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是如何應急、消災、避難的?

音形世界


1.早做準備: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

2.減少慾望: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3.知足:知足者富。

4.別把自己至於危險的境地: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避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無死地焉。

5.不要冒險: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6.三寶:我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器長。


凡人評論熱點


有幸共同學習探討。

《道德經》第五十九章,講了治理國家,治理民眾與自然相處的一個原則是“早服”,辦法是“嗇”。“早服”,一是儘早服從天道,即自然之道,自然規律;二是應對事物變化,早做準備,用現在的話講叫不打無準備之仗。所以當下注重做好應對各種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這樣就可以把天災人禍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運用“嗇”的方法,人類要減少征服自然的慾望,順應自然,愛護自然,融入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感恩大自然的賜予,積累善德。如果人們不去侵害野生動物,不吃食野味,恐怕也不會有這次新冠病毒肆虐人類。運用“嗇”的方法,國家就要愛惜人民,反腐倡廉,造福人民。不僅用法律治理國家,還要用道德的力量治理國家。“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小家大家都是這個道理。



閒雲一片之每文


所謂道佛應急、消災,避難,慈善,祈禱祈福之類的文化理念都是對道佛自然之道和人的自在本性的違背和背叛!起初,道觀與寺院都是自然科學研究和天文學研究部門,按現在的話說就是純科研單位,後來由於崇拜儒學文化的統治者執政不是重視自然科學研究,而減少或不供給研究經費,這些機構的人員為了募濟到生存經費不得不折腰聽命於統治階級對道佛宗旨的簒改。“禪”,並不是空想悟道理悟禪機的,而是“示單”,也即展示自己不同於別人的獨特創新創造,“單”就是“獨一”的意思,沒有別人與之相近相同,這就是前所未有的“一”。


魏永臣550


中國文化受儒釋道影響特別大。道德經作為道家經典,的確對現代一系列科學思想的產生有很大影響。

道德經裡面關於應急、消災、避難的話有很多。

舉幾個例子:\r

1、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r

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客觀規律,這就是道。根據道來做事,就是德,而德需要慢慢積累。有道有德還不夠,還要有一定物質條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就是物。這三樣齊了,就要等待時機,這就是勢。我覺得要想把任何一件事做成功,避免失敗損失都離不開這四點。\r

很多人喜歡追逐熱點風口,可是這些都會變,不會變的是規律,這才是最重要的。比如說人們都需要衣食住行,恆古不變。人們都關注事業家庭健康,恆古不變。

2、知白守黑,知榮守恥,知雄守雌。\r

知白守黑:內心充滿光明和信念,黑你的人就不能影響你。\r

知榮守辱:取得了好成績和榮譽,別人就不太能羞辱你。\r

知雄守雌:我自己力量強大,卻願意用溫潤的態度對待別人。\r

這三句話的前提是你自身強大,有地位有能力有才幹,才能受得住黑和侮辱。

只有在你有的時候,想到無的情景,才能充分把握到事物的規律,避免下坡路。

3、生而不有,為而不持,長而不宰。\r

養育萬物卻不想著佔有,潤澤萬物卻不以此為憑賬,是萬物之長卻不主宰他們。

這充分體現了領導和為人的藝術。按照這樣行事,可以做到厚德載物,自然災害會少很多。


勝智大王犇


我沒看過巜道德經》這部古人與近代人在長期的生活中總結的至理名言。但從字面上講,"道德"二字是人與人之間的處事善良,寬宏大量,積德積善,以及人與自然的和協相處,尊重自然,善待和我們在同一個地球上的物種。

例如,新冠肺炎,全國上下眾志成城,消滅疫情的傳播,不管在家呆的,以及奮鬥在一線的工作人員,大家的心都是往一處走,讓疫情早日消失,工廠早日復工,學校早日復課,市場早日恢復往日的生機……希望經過這次災難的洗禮,懂得互尊善待才能消災避難!

願人人都充滿愛與善,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草草19940404


守弱和弱化吧


笑傲淡薄


赤子之心,一身正氣,邪惡不侵,鬼而不神!


用戶52858213124


《道德經》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以早服。早服是謂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深其根固其柢,長生久視之道也。

這章大概的意思是說:治理人民要順應天理莫過於節儉、節制。只有節儉節制才能早得道。早得道就不斷的積德,不斷的積德就沒什麼事克服不了的,沒什麼克服不了就不知道它的力量有多強大,不知道其力有多大。就可以掌管國家,掌握了治國的根本,就可以長久存在。這就是可以把根本扎深、扎牢固,長久存在的道。

這一章講了兩種生活的態度,一種是做加法,不斷的疊加,不斷的累積。有了還想更有,多了還想更多。另外一種是,要懂得做減法,要節制節儉。有的時候,我們的慾望減少一分,其實我們的幸福也就多了一分。這兩種人生態度,也是相輔相成的,可是大家更注重的是第一種。

所以,這一章就強調了,我們這種做減法態度的重要性。其實這一章,核心就是講四個字,“節儉節制”,強調節儉節制對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國家乃至對社會的重要意義。

懂得節儉節制的道理就可以找得到重積德。德重就是積累自己的品德。

我們就像一條船,我們積的德就像水,水積得越多,我們的船才能自由的航行得越遠。否則,不管你船有多大,如果沒有水,就只能在那兒擱淺發揮不了船的重要作用。

這一章老子告訴我們用節儉節制的方式去做事,那就沒有什麼困難克服不了的,因為在節儉節制裡磨鍊的就是人的思想品德,磨鍊的就是人的意志,磨鍊的就是人面對困難無所謂的態度。

老子在這一章強調的是做減法的人生態度。這個方面在世界哲學裡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我們中國人有一個優良的文化傳統,講勤儉持家,講勤儉治國。所以這個是我們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方面,但是很少在哪一本著作裡強調得這樣的一個高度。

所以這章的核心就是在於堅定的按照這個道去做做,叫做積德,不斷積德,那就使我們能夠根深蒂固長久存在,長久發展。人如此國家亦是如此,道理皆是相同的。

有此智慧必定能消災、應急、避難。





龍門天成


見素抱樸,少私寡慾,清淨無為,絕學無憂。


天山雪蓮開滿山


親們:這個問題應該是尚未分清與後世東漢末張道陵借假博大精深論述天地人學說的《老子道德經》而倡導的《道教》為人應急消災避難健身養生修長生不老昇仙上天之道與其它神教如佛教一樣的學說混為一談而已,不能如此貶低老子與之相提並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