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耽誤化療怎麼辦?腫瘤會更容易復發嗎?

今年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爆發,給許多人都帶來不便,對於一些需要定期化療的患者來說,去醫院的話又有交叉感染的風險,所以想要推遲一下化療時間。那麼化療時間推遲對腫瘤有影響嗎?


化療是指通過使用化學藥物阻止腫瘤細胞生長和轉移,直到最終消滅腫瘤細胞的一種治療方法,化療、手術、放療並稱癌症治療的三大手段。


當患上癌症時,體內的腫瘤細胞會分裂擴散,吸收患者體內的營養物質,在腫瘤還小的時候可以通過化療來縮小,減少腫瘤細胞的數量,從而控制腫瘤的發展。


化療雖然能夠殺死腫瘤細胞,但是它帶來的副作用也是不少的,例如,脫髮、噁心、皮疹等,算得上讓人“又愛又恨”。所以有些人會想要在一次化療結束後在家“調理”一段時間再去進行下一次化療。


疫情期間耽誤化療怎麼辦?腫瘤會更容易復發嗎?


什麼是化療週期?


化療期間重複或相繼使用相同藥物,一般都需要一定時間的間歇期,其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發揮療效同時減少化療毒性。因為化療藥物不僅對腫瘤細胞有殺傷作用,對人體正常細胞和器官組織都有殺傷作用,因此,治療期間會出現很多不良反應,因此,制定一定的化療週期可以讓正常細胞得到修復,讓病人的正常組織器官耐受。


化療週期根據癌種不同也有所不同,有一週一次,兩週一次,但是最常見的化療週期為三週(21天)一次。21天週期是有科學依據的,是根據化療藥物的毒副反應時間人體恢復時間腫瘤的倍增時間

決定的。


惡性腫瘤的倍增時間為一個月到一年不等,與患者的腫瘤分期及腫瘤惡性程度有關,一般情況下,腫瘤惡性程度越高,分期越晚,腫瘤生長速度越快,但當腫瘤太大時,腫瘤生長速度又會減慢。


通常情況下,第一週主要是化療給藥,第二週化療藥物的毒性反應會達到頂點,這個時間段是最需要嚴密監測的,等到了第三週人體開始對化療造成的損傷進行修復和補充。


化療週期可以提前或者推遲嗎?


首先,化療時間提前就相當於縮短了人體自我修復和補充的時間,相當於增加了化療藥物的劑量,從而增加了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


再說回來推遲化療,如果患者體質不能耐受化療,那麼醫生會建議暫停化療,但是,與癌細胞的鬥爭是一個反覆的過程。任何一種化療藥物,或者幾種化療藥物的組合方案,在每一個療程中都只能消滅一定比例的腫瘤細胞


例如,一次化療只能消滅50%的腫瘤,那麼下一次化療它同樣也只能消滅50%的腫瘤。在理想狀態下,第一個療程後,腫瘤細胞還剩下50%,第二個療程後,還剩下25%,第三個療程後,還剩下12.5%,接著第四個,第五個,直到最後一個療程結束,剩下的一點腫瘤細胞可以靠自身的免疫系統清除。


疫情期間耽誤化療怎麼辦?腫瘤會更容易復發嗎?


但是,腫瘤細胞卻是“邊消滅邊增長”的,雖然經過一次化療藥物的摧殘,但是等它緩過來的時候還是會繼續生長繁殖。所以每一次化療都是在與腫瘤細胞賽跑,如果稍微停下腳步,就有可能輸掉這場比賽!


但是在腫瘤的診療過程中,確實存在各種因素導致化療時間推遲,如:白細胞、血小板沒有達到規定水平,或者像現在這樣因為疫情原因不適合去醫院等。一般來說,在醫生的指導下延遲幾天化療對療效不會有太大影響,但是,如果化療多次均延期,或者療程期內選擇在家“調理”一、兩個月,則會讓療效大打折扣


什麼情況下需要調整化療週期?


一般情況下,主治醫生會根據化療效果或病人的身體情況來決定化療的次數或化療週期。臨床上,一些患者因為抗藥或藥物毒副作用太過嚴重,主治醫生會修改患者的化療計劃,這時候不僅需要考慮腫瘤大小的變化情況,還要考慮到患者的生存質量和生存期的長短。


小結


建議患者和家屬多和主治醫生交流病情,確定治療方案,絕對不可以自行調整化療時間或停止化療方案,如果碰到像此次疫情導致無法按時化療的情況時,一定要注意與主治醫生溝通聽從醫生的安排,牢記化療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