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华阴五方

华阴是杨氏的再生地。杨氏先祖在仙峪避难,出山后建立晋公子宫,成为杨氏天下第一村的前身;杨氏庄园遍布华阴,杨氏祖茔遍布五方,号称杨氏十八冢;历代《华阴县志》,几乎成了杨氏的家谱,杨氏名人之多,官爵之高,让其他姓氏难望其背。

  我来到五方乡,走近隋帝故里。

  五方,顾名思义,应是四通八达的意思。一条古道从瓮峪里伸出,通向商洛、湖北等地,五方就把持着这条交通要道的入口,因而成为货物集散要地,可见位置的重要,可以想象昔日经济的繁荣。

  在五方这块土地上,沉睡杨氏的先祖。尽管现在已夷为平地,但昔日千亩沃野,却散布着高规格的墓冢,号称十八冢。当然,远远不至十八冢。十八冢,只是比较著名的而已。如杨喜,在楚汉争霸时,垓下之战击杀项羽有功,官封赤泉侯,与他同时的七个兄弟也官封将军,死后就埋在这里。杨喜的丧葬规格是比较高的,陈平为其书写碑文,墓前置有石人石马。杨氏家族从此青云直上,后辈子孙以此为荣,寻根问祖,前来祭祀者络绎不绝。

  我不懂风水学,但从杨氏先辈能选择此处作为墓地,必定有他的真知灼见。不仅如此,北魏时期,杨播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在五方建起豪宅,后有花园,成为今日杨家城的雏形。奇迹出现了,作为杨震的十四代孙的杨坚出生了,适逢北朝末年,群雄割据,篡位夺权、改弦更张的事件此起彼伏。危机四伏、鱼龙混杂的社会局面为他施展自己的治国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提供了用武之地。于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二次大统一便在这位杨氏子孙手中完成。

  大凡一代英主的出生莫不充满神秘的色彩。据《隋书·高祖传》记载,杨坚的母亲吕氏,于西魏文帝大统七年(公元541)六月癸丑之夜,生杨坚于冯翊般若寺,当时紫气充庭。据说在生他的前夜,曾梦见腹内苍龙盘踞。杨坚出生后,目如星斗,手有奇纹,细辨为一王字。父杨忠见其生相奇特,不知将来会成个什么人物,于是就去求教僧人。有一尼姑从河东来,对杨坚的母亲说:“此儿生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养之。”尼姑将杨坚舍于别馆,亲自抚养。一次,尼姑外出化缘,将杨坚交给临庵居住的一家妇人照管。邻居的妇人抱着杨坚玩,忽见坚头上生角,遍体生鳞,吓得大呼小叫,丢开杨坚,夺门而出。老尼姑正好此时赶回,抱起摔在地上的杨坚,忙说:“实在惋惜,惊我儿迟得几年天下!”

  数年后,杨坚长大,老尼病故,方回到杨家。周武帝见他相貌魁梧,多次请人为他相面,相者都说他后有大福。一次杨坚在长江上行舟,晚上在船上梦见自己没有左手,醒来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天亮后船行到武昌三十里的地方,见岸上有座寺庙,就登岸拜访。寺庙狭小且破败不堪,然而寺里的老僧却造诣颇深,在方圆很有名气。杨坚便把梦中的情景告知老僧,老僧听后,连声祝贺:“恭喜,恭喜,先生梦无左手,实为独拳,独拳者,独权也,先生日后定为天子。”杨坚统一了天下,登上皇帝宝座,为了感谢僧人的先见之明,便把老僧住过的寺庙改建为吉祥寺。

  杨坚凭借父辈的勋业,14岁踏入仕途,16岁升为骠骑大将军,封郡公。19岁被任命为隋州刺史。鲜卑贵族独孤信看中杨坚气宇不凡,把小女儿嫁给他。于是,杨坚和周明帝成了连襟。杨忠死后,杨坚承袭隋国公的爵号。公元579年,杨坚的女儿杨丽华被周宣帝立为皇后。杨坚成了今帝的岳父。婚姻关系把杨家与北周皇帝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杨坚在北周政权中创造了特殊的有利地位。

  公元580年,杨坚以大丞相的身份辅政,控制了北周的军政大权。在消灭了北周所有的残余势力后,杨坚废掉周静帝自立,建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定都长安,称隋文帝。之后,对陈国用兵,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为各民族的进一步融合和封建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改革官制,设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五省;改革兵制,兵籍与民户同隶州县;改革刑律,制定《开皇律》,废除酷刑;改革科举制,正式废除了历代九品中正制。规定每州县每岁贡士三人,以德才举人。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整顿徭役与户籍,统一钱币和度量衡,带头厉行节俭。在位24年,革故鼎新,励精图治,政绩卓著,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圣主贤君和著名的政治家之一,在杨氏氏族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且以自己的治国齐家平天下的雄才大略、丰功伟绩一举登上世界名人的辉煌殿堂。

  可惜,杨家天下太短暂了。这是由于出了一个杨广。杨广乳名阿摩,杨坚次子。杨广少年时,性聪敏,貌英俊,且能矫情饰行,沉着于外,勤于攻读,文才又好,得到文帝及独孤皇后的宠爱,开皇元年(581)被封为晋王,开皇八年(588)被任命行军元帅,统兵南下,攻克建康,灭陈国。灭陈后,他严封国库资财,丝毫不取,朝野称其贤。仁寿四年(604),杨广派亲信于仁寿宫杀死了卧病在榻的父皇文帝,登上帝位,年号大业,史称隋炀帝。

  杨广即位后,营造东都洛阳,大兴土木,先后征集徭役200万人修建宫殿和西苑。并以6年时间,开凿大运河,开辟驰道。每项工程都迫使数十万乃至数百万人从事无偿劳役。他三游江都,三征高丽,对当时和后世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以至后人在评价他时,往往毁多于誉。由于常年与后妃嬉戏宫中,不理朝政,国库日空,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农民纷纷起义,大业十二年(616),炀帝逃奔江都(即江苏扬州)。次年,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兵变,攻进宫室,隋炀帝被缢而死,终年49岁。

  尽管自古以来人们对隋炀帝的评价基本上否定的,认为他是一个穷奢极欲的封建暴君,是帝王滥用民力、荒淫无道的典型。但平心静气地看待他,就会发现在他的一生中,确实还做了许多好事,有的甚至是奇迹:

  在平定陈国这样大的战争时,年仅19岁的杨广不但担任了行军主帅,而且还担任50万兵马的总指挥。在他的指挥下,活捉了南陈后主,并杀了一批佞臣,平了三吴民愤,封存了府库,分文不取,赢得了天下的好评。在突厥作乱时,他再任行军主帅,使边境得以平定。

  营建东都,促进了城市建设和商贸业的发展。东都规模宏伟,富丽堂皇,迁天下富商数万家入东都,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确立了中心,也带动了东西南北,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发展,把隋朝推到鼎盛期。

  修筑了大运河,发展了水利事业。六年内分三期修筑三条大运河,南北长达三千公里,连接了黄河、长江、淮河、海河、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既灌溉了农田,提高了粮食产量,还使水上交通事业大大地发展起来。

  修筑了长城,巩固了边防。在隋文帝修筑长城的基础上,于大业三年、四年两次发丁120多万人修筑了长城,创造了安居乐业的环境。修筑了驰道,全长达三千多里,宽一百多步,虽为皇帝巡游,客观上却发展了交通。

  修订刑律,放宽了刑罚,缓解了矛盾。

  此外,推行科举制度,有利于选拔和使用人才;三次派遣大臣去台湾,加强了对台湾统治与联系,又带去大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对台湾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有利于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

  杨坚从五方走出,走向大隋帝王的宝座,走进了世界历史名人的殿堂,与孔子同享殊荣;杨广也走了,断送了祖业,也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一块藏龙卧虎的宝地,曾将杨氏家族推向权力的巅峰,而一千多年后,地还是这块地,只是昔日的繁华为黄土所掩盖,杨氏雄风为风尘所埋没,留给这块土地的,是津津乐道的回忆,是难以挽回的繁荣,辉煌褪色了。

  好在华阴市杨氏文化研究会应运而生,追寻杨氏先贤的成长轨迹,梳理纷纭变幻的杨氏现象,以弘扬杨氏文化为己任,加强联谊,招商引资,以期这块辉映千古的杨氏祖地 重现光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