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从荣国府的继承权分析贾家的内部矛盾

《红楼梦》其实是一部警醒世人的书,在这部书中,有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就是父母偏爱小儿子,比如贾母,偏爱贾政,虽然让贾赦袭爵,但却把荣国府的管理权给了贾政,从贾政居住在荣国府的中轴位置,林黛玉参观贾政居所,及王夫人授权王熙凤管家等情节,贾政夫妇才是荣国府的主人。

《红楼梦》:从荣国府的继承权分析贾家的内部矛盾


再有王夫人,王夫人的大儿子是贾珠,若是没死的话,荣国府的管理权是该他继承的,按着夫荣妻贵的习俗,李纨才是未来荣国府的女主人。但是随着贾珠的死亡,王夫人对李纨克夫的不喜,王夫人转而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贾宝玉身上,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像朱元璋一样,在长子死后,一心扶持长子嫡孙。小说里,贾宝玉千娇万宠,贾兰默默无闻,很少出现在贾母、王夫人等人视线里,偶尔几次出场,也是跟着贾环之流。

其实像贾母、王夫人这种偏爱小儿子的思想在古代是受批判的,有个成语叫“掘地见母”,说的就是父母偏爱小儿子,话说春秋的郑庄公出生时难产,即脚先出来也就是所谓的逆生,差点惊死他的母亲姜氏,于是母亲姜氏从他出生时并厌恶他,而爱他的弟弟共叔段。父亲郑武公去世,庄公即位,武姜就愈发宠爱小儿子,让庄公把京地封给他。

公叔段也十分飞扬跋扈,城墙的规格严重僭越规制。大臣祭仲劝庄公早除掉公叔段,以绝后患。不过庄公碍于母亲,难以下手,只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你且等着看吧。” 果然,公叔段因为母亲的溺爱和哥哥的有意纵容,不断得寸进尺。不但随意命令国家的大臣,而且随意扩大自己的领地。终于,在认为自己准备充足之后,公叔段走上了谋反的道路。而这时,武姜竟仍然毫无原则的继续偏爱小儿子,做了他谋反的内应!庄公则早就等着弟弟的这一步。 谋反当然失败了,公叔段逃到了一个叫鄢的地方,最终流落到了共国,母亲武姜也被关押,公叔段发誓:“不到黄泉,绝不再见!”

《红楼梦》:从荣国府的继承权分析贾家的内部矛盾


这就是一个父母偏爱小儿子,导致母子隔阂、手足相残的故事,虽然郑庄公最后后悔,掘地见母,但是受过的伤痛又怎么能恢复如初。我们再回到《红楼梦》的故事,这也就明白为什么小说中邢夫人总是咄咄逼人,想要与王夫人争个高低,总要寻她的错处,因为在当时的伦理观念里,贾赦才是荣国府的长子,才是荣国府未来的继承人。但是因为贾母的偏爱,荣国府的权利被转移到贾政夫妇身上,她和丈夫反而独立居住在荣国府一个独立花园,这让她怎么不恨不怨。

再反观贾珠的妻子李纨,她心里难道没有半点委屈吗?若是贾珠没死,她绝非这种老好人性格,贾家人人都知道,贾琏是贾赦的儿子,王熙凤是邢夫人的媳妇,李纨才是王夫人的长子媳妇,贾赦、贾政已经分家,王熙凤那一头的人跑到这一头来管家,实在名不正言不顺。

《红楼梦》:从荣国府的继承权分析贾家的内部矛盾


李纨看着王熙凤在荣国府赫赫扬扬,威风凛凛的样子,心里难道没有半点羡慕?当然好坏冷暖自知,王熙凤就算当家做主,她的头上也压着三座大山,贾母、王夫人、邢夫人,这三人哪个是好糊弄?不过贾母疼爱她,王夫人是她亲姑姑,这两位还好,唯有邢夫人处处给她脸色。小说中邢夫人讨厌王熙凤一点,就是因为王熙凤是自己阵营的人,不给自家谋福利,反而站在王夫人的阵营,替她上阵步兵扛大旗。小说中,邢王两位夫人虽然表面和谐,其实内里矛盾很深,越到后面越是激化,特别是查抄大观园,邢夫人借着绣春囊质问王夫人管家能力?王夫人为了反击,堵住邢夫人的嘴,让王熙凤查抄大观园,这一系列导致晴雯、司棋、知画、芳官等人有的走死的死,实在是太惨烈了。

再说李纨,文中说她贤良淑德,其实她才是冷眼旁观的人,虽然身处锦绣繁华,却如枯木冷梅看透世事无常。不过我们同情她,一个女人没了丈夫,独自扶养幼子,要想在勾心斗角的深宅内院生存,其中的心酸和委屈有多少。就算是再鲜活的心,也会熬成冰冷的石头。

贾家荣显她继续享受它的阴佑,贾家败落她独扫门前雪,透过现象看本质,小说中李纨处处跟着红楼女儿吟诗作对煮茶饮酒,但是却处处看到她的枯萎和落败,没了丈夫,她们母子失去继承权,她活着的目的只有两个:一是不断的积累个人财富,二是督促贾兰考取功名。这是一个女人失去仪仗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母子的温饱和儿子的未来,是活生生的柴米油盐。所以,当贾政落败时,巧儿被卖,需要大量钱财救济时,她毫无情意的选择放弃。她不是不念亲情,而是现实的经济让她选择自私自利。

探春有句话说得很对:可知咱们这样大族人家,若被人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古人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多么一针见血的怒喝!多么振聋发聩的哀音!多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绝望!贾家的灭亡其实是家族内部矛盾,养了一群吃老本的纨绔子弟,说白点就是没有优秀的继承人,后代子嗣无法像他们祖先一样,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延续家族昔日的辉煌。

《红楼梦》:从荣国府的继承权分析贾家的内部矛盾


当然这个问题并不是到宝玉这一代才开始,从贾敬、贾赦这一代就在走下坡路,贾敬不爱当官只爱炼丹修道,早早把爵位给了胡作非为的贾珍,宁国府最后算是被他玩完了。贾赦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好好当官,整日花天酒地。小说第四十六回,作者就借着王熙凤的嘴,表达贾母对这个大儿子的不喜,文中说道:“如今上了年纪,做什么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放在屋里?耽误了人家,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做去,成日和小老婆喝酒。”可见作为母亲,她也知道儿子是不成器的,但她却没有严加管教,甚至起到纵容之嫌。

我们都知道鸳鸯是她最得意的丫鬟,离了她吃不了饭那种,贾赦让邢夫人来讨,虽然被贾母骂的狗血淋头,但那也是因为这个人是鸳鸯。就像贾母说的:他要什么人,我这里有钱,叫他只管一万八千的买去就是;要这个丫头,不能!听听,她不是不给,而是不给鸳鸯。若是换成其他人,只是普通的三等丫鬟,贾赦若是讨要,贾母给不给呢?我觉得会给的,就像最后贾赦虽然讨不到鸳鸯,但是让他买了嫣红。

贾赦对贾琏又是怎么教育的?动不动就是臭骂一顿,吩咐的事办不好就骂他无能,贾琏每次都隐忍,偶尔顶撞几句,贾赦觉得没脸,不管三七二十一,发狠给他一顿抽。从贾赦强取豪夺石呆子扇子这事就可见一斑。这样的父亲又怎么能教育好孩子。贾琏的好色不就是有样学样。宁国府贾珍与贾蓉父子,不就是贾赦和贾琏的对照。

贾政宝玉的父子也是一种失败的关系。其实贾政没什么毛病,就是有些迂腐罢了,有句话说得很好,爱之深责之切,贾政对贾宝玉大抵就是这种感情。很多人都说贾政每次看到宝玉不是吼就是打,不是孽障就是逆子,好像宝玉如何不入他的眼,可真正做了父亲之后,我们才会明白,这是中国式的父亲,所有的爱都藏在心底。宝玉看懂吗?其实他懂的,所以心中虽然对他又惧又怕,但是父亲依旧是他最尊敬的人。

只是贾政对宝玉的教育依旧是失败的,他和王夫人没有教育宝玉作为一个男人的担当和责任。他和金钏儿开玩笑,王夫人情急撵走金钏儿,他不敢出来解释,导致金钏儿投井自杀。晴雯被人陷害被撵时,他也不管顶撞自己的母亲,为她说句公道话。作为男人,我是瞧不起宝玉的,他的勇气比那些女儿们还不如。更不要说在贾家未来的问题上,他更加没有责任心。

活的诗情画意的林黛玉尚且闲时,还得替贾家算算的流水帐,知道贾家经济之难,而作为一个家族的希望,宝玉却从未考虑这些,只知道再难也少不了我们俩,可见,他过好自己就行,没有替这个家族考虑过未来。一门心思都在女儿们身上,却从未想过,一旦这个家族破灭,这些女儿们又该何去何从?这样的宝玉,又怎么能撑起贾家的未来,说来可笑至极,反倒是贾兰这位默默无闻的遗腹子得以高中,可惜贾家大厦将倾,他就算再有能力也挽留不了一个百年家族的覆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