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反省

  1. 一個人在其文字當中的所表達的情緒是什麼,那麼這個人的天性就是什麼,你也可以感受到這個人內心當中的那種不平衡。用納蘭性德來做一個例子,他的每一首詞都充滿著一種一種悲,一種說不出來的無以名狀的感受,這種感受只存在於他自己的內心當中,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理解。他唯一的方式就是將這種感受通過一篇一篇鬱郁不得志,壓抑無比的文字抒發出來。這種感受是他的文字能夠引起很多人共鳴的基礎,也是他只有短短三十年人生的原因;我覺得他還是一個把自己的天性發揮的挺不錯的人,因為有的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天性,更別說去表達了;
  2. 有很多人在修行的時候非常的奇怪,總是無法接納自己內心當中已經產生的各種負面情緒,或者因為某些事情內疚自責,從而陷入到一種自我否定的循環當中,認為自己的修行方式不對或者修行沒有效果。這其實很簡單,你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首先承認你是一個人,是人就會感受到種種的內心不平衡,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所以一旦你去追求一種完全無我的狀態,那麼你就是首先不承認你是一個普通人的事實了,連這一點都不能承認,不能接納了,你還怎麼去用行動消除掉自己的負面情緒;
  3. 人的思維習慣一定是自己內心當中的問題,是你內心當中力量程度大小的問題。比如說當你看到一篇文章或者遇到一個人的時候,你覺得這篇文章是為你自己寫的或者你對這個人有吸引力,這個人說的話是專門為你說的,所以你不自覺地就去想到自己可能很有魅力吸引到別人。這種思維習慣的形成其本質就是你內心當中缺少一部分力量,正是這種內心當中的缺失導致了你認知層次的低端,從而養成你的思考習慣和行為,去時刻的給自己內心當中注入這種力量,你就能夠改變這種思維習慣和行為了;
  4. 人一定要深刻的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只可以自己來解決,絕對不能依靠別人來解決自己的問題。就用提問這件事情來說,當你沒有這種意識的時候,你會不斷的將自己的內心感受說出來給別人聽,所以會有長篇大論的說辭,但總也沒有一個解決的思路。那麼你提出來的問題就總是零零散散,沒有焦點;而真正能夠意識到這一點的人是有了自己深刻的思考之後,把問題簡單描述關鍵點在哪裡,很有邏輯性的提出自己的困惑,那麼自己的問題就會得到有效的處理;有沒有這種意識是決定這個人以後生活好壞的一個基本點;
  5. 關於人生起跑線,人的起跑線都是一樣的,你所謂的有人生在終點線或者起跑線比別人高很多那只是你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到的。你仔細思考一下,人一出生其喜怒哀樂驚悲恐的感受就是人人都具有的,只是在不同的環境當中感受到的程度多少不同,有的人快樂多一些,有的人嫉妒多一些,但無論是哪一種感受多一些,都可以在後天的書籍閱讀和寫作的過程當中慢慢的調整過來。只不過這是一個小概率的勝出事件,不過有希望就值得你去做;
  6. 在沒有經過深刻的思考之前,你任何的大量的重複的行為都是沒有太大的效果的。人之所以能夠做出一些成績的本質原因是他能夠輸出一些有價值的東西,這些有價值的東西是他的認知程度的積累。認知程度的積累是從外界吸取到信息之後轉化成你內心當中的經驗的過程,沒有這個轉化,就沒有積累,而這個轉化是需要你用大腦進行思考的。所以如果你沒有思考,只是單純的行為重複,就一定不會有轉化,有積累,那麼你勢必也不會做出大的成績;
  7. 這幾天內心當中有一些著急,因為明明能夠感受到諮詢的人會有大爆發,可就是到現在還沒有發生,也有想過是哪裡沒有做到位,可是沒有一個確定的結果呈現。雖然有這種著急的心態存在,但是這個不影響我繼續進行文章創作。我始終相信,能夠看到我文章的人是一定會有內心當中的啟發的,然後能夠做出自己去改變的行動的,有了別人的這個改變之後,一定會有我的成績的;這一條是規律,沒人能改變;
  8. 支撐起一個人的認知層次的東西是他的內心能量,不是他的七情六慾或者知識之類的。內心能量就是他在獲取知識的時候,經歷事情的時候獲得的內心共鳴程度的大小。這個力量是直接驅動他大腦當中的思維模式的主要驅動力,人應該時時刻刻的不斷的給自己的內心注入這種內心能量,並且保護好這種內心能量不被損壞,只有這種正向積極的循環建立起來之後,人才可以很平穩的生活;同時,這也是內心當中自我認可體系的支撐,沒有這個東西,你就只剩下無盡的哀嚎;
  9. 判斷一個人有沒有學問的標準就是你去聽一聽他在講自己知道的事情的時候是一種什麼樣子的表情。如果他只是用自己所獲得的知識來不斷的強調自己知道的多的時候,那麼他本身的認知層次是不高的,是處於一種得失的層次的,這本身就是擔心自己被比下去的一種心理狀態。所以他的知識並沒有變成他的一種內在,也就是他只是學習輸入了,沒有提問輸出,這夠不上一個有學問的人。相反,那些說話很簡練,很直接,又很能觸動你內心的人才有可能是一個真正有輸入和輸出的學問人,他的言行必定會影響到他人,這就是學問的力量;
  10. 如果一個人總是用傾聽的技巧去和你溝通,那就是抓住了你的內心讓你不停的去說,你會因為這種內心當中的發洩快感一直被那個人所牽著,那麼這個時候你的判斷力就會喪失。所以當你和別人在聊天的時候,你發現自己越說越想說,而且這種內心當中的感受越來越強烈的時候,你一定要走出那個環境,適當的停止一下,然後再去思考判斷之後進行對話,否則你很可能因為自己的疏忽而導致某些決定不那麼有效率;


納蘭-反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