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春秋戰國時期霸主, 為何不同戰國七雄?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互相征伐,戰亂不斷,政權更迭也是非常的頻繁,用一句俗語“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來形容這一時期在適合不過了。

同是春秋戰國時期霸主, 為何不同戰國七雄?


同時這一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人才輩出,學術文化百家爭鳴的時代。

而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則是在春秋與戰國這兩個時期中崛起的強大存在,也可以說它們就代表著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我們對春秋戰國的最直觀印象也停留在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的興衰史。

同是春秋戰國時期霸主, 為何不同戰國七雄?


那麼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分別是指的是誰呢?

談到這個問題我們就不得不先從春秋與戰國的分割線——“三家分晉”說起,我們把“三家分晉”這一歷史事件之前的時期成為春秋,而在這之後則成為戰國。

同是春秋戰國時期霸主, 為何不同戰國七雄?


其中戰國七雄指的是:秦、楚、齊、趙、魏、韓、燕這七個戰國時期綜合實力最強大的諸侯國,而這也是得到史學家一致廣泛認可的。而春秋五霸根據史書的記載則存在較大的爭議,根據現有記載大致有七種不同的觀點,每種觀點都各自擁有自己的理由,其中目前比較受到廣泛認可的兩大觀點,則分別是根據《史記·索引》記載的: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和宋襄公,以及《荀子·王霸》記載的: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同是春秋戰國時期霸主, 為何不同戰國七雄?


為什麼戰國七雄受到普遍認可,而春秋五霸存在如此大的爭議呢?

其實這主要是因為成為戰國七雄和春秋五霸的條件不同所致,雖然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代表的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霸主,但是戰國七雄是在戰國時期不斷經過兼併戰爭中崛起的,綜合實力最為強大的七個諸侯國,而春秋五霸則是滿足尊王攘夷、諸侯會盟等條件被周天子冊封的諸侯長,也可以說是五個諸侯。

同是春秋戰國時期霸主, 為何不同戰國七雄?


因此由於秦、齊、楚、趙、魏、韓、燕強大的綜合實力而被認可,我們今天所常說的也是秦始皇滅六國完成全國一統,所以戰國七雄實至名歸,並沒有什麼爭議。而要成為春秋五霸則不僅要求該諸侯擁有強大的綜合國力和軍事實力,還要滿足尊王攘夷和諸侯會盟等條件,所以因此歷史記載上出現了較大的爭議。當然這其中作為第一個稱霸的霸主齊桓公和實力強大的中原霸主晉文公是得到大家一致認可的,至於其他三位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