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其实比关羽更适合守荆州,只因身份原因被雪藏,不是张飞和魏延

都说守荆州非关羽莫属,其实不然,在当时有一员大将也可担此大任,那就是黄忠,黄忠本就是刘表手下,常年在荆州带兵,所以对于荆州是非常熟悉的,那么黄忠是不是比关羽更适合守荆州?今天从关羽和黄忠两方面来对比下。

01 要守好荆州务必要与东吴打好关系,关羽自傲,自毁前程

先来聊聊关羽吧,关羽的能力是很强的,尽管在演义里战力有吹嘘的成份。但是关羽治兵认真细致,战斗灵活运用地貌,善于曲折夹击。曹仁很了不起吧,把曹仁打得大败,又水淹七军,完爆了于禁,击杀庞德。

现在说关羽大意是荆州其实是不太准确的,诸葛亮说的联孙权,拒曹操,是人都懂的大道理,关羽难道不懂吗?曹军的整体实力要比吴蜀加起来还强的多,北方地区集聚了当时绝大部分的人口,冷兵器时代并不是看地的大小,而是看的人口数量,要有足够的粮草,才能够去打仗。

他其实比关羽更适合守荆州,只因身份原因被雪藏,不是张飞和魏延

大意失荆州

孙权这边只要是有点儿头脑,也不会去背后捅刀子,可事实呢?孙权确实沒有头脑。孙权联婚关羽,被关羽一口回绝,许多人说关羽太高傲自大,沒有实行诸葛亮的战略方针。实际上错大了,孙权联婚这招很阴险毒辣,关羽做为荆州市集团领袖,蜀军第二号角色,尽管和刘备是弟兄,孙权想和关羽联婚,实际上是挑拨她们的君臣关联。关羽这般高傲自大地回绝,说孙权是狗,实际上都是在向刘备表忠诚。

孙十万打了那么久的合肥,荆北对局发生变化,张辽都被派去支援了,孙权不在这时候趁机去打合肥,却去背后捅刀子,实际上在孙权捅刀之后,到底谁真了便宜,那就是曹魏了,不但把关羽杀死了,合肥之围也解了。

再聊回关羽,关羽那时候的念头是感觉孙权不容易那么蠢来捅刀,因为他也有一定的防备,江陵到沿岸地区必须烽火预警信息,假如孙权来攻,关羽能够迅速补防。那时候假如关羽奠定襄阳,天地将会大变,这般大好机会,关羽毫无疑问没道理放过的。

他其实比关羽更适合守荆州,只因身份原因被雪藏,不是张飞和魏延

关羽水淹七军,名震华夏

可是谁可以预料到,自身拜把兄弟的内弟会忽然反水,造成江陵立即失陷,糜家从徐州刚开始就跟随刘备,一路颠沛,老二忽然反了,缘故居然是犯了军规怕关羽回家惩处他……实际上我认为即使关羽治军再严,也会由于刘备内弟这一身份最后绕他一命,并且糜芳之后的下场也很差,何苦呢。

关羽最终的不幸,错在小看了孙权要杀他的心,孙权杀了关羽还将头给曹操想玩栽赃,最后关羽却等不到增援,死在麦城。刘封这一蠢货,即使看关羽被围困,刘封最终的不幸下场都是没有什么好怜悯的,只有说咎由自取。

02 黄忠是本土人士,对荆州地形地貌非常的熟悉,利于防守

黄忠追随刘备的时候,已经是60的高龄了。这把年龄的将领忽然换主公,实际上必须冒着挺大的风险的!假如一旦换错主公,不仅危害到自身的晚年生活,还将危害下一代的发展。

他其实比关羽更适合守荆州,只因身份原因被雪藏,不是张飞和魏延

黄忠

尽管有一些风险性,可是一旦打出名堂,那么收获也是很丰厚的。并且黄忠的战力也是一流的,果然如此,在入川与刘璋的军队交锋当中,黄忠表现非常出色,就连蜀中将军,刘璝、冷苞、张任、邓贤都是黄忠的手下败将。

《三国志·刘备传》中有记述:“乃使黄忠、卓膺勒兵向璋。先主径至陕西关中,质诸将并士卒老婆,率兵与忠、膺等进入涪,据其城。璋遣刘跂、冷苞、张任、邓贤等拒先主於涪,皆破旧”


可以看出来,在历史资料记述当中,能够显著看得出黄忠的能力,是一流的,最少不输赵云与魏延。在进了成都以后,黄忠被刘备命为“讨虏大将”,这时的黄忠可能会想,自身似乎并没有跟错主公一样。

刘备曾经讲过一句话叫:“操以谲,吾以忠”。


含意就是说曹操奸诈,我刘备要与他反过来,我要忠肝义胆,忠良,忠实。那麼,三国刘备是不是真真正正的做到了呢?我想要参考答案是否认的,最少在黄忠的眼中三国刘备并非那样的人。

他其实比关羽更适合守荆州,只因身份原因被雪藏,不是张飞和魏延

大战天荡山

在汉中之战中,黄忠可以说是贡献甚大,并且是第一次与法正联合,黄忠与法正,一人领兵一人出谋。在定军山,黄忠一举击杀了曹军主帅夏侯渊!此后,曹军军马一败涂地。可见黄忠年龄高了,但是能力还是很高的。

他其实比关羽更适合守荆州,只因身份原因被雪藏,不是张飞和魏延

定军斩夏侯

总结 黄忠完全有能力守荆州,但碍于降将身份,没有贡献

三国志在亚太地区原本就有很多版本,除开陈寿的,各种各样三国文化早已就结合到一起了,再聊下边说不清些哪些是真的了,陈寿版本的黄忠只有寥寥几句介绍,可是能否定黄忠的能力吗?看看后来投降的几位大将,基本都没有得到太多的重用,黄忠、魏延、马超,也可以说一意孤行安排关羽守荆州,是刘备的一大败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