,怕他日后祸国殃民。再者已经他已经给卷子上提了字。

“赐予热河府。”乾隆皇帝一言既出,热河府便热闹起来。热河府官员们一看本地出了状元,而且皇上还赐字了,忙让石匠刻在魁星阁的山壁上。打那以后,承德再有中状元的,名字也就一律的刻在半壁山魁星阁的石碑上了。




往期内容:


部分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