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口福,龜鱉牛蛙“解封”;很焦灼,養殖行業如何“解凍”?

記者 李成輝 田甜 張浩

近日,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龜鱉牛蛙等兩棲動物是否屬於野生動物、人工養殖的能否繼續銷售、食用,牽動著近兩百萬從業者的心。3月5日,農業農村部官網發佈《關於貫徹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革除濫食野生動物決定的通知》,明確中華鱉、烏龜、牛蛙等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物種和農業農村部公告的水產新品種兩棲爬行類動物,按照水生物種管理。這意味著,它們不列入禁食野生動物名錄。

中華鱉“解封”,讓甲魚養殖戶吃了一顆“定心丸”,但在當前疫情形勢下,甲魚市場銷售行情如何?養殖戶們如何應對?三湘都市報記者就此進行了走訪。

有口福,龟鳖牛蛙“解封”;很焦灼,养殖行业如何“解冻”?

(漢壽縣一處養殖基地裡,冬眠的甲魚已經鑽出池塘。)

回應:龜鱉牛蛙等既可養殖也可食用

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稱《決定》),確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制度。

但上述決定並未明確禁食野生動物具體名錄,讓不少養殖戶與吃貨們憂心。深圳日前將經人工繁育飼養的龜、甲魚等野生動物列入禁食名單,更是引發社會和業界爭論。與吃貨們的口腹之慾相比,養殖戶們的擔憂更加迫切,因為他們所養殖的物種一旦被禁食,自己將何去何從?

通知指出,各地農業農村(漁業)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明確水生野生動物管理對象、管理範圍和管理要求。通知要求,對於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的物種和農業農村部公告的水產新品種,要按照《漁業法》等法律法規嚴格管理。中華鱉、烏龜等列入上述水生動物相關名錄的兩棲爬行類動物,按照水生動物管理,不列入禁食範圍。

3月5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在發佈會上也表示,《野生動物保護法》、全國人大相關決定以及有關解讀講的都很明確,魚類等水生野生動物不列入禁食範圍,包括中華鱉、烏龜在內的絕大多數養殖龜類和蛙類中的牛蛙和美國青蛙兩個引進種可以養殖、食用。

法規:娃娃魚等水生野生動物可利用

記者查閱發現,《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有166個物種,其中包括老百姓經常食用的黃鱔、鱉、烏龜。在農業農村部公告的水產新品種中,除了各種魚、蝦類,還包括牛蛙、美國青蛙,以及幾種龜鱉類,如鱷龜、清溪烏鱉、中華鱉“浙新花鱉”、中華鱉“永章黃金鱉”。

當然,在水生野生動物中,也列入了保護動物相關名錄。在《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中,爬行綱的十多種龜鱉被列入,包括龜科、鱉科;《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水生動物物種核准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也有多種龜鱉被列入。

記者注意到,列入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中,部分人工繁育技術較為成熟的,也被《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摘出,共兩批24種,包括大鯢(娃娃魚)在內,可以進行一定利用。

其依據是,《野生動物保護法》第28條規定:對人工繁育技術成熟穩定的野生動物,經科學論證,納入國務院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制定的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對列入名錄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可以憑人工繁育許可證,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核驗的年度生產數量直接取得專用標識,憑專用標識出售和利用,保證可追溯。

解讀:名錄無變化,養殖戶無需擔憂

在湖南省農業農村廳漁業漁政管理處副處長唐湘北看來,就水生野生動物而言,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通知已經界定的十分明確,“名錄本身並沒有什麼變化,養殖戶們無須過於擔憂。”

唐湘北介紹,從管理上,水生野生動物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珍貴、瀕危水生野生動物,按照《野生動物保護法》有關要求管理。另一類是珍貴、瀕危以外其他水生野生動物,按照《漁業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要求管理。

長沙市農業農村局科技教育處處長、湖南農業大學客座教授夏禮明解釋說,龜鱉、蛙類,屬於兩棲爬行類動物,農業農村部已經明確,中華鱉(即甲魚)、烏龜、牛蛙、美國青蛙等兩棲爬行類動物按水生動物管理。兩棲爬行類動物中的絕大多數種類,是可以人工養殖和食用的,比如蛙類中的牛蛙、美國青蛙、中華鱉、烏龜,都是可以繼續養殖、可以繼續市場流通和可以繼續食用的。

湖南是水產養殖大省。2019年,全省水產品總產量254.42萬噸,名特優水產養殖面積156.51萬畝。龜、鱉、牛蛙、娃娃魚養殖都已是成熟產業,儘管在省內整體佔比不算高,但在不少縣市是支柱產業。

關注:養殖的青蛙、蛇今後還能吃嗎?

細心的市民可能會發現,這幾份名錄裡,並沒有黑斑側褶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青蛙。這意味著,不管是野生還是飼養的青蛙,暫時都在禁食之列。

對此,夏禮明建議,養殖戶們不要盲目養殖青蛙,已經養殖的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轉型牛蛙、美國青蛙人工養殖或者其它水產品養殖。

野生動物包括陸生野生動物和水生野生動物。除水生野生動物外,2月24日出臺的《決定》明確,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這意味著,陸生野生動物全面禁止食用。

所以這兩天,湖南的“吃貨”們也很關心一個問題:“口味蛇以後還能不能吃?吃了會不會犯法?”對此,湖南省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處長陳春華表示,疫情期間,所有的野生動物都不要吃;疫情過後,野生動物能吃的和不能吃的,也會出臺相關規定,明確劃分界限。

作為野生動物主管部門,省林業部門正在研究和制定相關配套政策。“首先要摸底,對全省現存的野生動物存欄量,進行一個數量精準統計;其次要製作方案,決定裡明確各級政府應該出臺相關的政策制度,包括適當補償,那麼具體怎麼補、補多少、程序如何設定,都需要方案,這一塊工作我們已經開始做了。”陳春華說。

【走訪】

“今天出了1000斤的貨,也算是一個好的開頭”

中華鱉“解封”,疫情過後的“甲魚之鄉”如何復甦?

有口福,龟鳖牛蛙“解封”;很焦灼,养殖行业如何“解冻”?

(漢壽縣的一處養殖基地裡,養殖戶正在查看滯銷在池塘裡的甲魚。)

“今天出了1000斤的貨,也算是一個好的開頭。” 3月5日,漢壽縣的養殖戶接到了一筆久違的生意,心情一下子明媚起來。

1月下旬以來,漢壽縣養殖戶的頭上,一直籠罩著一層陰霾:以往日均銷售4萬斤的甲魚生意,今年整個春節期間銷售為零。在漢壽縣的甲魚養殖戶看來,農業農村部發布的這個通知,相當於給他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儘管政策明朗了,儘管甲魚被“解封”了,但疫情之後市場必將會持續低迷。“甲魚之鄉”這個上十億的產業,又將如何復甦?

養殖戶:往年春節“搞手腳不贏”,今年銷售至今為零

1995年漢壽縣被國家授予“中國甲魚之鄉”稱號,漢壽甲魚也成為了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目前,漢壽甲魚養殖佔到全縣農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產值達到10多億元。

疫情之後確立的全面禁食野生動物制度之下,陸生野生動物被“拉黑”,魚類等水生野生動物未列入禁食範圍,但養殖兩棲爬行動物是否被禁食一直未被明確。

“往年春節是銷售旺季,搞手腳不贏,今年還沒有出過貨。”陸紅午從事甲魚養殖20多年,如今規模接近兩百畝,年產甲魚達到百噸。依照當地行業慣例,整個市場原計劃大年初二開工營業,但受疫情影響至今仍未開張。

陸紅午的養殖規模,在漢壽縣算是養殖大戶。行業“封禁”期間,陸紅午只能每天在煎熬中等待行業市場放開的消息。“多等一天,就多一筆損失。”陸紅午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除了每天的人工成本之外,每天都要對場地進行消毒,而這些都是不小的開支。

隨著氣溫的升高,在泥土內冬眠的甲魚會爬上岸覓食,而此時養殖戶們又多了一項成本:飼料投放。在零收入的情形下,當地儲備資金不足的小規模養殖戶,甚至掏不出飼料錢,只得讓甲魚在塘裡“自生自滅”。

按照以往市面行情,塊頭大一點的、品種好一點的甲魚,春節期間最高可賣到46塊錢一斤。在陸紅午看來,受疫情影響,今年甲魚出貨價肯定會走低。

有口福,龟鳖牛蛙“解封”;很焦灼,养殖行业如何“解冻”?

(疫情期間,養殖戶每天都要給養殖基地消毒、投餵飼料。)

行業協會:“定心丸”有了,但市場復甦仍需要時間

在整個行業一片焦慮時,3月5日農業農村部官網發佈了《關於貫徹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革除濫食野生動物決定的通知》,其中明確了甲魚按照水生物種管理,這無疑讓養殖戶們吃了一顆“定心丸”。接下來,漢壽縣甲魚行業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怎樣讓甲魚市場儘快復甦。

大湖水殖漢壽中華鱉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兆久介紹,公司採取的是“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其中養殖戶就有400戶,佔到了漢壽甲魚市場的百分之七十左右。

王兆久的另一個身份是漢壽縣龜鱉產業協會會長,他介紹說,漢壽縣人工繁殖養殖甲魚已經將近50年曆史,養殖甲魚基地接近10萬畝,相關從業人員近2萬人,如今早已形成了一條成熟、完整的產業鏈。

但受到疫情的影響,對公司的打擊不小。“對口的飯店、酒樓均未營業。”王兆久稱,加上前期對甲魚是否禁食的定位不明朗,公司今年的第一批甲魚全部滯銷。

王兆久告訴記者,甲魚的銷售旺季有兩個時間段:一個是2、3月的“春節檔”,一個是下半年的7、8、9月。顯然,一年中僅有的兩次“利好”機會,他們已經錯過了一次。

在得知甲魚被“解封”的消息後,王兆久接到了十幾個養殖戶的電話。除了相互報喜之外,大家也在相互獻計獻策,整個市場的復甦該如何進行下去?

截至記者發稿前,王兆久打電話告訴記者,當天有養殖戶已嘗試著聯繫老客戶,“出了一千斤的貨,也算是一個好的開頭。”

【連線】

還能愉快地和牛蛙“做朋友”,真好!

三湘都市報3月5日訊(記者 朱蓉)今天,農業農村部官網發佈《關於貫徹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革除濫食野生動物決定的通知》。在這份文件中,備受消費者關注的中華鱉、烏龜以及牛蛙等動物被列兩個相關名錄的兩棲爬行類按水生物種管理。這也意味著,它們不列入禁食野生動物名錄,消費者仍可以在餐桌上見到它們。

消息一出,吃貨們沸騰了。長沙白領胡小姐經常與朋友相約去吃各種牛蛙乾鍋,有時一份不夠還會再加,是“忠粉”。在得知“官宣”牛蛙還可以繼續吃後,她十分興奮,“此前一直很關注關於牛蛙是否會被‘禁食’的消息,現在終於可以放心了,期待疫情過去後,和朋友一起去吃牛蛙鍋。”

隨機採訪中,和胡小姐一樣的“牛蛙愛好者”還有不少。網友“今日寶藏”就連用兩個“謝謝”來表達激動之情,並稱“泡椒牛蛙、椒鹽牛蛙、烤牛蛙、石鍋牛蛙等著我!”也有網友調侃表示,“牛蛙:最終還是不肯放過我。”“還要愉快地和牛蛙‘做朋友’,嘻嘻!”

從常德來長沙工作的劉先生則表示,在家鄉,中華鱉(甲魚)是餐桌上的常見菜,每次在外地看到都有一種“思鄉情緒”,“還能繼續吃到真是太好了,有時過節不吃個乾鍋甲魚就感覺虧了!”

事實上,除了吃貨們,以銷售牛蛙、中華鱉等為主要原材料進行烹飪的餐館對“牛蛙等動物是否會被禁食”也一直十分關注。

同日,三湘都市報記者通過外賣平臺查詢發現,長沙的多家餐館,如味上湘菜館、探蝦跡小龍蝦、蜀道川味觀等門店的泡椒牛蛙、乾鍋牛蛙、紫蘇香辣牛蛙等菜品均已可以通過外賣平臺下單購買。

而以銷售各種口味的牛蛙乾鍋為主要菜品的連鎖餐廳蛙來噠則通過其官方微博表示,“靜待春暖花開,疫情過去之時,我們再在蛙來噠門店相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