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神仙:太乙救苦天尊在民间为何没有观音菩萨名气大

道教是一个典型的多神信仰的宗教,除了那些逍遥世外的仙人以外,大部分的神祇都有不同的神职,如文昌帝君掌管着世间的功名利禄,月老掌管着天下人的姻缘,财神管理着天下的财源,土地神护佑着一方百姓的平安……在诸多的神明中,有一位化身三界十方,救苦救难,祂在道教的神仙体系里有着重要的地位,这位神祇便是先天尊神太乙救苦天尊。在佛教里也有一位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比起太乙救苦天尊,她在民间的名气更大,几乎是妇孺皆知。同样是救苦救难,太乙救苦天尊在民间为何没有观音菩萨名气大呢?

道教神仙:太乙救苦天尊在民间为何没有观音菩萨名气大


太乙救苦天尊,简称太乙天尊、救苦天尊,又称东极青玄上帝寻声救苦天尊,道场位于东方长乐世界的妙严宫。太乙救苦天尊的神仙形象为:头戴冕旒,身着朝服,紫金瑞相,头上有环绕九色神光,手持杨柳洒琼浆以救苦度亡,“太乙天尊端坐于九色莲花,九色莲花下有九头狮子口吐火焰,簇拥宝座,头上环绕九色神光,放射万丈光芒,金童玉女、众多真人、力士、金刚神王卫护身旁”。

道教神仙:太乙救苦天尊在民间为何没有观音菩萨名气大


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上首菩萨,表现一切佛的大悲心,她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而且广大灵感,深受百姓的爱戴,“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从这句俗语就可以看出,观音菩萨在民间的影响力。观音菩萨的形象同样是手持净瓶,盛满甘露,瓶中插了柳枝,象征着观音以大悲甘露遍洒人间。观音菩萨的坐骑是金光仙的金毛吼,这只坐骑乃上古神兽,可镇住世间一切妖魔。无论是从他们的形象还是神职来看,太乙救苦天尊和观音菩萨有太多的相似之处,那么他们在道教和佛教的地位如何呢?

道教神仙:太乙救苦天尊在民间为何没有观音菩萨名气大


“天尊”是道教神仙体系里对地位最高的神明的一种尊称,极道之尊,至尊至极,故名天尊。太乙救苦天尊在早期道教的神仙体系里位列六御之列,“六御”为:统御万天的玉皇大帝、统御万神的勾陈大帝、统御万星的紫微大帝、统御万灵的青华大帝、统御万雷的长生大帝和统御万地的后土皇地祇。其地位仅次于三清天尊和玉皇大帝。

道教神仙:太乙救苦天尊在民间为何没有观音菩萨名气大


为了普度众生,太乙救苦天尊化身三界救苦救难,最著名的是化为“十方救苦天尊”。即:东方玉宝皇上天尊,南方玄真万福天尊,西方太妙至极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上方玉虚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太乙救苦天尊誓愿救度一切众生,并且具有天界考核群仙、人界寻声救苦、冥界救拔亡魂的三重功能。太乙救苦天尊在人间救苦救难,与观世音相似;同样还在冥界化身救苦,在冥界的地位与佛教的地藏王菩萨相似。

道教神仙:太乙救苦天尊在民间为何没有观音菩萨名气大


观音菩萨,也称为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观音娘娘等等。观音菩萨是佛教的“西方三圣”之一,西方三圣分别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同时也是四大菩萨之一。观音菩萨有三十三种化身,不同的时候,因应不同的人显示不同的相貌,方便度化众生。《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人们在遇到危难时,念诵观音菩萨的圣号,菩萨就会显现救苦救难。同样对于太乙救苦天尊来说,人如遇到苦难,只要念诵“太乙救苦天尊”名号,太乙救苦天尊就会随声应化,帮助人排忧解难,化凶为吉。

道教神仙:太乙救苦天尊在民间为何没有观音菩萨名气大


两位神职一样,形象也相似,为何太乙救苦天尊在民间地位不高呢?首先来说道教在民间的影响力不及佛教,尤其是清朝时期道教受到朝廷的打压,使得道教的神仙信仰在民间失去了广泛的民众基础。其次是太乙救苦天尊的形象庄严肃穆,而观音菩萨在民间是以慈悲的女性形象出现的,受到封建社会的影响,女性一直具有温柔、慈祥、善良等特征,更符合救苦救难的神职,观音菩萨的这种慈悲女性形象更容易被人们接受。所以就造成了太乙救苦天尊在民间没有观音菩萨名气大。

道教神仙:太乙救苦天尊在民间为何没有观音菩萨名气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