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奶的奶牛這樣飼養管理,可以讓奶牛身體健康、產奶量增加

奶牛從產犢後到120天的時間,所產的奶量大約佔整個泌乳期總產奶量的60——65%。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產奶牛的營養需要量依據其產奶量和牛奶成分而定,由於產奶牛個各階段產奶量和營養需求有明顯的差別,所以不能把個各階段的產奶牛用同一種日糧進行飼餵。

產奶的奶牛這樣飼養管理,可以讓奶牛身體健康、產奶量增加

在產奶牛一個泌乳期中,按產奶量的多少,奶牛生理狀況的不同,可劃分為泌乳初期(從產犢到產後15天左右),泌乳盛期(從產後15天——60天),泌乳中期(從產後60天——9個月)、泌乳末期(泌乳期最後一個月4個時期)。由於母牛在泌乳在個各階段的生理特點和要求不同,所以在飼養上也是有所區別的。

產奶的奶牛這樣飼養管理,可以讓奶牛身體健康、產奶量增加

泌乳初期奶牛的飼養

泌乳初期也是奶牛的產後恢復期,在這個階段,母牛因為分娩身體比較虛弱,產奶量還沒有恢復正常,乳房往往水腫,乳腺和循環系統的擠奶還不正常,特別是產完犢前幾天的母牛,消化機能減弱,食慾比較差。這個階段的飼養以恢復母牛身體健康為主。嚴禁過早催奶,以免引起體況的急劇下降而導致代謝失調。所以,在飼養上要多加照顧,可以餵給瘟熱的麩皮鹽水湯(麩皮1——2公斤,鹽100——150克,溫水適量),有利於母牛的體力恢復和胎衣的排出。在母牛產後1——3天內,應該給予優質青草或乾草,哺餵容易消化的混合精料,並且要適當增加鈣的水平(由產前佔日糧幹物質的0.2%增加到0.6%)和食鹽含量。對產後3——4天的母牛,如果食慾良好、身體健康、乳房水腫消失,可以隨著產奶量的增加,逐漸增加精料和青儲飼料的喂量。每天精飼料加量以0.5——1公斤為好。為了讓母牛早期恢復和防止由大量產奶而引起產後癱瘓,高產奶牛在剛產完犢的頭幾天,不要把乳房裡的牛奶完全擠淨。一般是產後第1天,每次大約擠出2公斤左右,夠犢牛吃飽即可;第2天擠全天奶量的1/3;第3天擠出全天奶量的1/2,第4天擠出全天奶量的3/4或者完全擠淨。每次擠奶後要充分按摩乳房,並且要熱敷幾分鐘,以便促進乳房水腫的消退。對於低產奶牛和乳房沒有水腫的母牛,產後第1天就把奶擠淨。

產奶的奶牛這樣飼養管理,可以讓奶牛身體健康、產奶量增加

泌乳盛期奶牛的飼養

奶牛產後15天體質已經逐漸恢復,乳房水腫消失,乳房已經軟化,乳腺機能活動旺盛,體內催產素的分泌增加,食慾恢復正常,飼料採食量也相應增加,產奶量迅速增加到高峰。所以,提高產奶量和減少體內能量負平衡的程度是這個階段的主要矛盾。在飼料搭配上要限制能量濃度低的粗飼料,增加精飼料的餵給量。奶料比從0.4:1增加到0.5:1。充分發揮奶牛的產奶潛力,達到產奶高峰並能持續產奶高峰時間。如果由於飼養不當,營養不足,就會造成產奶高峰產奶量不高,下降迅速,或者是出現酮血癥,延誤發情和受孕,並使奶中的奶脂固體物含量降低。

產奶的奶牛這樣飼養管理,可以讓奶牛身體健康、產奶量增加

由於泌乳盛期奶牛體內營養代謝處於負平衡狀態,奶牛體重迅速下降,除了大量飼餵優質乾草和和含幹物質較高的青儲玉米外,應該多餵給精料,精粗比應該控制在30——50:70——50。另外,還可以考慮添加保護性脂肪。並補充降解率低的飼料蛋白質,比如魚粉、血粉等。此外,還可以用福爾馬林和單寧等保護劑降低飼料蛋白質的降解率,還可以在日糧中添加經保護的賴氨酸、蛋氨酸和組氨酸等。

為了迅速提高牛奶的產奶量。在產奶期間除了按母牛的實際產奶量餵給所需混合精料外,還可以額外多增加15——20%的飼料,以促進產奶量的上升。並隨著產奶量的上升而繼續增加15——20%到精料,直到產奶量不再上升時,再逐漸減少其額外補充的精料。

產奶的奶牛這樣飼養管理,可以讓奶牛身體健康、產奶量增加

泌乳中期奶牛的飼養

在這個階段的特點是產奶量緩慢下降,各個月份的下降幅度約為5——7%,奶牛體質逐漸恢復,自20周齡起體重開始增加,日增重大約為0.5公斤。應該根據產奶量的變化來調整精料的餵給量,粗飼料可以自由採食。加強管理,以維持產奶量的穩定和減少下降幅度。泌乳中期是整個泌乳期中採食量最高的時期,但產奶量較泌乳盛期略有下降,為了確保奶牛的健康並讓奶牛食入大量飼料幹物質,可以調整日糧中精粗料的比例,特別是在泌乳盛期精粗料比在70:30,或減少日糧的能量濃度,並使奶牛儘量多的食入一些幹物質。

產奶的奶牛這樣飼養管理,可以讓奶牛身體健康、產奶量增加

泌乳後期奶牛的飼養

奶牛在此時已經到了懷孕後期,由於胎盤激素和黃體激素的作用,產奶量急劇下降,這個時期本應該減少飼料供應,可是由於奶牛體內胎兒正在迅速的生長髮育,需要較多的營養物質,所以應該供應一定量的營養,日糧中含有儘可能多的優質粗飼料,適當補充精料,除滿足胎兒的生長髮育需要外,還可以使奶牛保持較好的體況,做好乾奶期的準備,為下一次泌乳期多產奶打下基礎。

產奶的奶牛這樣飼養管理,可以讓奶牛身體健康、產奶量增加

對於泌乳期高產奶牛的飼養

1、引導飼養法

具體方法就是,從奶牛幹奶期的最後15天(幹奶後期)開始,直到產犢後泌乳達到最高峰時,餵給高水平的能量,減少同血病的發病率,維持體重並提高產奶量。從產犢前兩週,在量1.8千克精料的基礎上,以後每天增加0.45千克精料,直到奶牛從100千克體重食入1——1.5千克精料為止,達到產奶高峰後,儘量固定,等產奶高峰盛期過後再進行調整。在採用引“導飼”養法期間,必須保證供給優質的乾草和青儲飼料,任其自由採食,並給予充足的飲水,以減少奶牛的消化系統的疾病。採用這種方法有幾個優點:一是使奶牛瘤胃微生物產犢前錢得到調整,能適應高精料日糧的飼養;二是使高產奶牛產前體內儲備足夠的營養物質,以備產奶高峰期應用;三是使多數奶牛出現新的產奶高峰,增產趨勢可持續整個泌乳期。

採用“引導”飼養方法,產奶量達到高峰後,便以相當緩慢的速度開始下降,下降率與最高產奶量無關。所以把新的產奶高峰稱為“引導”高峰。

產奶的奶牛這樣飼養管理,可以讓奶牛身體健康、產奶量增加

2、交替飼養法

也就是每段都有一定的天數,用來改變日糧的水平,通過週期性的刺激,可提高奶牛的食慾和對飼料的轉化率。因而能提高奶牛的產奶量。交替飼養法的具體方法是通過粗飼料和精料的不同用量來實現的。例如,從產奶後20天開始給乾草8千克、青儲10千克、甜菜12千克、精料7千克的日糧組成。飼餵1周後,下週則逐漸把精料減少到3千克,而乾草增加到11千克,多汁飼料增加到30千克,這時產奶量還沒有下降,維持一週後,在下一週的2——3天內把精料重新調整到10千克,這時產奶量有所增加,然後在新的一週內再降低精料的喂量為4——5千克、乾草加到14千克,多汁飼料為40千克,產能量沒有下降。一週後精料又增加到11——13千克,這時日產奶量又進一步提高到30千克以上的水平。上例是每週交替飼養法,也可以採用2天或3天的交替方法,採用這種方法不僅能提高奶牛產奶量,而且保證了乾草和多種飼料在日糧中的比例比重,能保證奶牛始終旺盛的食慾有利於奶牛健康,並降低了飼料成本。

產奶的奶牛這樣飼養管理,可以讓奶牛身體健康、產奶量增加

3、挑戰飼養法

這種方法只適用於高產奶牛,它與“引導”法不同。挑戰法是產犢前不加喂精料,分娩後在優質粗料的基礎上,按每日增加400——500克精料量飼餵。採用這種方法,應該把精料和粗料混合均勻或把料分4——5次飼餵。同時,粗飼料和精飼料都必須是高能量的,精料應該是含可消化總養分80——85%的各類飼料。採用挑戰飼養法,當產奶量達到高峰後,有的奶牛可以持續幾周,有的不到一週就下降。產奶量下降後,相應減少精料量,但要讓奶牛仍然儘量多采食粗飼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