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个一年级男孩,一言不合就生气怎么办?

奔跑的朵拉


孩子刚上小学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对于学校环境还很陌生,出现情绪波动是正常的。也有可能孩子在学校遇到了什么烦恼,做为家长一定要跟孩子沟通,查找具体原因,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学校环境。

另外,孩子的性格有一部分是遗传父母的。做为家长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做好榜样。

如果是父母或者长辈对于孩子的溺爱造成孩子爱生气,那么家长就要改变自己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要慢慢的给孩子提出一些要求。





小王老师的王老师


我的小侄子,也是一年级孩子,春节在家,也碰到过他动不动就生气的情况,假如家长也不知道,先要耐心听听孩子的心声

什么情况下一言不合,是不是家长没有看到他的需求,所以他才会生气。

我小侄子,跟我、他妈、爷爷、姐姐都吵过。

比如他妈,当他有需求时,他妈没看到,大声一些跟他沟通,他就生气了,孩子会说,你为什么动不动就那么大声说话,只要他妈语气温柔下来,孩子就愿意跟妈妈沟通。因为孩子是最爱妈妈的。

跟我生气是我请他做事,他不想做,我一直磨他,他才生气的,我尊重他,他不愿意做的事,就不做,等他脾气下来了,还会主动帮忙。

跟爷爷生气,是因为跟姐姐打架,爷爷的一句,不要打架,劝他们分开,他就生气了。因为他认为是在跟姐姐玩呢,因此爷爷说的不要打架,他很生气。

姐姐经常不顾他的感受,拿他的东西,偶尔他不乐意,俩个人就生气起来,互打。看到姐姐所做的事,体会到他的东西被姐姐抢的感受,很快能劝和。

孩子生气不是无理的乱生气,要看到背后的原因问题。要慢慢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在大人眼中,觉得再小再好玩再微不足道的原因,也不能嘲笑孩子,而应尊重孩子,告诉孩子该怎么处理,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时,该如何做。

家长一定要耐心引导,孩子气上来时,是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的。假如家长一直忽略孩子背后的原因,孩子可能慢慢的就不太理家长,或是脾气更大,长大后也不懂处理这些情况。



儿童心理支持者


我和我弟弟年纪相差特别大,他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就上高中。所以性格,喜好差别特别大根本玩不到一块去,主要是因为我也不喜欢和他在一起玩。但是一放寒暑假弟弟和我都在家的情况下他就特别粘着我,让我陪他玩,陪他看电视我自然是不愿意的,所以干什么都很敷衍,他就会特别生气,一生气还要告状这样我就更讨厌他就了,觉得爸爸妈妈为什么要生他简直就是给我找罪受,所以我们俩的关系一直都不好。因为他年纪小又缠人你不满足他的要求还会告状,所以特别讨厌他,后来在一个朋友那里了解到小孩子小时候都是这样的,越是喜欢一个人也就越黏她越爱生他的气,因为他满心欢喜的想跟你玩而你不搭理他语气不好他肯定会生气啊!后来我对弟弟的态度改了很多他也就越来越喜欢我了我们的感情也好了很多。所以一年级的小朋友心智都不成熟作为大人的我们要更有耐心陪他们不能一味惹他们生气,对之间的感情也不好!


时光安好58


我感觉这种情况家长十分头疼,慢慢失去了耐心,甚至暴跳如雷开始体罚,试图以武力解决问题。我感觉这样治标不治本,面对武力可能选择暂时妥协,但内心还是十分抵触的,就算完成作业也达不到逾期的效果。反而让他更加反感和抵触。我觉得多选用鼓励的政策,孩子的攀比心还是比较强的,我觉得家长可以利用这一点,让他看看班里其他同学的学习视频和作业情况。让他评价一下同学的作业质量,并指引他要不要向他们学习,想不想比他们棒,想不想收到老师的表扬。孩子的攀比心里作祟,可能会更加认真做作业,争取比他们要做完,甚至做得比他们好。这样孩子学习的兴趣更浓了,学习主动性也提高了。家长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两个孩子在家学习,每天都有这种方法,孩子每天主动起得很早,争取第一个完成作业交上去。



佳琪骏豪妈妈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七岁八岁讨人嫌,鸡狗不待见”。意思是七岁八岁的孩子喜欢顶嘴,喜欢生气,不受人待见。其实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是孩子的一个叛逆期。

心理学家说,七岁八岁的孩子有了明确的自主意识,觉得自己已经上一年级了,是大孩子了。所以对于家长的话没有以前那么言听计从,他们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够受到家长和老师的重视。如果家长还是用以前的态度来敷衍他,那么孩子就会很容易一言不合就生气。

那么这既然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是孩子这个年龄段的特点,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就只能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首先应该肯定孩子的成长,然后对于孩子的想法也不能再敷衍了事,要用心聆听。我们可以试试以下的方法和孩子相处:

  • 试着和孩子做朋友,进行平等对话。

既然孩子想表达得是我长大了,我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就可以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比如做作业的时候,可以让他选择先写语文还是先写数学,反正作业都是要做的,让他选择,然后肯定他的选择,他心理上会觉得自己受到重视,然后开心地去完成作业。

我们可以给孩子发表意见的权利,比如出去买东西,可以问问孩子需要买什么,让孩子尝试着列一张清单给我们。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写字能力,还能锻炼孩子的计划能力。而且孩子还觉得大人尊重他的想法,他长大了。

  • 用表扬来代替责骂,学会肯定孩子的进步。

每个孩子都是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或者表扬,那么我们就试着从孩子的叛逆中寻找孩子的优点,肯定孩子的进步。

叛逆的孩子一般是比较勇敢的、勇于创新的。我们可以试着引导孩子的这些能力,让他们把创新用于学习上,用于生活上。比如让孩子参加一些家务活动:叠被子、洗碗等等,可以让孩子有成就感,得到家长们的表扬。

  • 尝试理解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的好奇心有地方得到解答。

孩子一年级的时候,最喜欢问很多很多的“为什么”,然后让家长家头烂额地到处找答案,有时候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无解的。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尝试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也不知道,让孩子如果找到答案可以给爸爸妈妈讲解。于是给孩子买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让孩子自己去书籍里面寻找答案,实在找不到答案可以一起上网搜索,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让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一年级的孩子,从幼儿期步入儿童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跨越式的进步。他们开始学习文化、学习独立、学习技能……

也许他们叛逆,也许他们不听话,也许他们顶嘴,也许他们因为好奇而闯祸。但是谁不是从这个年龄走过来的呢?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的叛逆期,但是没有办法阻止孩子的叛逆期,作为家长的我们不能够“拔苗助长”!


多多的成长


一年级男孩一言不合就生气

如果说六七岁的男孩对什么事都是一言不合就生气的话,那就不光光是独立性格形成的简单生理因素了。原因肯定很多,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供你参考吧!

1.家里有脾气急躁的人;

从小孩子身边又脾气急躁的长辈,孩子模仿能力非常强大,看着看着就学会了。如果是这样,解决的办法得从长辈入手,做孩子的好榜样。

2.孩子小的时候不是父母自己带大的;

孩子出生后不是跟在父母身边,到上学年龄才跟父母,环境变了,依赖的人也变了,孩子还没适应也会表现为脾气急躁。

3.娇生惯养;

从小被所有长辈宠着,爱着,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孩子想怎样就怎样,养成唯我为中心的习惯和性格。所以当有人敢挑战他的“权威”,他就跟谁急。

4.一生气就可以达到某种目的

孩子生气就得到什么好处,或者达到某种目的,比如要买玩具、不想做作业、要看电视。反正就是只要他生气了,大人就不跟他计较而妥协,因为长辈认为他还小,长大了就懂了。殊不知,从小唯我独尊的孩子长大后多半都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各种自私!少数人如父母期待的那样懂事!

不过也不用太担心,孩子18岁前性格都还没定型,只是年龄越大改正难度也越大。7-12岁是一个很好纠正期,抓住这个黄金期,同样能收获一个您期待的好孩子!


桃姐说pikomonkey1


要想与孩子和睦相处,我认为要注意两点。既要懂得使用赞美的力量,也要注意批评的分寸。这样才能有效沟通伴随孩子健康成长,体会教育孩子的真正快乐。

一、善用赞美的力量。

人性最强烈的渴求就是自尊受他人重视,每个人都无一例外地希望受到别人的赞美,孩子也是一样的。要想让孩子喜欢你,接纳你的观点,先要对他赞美。你的孩子获得你的赞美越多,他就越能活出他的自信,活出他精彩的人生!活出你口中赞美他的样子!你要相信语言也是有能量的,你说什么就会是什么。这已经被很多心理学学科的实验所证明。 你赞美他钢琴弹的好,他就弹的棒;你赞美他画画画的好,他果真就画的越来越惟妙惟肖;你夸他对人有礼貌,他就越来越懂礼貌守规矩…… 这充分说明赞美非常关键,对男孩尤其如此。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喜欢跟一个常常赞美你的人在一起,还是喜欢和一个常常指责你的人在一起呢?

赞美犹如和煦的阳光,让人享受到人间的温情。孩子经常听到来自家长的赞美,这会给他带来无穷的信心和快乐,也能体会到家庭的温馨和睦。

二、注意批评的分寸。

要和孩子和睦相处。不但需要赞美的力量,也要注意批评的分寸。往往一次草率的直白的批评会让你失去孩子的信任,影响家庭的亲子关系。每个人都不喜欢直白的批评,因为这样会让他们觉得丢了脸面,自尊心受到了侮辱,因此很有可能会对批评自己的人反唇相讥,以至最终造成双方不欢而散,难以收拾的局面。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林肯在年轻的时候,不仅喜欢评论是非,还经常写信讽刺别人。他经常把写好的批评别人的信丢在乡间的路上,让别人很容易就能够发现,这样就能传到当事人手中。有一年的秋天,它又写文章讽刺一位自视清高的政客詹姆斯.希尔斯。他在春风日报上发表了一封匿名信嘲弄希尔斯,这件事闹得全镇满城风雨。自富而敏感的希尔斯当场愤怒不已,终于查出了写信的人,他向林肯发出挑战书要与林肯决斗,林肯根本就不喜欢决斗,但迫于情势和为了维护荣誉,他只好接受挑战。林肯和席尔斯在密西西比河岸碰面,准备一决生死,情况非常危急。幸好最后一刻有人阻止了他们,才终止了决斗,避免了两败俱伤。

这是林肯终生最惊心动魄的事了,这让他懂得了如何与人相处的艺术。从此以后他不再写信骂人,也不再任意嘲弄别人。任意的批评会剥夺别人的自尊,让他们受到很大的伤害。在与孩子相处时,你要尽量去了解他,设身处地地去想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这比批评要好的多。即使真的是孩子错了,即使你一定要批评他的错误,也注意一定要选择婉转的方式。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因此也不要用完美的标准去衡量孩子。

我们怎么赞美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接受我们的观点,和我们和睦相处呢?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目光盯在孩子的优点上。

当家长把目光盯在孩子的优点,让孩子感觉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当孩子有了自我价值,他成长的生命火焰被点燃了,他会产生出自我完善的欲望,会让自己表现得更好。

2、正确赞美的方法有5点。

赞美=陈述事实+确认事实的可贵性+表达感受+表达期望+身体接触。

(1)陈述事实,孩子做对了什么事情,家长要明确的告 诉孩子。

(2) 确认事实的可贵性,就让孩子知道家长为什么要 表扬孩子。

(3)表达感受,家长一定要表达为孩子高兴的感情。

(4)表达期望,及家长表达完为孩子取得好成绩啊,高 兴的感受之后还要表达新的期望。也就是告诉孩 子,只要他继续努力,他会做的更好。

(5)在表扬孩子的场合,家长如果能够拥抱孩子或拍打 肩膀或抚摸孩子头发,那效果会倍增。表扬的目的 是让孩子有向上的动力,身体接触会让孩子直接感 受到家长所传达的力量。



作为孩子的家长,这是我伴随孩子成长的感悟。相信通过以上的方法,家长就能够和孩子和睦相处,创造出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伴随孩子健康成长,而且还能体会到家庭教育的快乐。

我是祺祺妈聊教育,感谢各位朋友的阅读,如果您觉得此文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的关注、评论、转发、收藏!


祺祺妈聊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产生孩子坏脾气的原因很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您家里是否有脾气不太好的成人,会影射给孩子,尤其是妈妈和爸爸有脾气不好的情况。如果是这种情况父母看待孩子慢的会催促进而形成孩子爱发脾气的性格。另外爱催促的父母也很少去表扬孩子,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喜欢表扬,越表扬越来劲。越批评也越来劲。只有父母是一个稳定的情绪才能给孩子带来好的脾气。

其次,孩子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也有爱发脾气的问题。爷爷奶奶是比较宠孙子的,被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脾气比较随性。父母再对待这样的孩子要严格,制定一定的规矩,同时要多沟通。

最后,是孩子确实是急性子的性格。有些孩子确实有些急脾气,父母应该多和孩子沟通,并积极正确,最主要是耐性的引导他才能获得孩子的认可,从而协助他改变爱发脾气的问题。

之前不发脾气而到了一年级爱发脾气的孩子可能有点焦虑,出现焦虑的问题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学生在学习上受挫,不知道如何解决。这其实说明成绩差给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他不知道如何解决产生的爱发脾气,对这种问题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告诉他正确面对学习成绩差的方法。

其次,学生在学校和朋友相处不太融洽,这个问题家长可以从侧面观察孩子交友情况。必要的时候举办一些“同学会”帮助孩子建立健康快乐的交友环境。并多教授孩子一些交友的小方法,并正确的看待和处理交友关系。

然后,部分学生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有点分离焦虑(孩子离开妈妈就哭),从而形成压力产生了爱发脾气的性格。对这种问题家长朋友可以多给孩子建立信心,鼓励她勇敢大胆一点。并多带孩子外出旅游增加见识和自由活动来提高自信。必要的时候可以适当参加一些比赛。或许让学生的班主任表扬孩子的进步。等

关于一年级孩子爱发脾气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差不多就是这么多了,不知道大家觉得还有那些呢?欢迎大家在下面留言评论


小小的我你好


谁家还不供着个小祖宗呢?我们家的二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像特别爱跟你对着干,好说歹说都是抵触你。

所以我就限制了她最欢的平板游戏。如果每天独立认真完成网课作业,每天奖励20分钟看平板时间,但是只能留到周末玩,晚上睡觉前,我就给她特制的卡片,上面标明20分钟。这就是今天她自己的表现所得!等到周末的时候,如果她想玩平板,就上交卡片,玩多长时间就上交多长时间的卡片。



Mandy乖乖


孩子爱生气,脾气坏怎么办?

从第二生命形态学角度分析:

原因一,教育者为孩子提供的信息采集环境满足感不够造成的。

如孩子在谁的年前都可以被批评,唯独在自己妈妈年前,或者是最亲近人的面前不愿意。父母会觉得,只是聊天,说说而已,不可能给孩子造成什么伤害,可恰恰相反,在他人年前受到父母这样的评价,会使孩子需要“被重视”和“被认同感”完全丧失,这种情况孩子肯定会做出激烈的反应的。

原因二,交换信息受阻。

孩子在与他人交换信息过程中受到严重阻碍,导致自我编织的逻辑思维无法利用或者逻辑思维延伸得不到合理帮助,而大发脾气。

原因三,孩子被动成长占主导地位,自我主动成长阻碍过多。

建议:丰富和调整孩子信息采集环境

了解孩子逻辑思维各阶段的特点,适时的地帮助孩子,使其逻辑思维得以良好的自主延伸,父母明确自己的培育目的,而且要了解自己,了解孩子,更好的了解孩子眼中的自己,这样就会建立自觉校正自己培育行为意识,从而尽可能减少在培育过程中的不良培育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