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溼在上焦:頭條,咽乾,氣短且逆,解法:理肺調氣

痰溼是中醫裡重要的病理產物,也是重要的病理因素,歷來為各代醫家所重視。痰溼是體內津液失其常化所產生的,與肺、脾、腎等髒有重要的關係,當然和心、肝等也有一定的關係,但總的來說,與肺、脾、腎三髒的關係最為密切。

上焦肺,肺在水液的代謝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肺為“水之上源”,其“通調百脈”的作用。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上輸於肺,肺通過宣發、肅降的功能,通調百脈,調理體內水液的代謝,即“上焦開發,宣五穀味”,最終達到“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的目的。而這些功能的完成,歸根結底還是由肺氣的升降出入正常決定的,因為“肺主氣”,肺氣機的正常,有利於水液的正常輸布。

痰溼在上焦:頭條,咽乾,氣短且逆,解法:理肺調氣

所以痰溼的第一個治法為“理肺”,理肺一法應該包括三部分組成:肺臟虛損的,應補肺祛痰溼;肺臟有邪氣的當以祛邪為主;還有一種情況是,肺臟本身既無虛損,也無邪氣侵犯肺臟,而是肺臟本身的宣發肅降功能為某種原因所擾亂,影響了水液的正常代謝,最終導致痰溼的形成。總之,都是各種原因導致肺宣發和肅降的功能紊亂,最終影響了肺的通調水道的功能,津液不能通過肺的佈散功能而發揮正常的功能,停聚下來而成為痰溼,所以總的治療應以恢復肺臟正常的通調水道的功能,要想達到這一目的,上焦氣機的通調是很有必要的,所以上焦應以調氣為主,故治上焦之痰溼方中,多佐以桔梗、杏仁等之品,一升一降,宣暢上焦之氣機。

外邪侵犯體表,或者直接從口鼻而入犯肺的,因為肺主皮毛,邪氣犯表,內合於肺,總之影響肺的通調水道的功能,造成了痰溼的形成,總之以祛邪為主,風寒的,治以辛溫解表,稍佐以化痰之品,藥如三拗湯等,風熱的治以辛涼解表之品,藥如桑菊飲、銀翹散等,切不可以使用大量苦寒清熱的藥物,比如板藍根、大青葉、黃連、黃芩等藥物,這些藥物只會使病情變得更加的複雜。燥邪犯肺的,治療應宗《內經》之旨:“燥淫於內,治以苦溫,佐以酸辛。”

痰溼在上焦:頭條,咽乾,氣短且逆,解法:理肺調氣

治以清燥救肺湯、桑杏湯、杏蘇散之類,但無論是何種外邪總之影響到肺通調水道的的功能,所以祛除外邪有利於上焦氣機的宣暢,有利於肺功能的發揮,當然也有助於痰溼的消退。《傷寒論》中治溼有麻黃加術湯、麻杏薏甘湯等方,大概也是這個意思吧,雖雲溼在皮膚,但肺合皮毛,也可以看做在上焦。

肺氣虛弱,導致痰溼形成的,當以補肺祛痰溼為止,遵《內經》:“虛則補之”、“勞者溫之。”、《難經》:“肺不足者,補之以氣。”等,補肺之不足,使肺功能恢復正常,無外乎氣虛者,補肺氣,參芪之屬。陽虛者,溫陽,甘草乾薑湯之類。陰虛者,滋陰潤肺,沙參麥冬湯之類,切不可過於滋膩,稍佐些疏理氣機之品。這一類型用藥多以甘溫為主。

痰溼在上焦:頭條,咽乾,氣短且逆,解法:理肺調氣

還有一種乃是上焦氣機不暢導致的,比如外感過用寒涼,導致涼遏肺氣,“涼則澀而不行”,影響上焦氣機的正常的運行,最終導致痰溼的生成,這種情況當以開肺氣為主,治療以上焦宣痺湯一類的方劑,切不可再用寒涼之物,防止壞證的發生。

對於上焦調氣,還不能只看到上焦的情況,還應注意到中下焦的一些情況,比如肺與大腸相表裡,腑氣的通暢有利於肺氣的通暢,也有利於痰溼的的消除,小腸的的通利也有利於胸中氣機的通暢,“小腸通利,則胸中血散”。且對於一些心火比較亢盛的患者,火爍金銷,可以通過通利小便,導心火從小便而走。此外,肝氣也可以上衝肺臟,引起上焦氣機的逆亂,這也是值得考慮的,,治療上也要有所兼顧,但總的以調暢為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