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错过养生最好的“补药”

“养生”是当今话题榜上居高不下的热门词,是让无数现代人们趋之若鹜的健康生活方式,是人们对健康、对长寿的追求途径。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俨然已经成为了新的时代潮流。


请别错过养生最好的“补药”

然而不知您是否这种感觉?

身边很多坚持“养生”的人,或者把“养生”挂在嘴边的人,有时候并不见得身体比普通人健康,反而比普通人有更多的问题:

常常保温杯泡枸杞的人,如果脾气不好,那他依旧会着急上火;

常常说着早睡早起的人,如果心情郁结,那他依旧会精神恍惚;

常常不吃垃圾食品的人,如果长期焦虑,那他依旧会内分泌紊乱……


情绪不好时,很多养生都是徒劳的。


请别错过养生最好的“补药”

情绪不好,用再多的护肤品都留不住年轻的容颜;情绪不好,用再好的保健品都保持不了精神的年轻。


请别错过养生最好的“补药”

中医讲心主神志,心藏神,在五脏六腑中属于君主之官,既能维持气血运行的通畅,又主宰着人的精神活动,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所在。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黄帝内经》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藏神”、“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请别错过养生最好的“补药”

国医大师王琦曾说:人们所追求的健康应该是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和道德上的和谐状态,养生以养心为要,养心才能达到心身的和谐,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他认为养心有“五要”:一要平常心、二要仁心、三要宽心、四要静心、五要开心。生理养生与心理养生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所以最好的养生,从来不单是用外物来调节身体,而是持续的保持良好的情绪,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我们看看古代医家如何养心:


请别错过养生最好的“补药”

01

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急千金要方》)

解读:孙思邈认为,修心之法,贵在静怡中和,切忌过度和猛烈。有深爱的事物,切忌过分投入,心有很厌恶的事物,也不要厌恶久恨,这样有损心性和心神。

02

养心莫善于寡欲。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养生四要》)

解读:清心寡欲才是养生之道,凡事适度。过度追求享乐,则会让机体很快衰退。

03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素问·上古天真论》)

解读:心志闲适而少有欲望,心里安定没有恐惧,形体疲惫但不倦怠,因此真气调顺,各人随其所欲,愿望就都可能达成了。

04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寿世保元》)

解读:对于现实事物要顺其自然,事情过后就不要耿耿于怀,做到内心宁静,这样才可以延年益寿。

05

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苏沈良方》)

解读:内心安定,外界对自己的影响力就大大减轻;心平气和,自然就能从容应对外物的各种变化。

06

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

解读:养生贵在养气,人的七情失常最易引起气的运行失常,尤其最忌讳的就是发怒,怒气最伤身。

07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养生要集》)

解读:想多了就会消耗过多的心神,念头多了就会心志发散而不聚焦,欲望多了就会干扰清醒有损智慧,事情多了就会感到身体疲劳。


请别错过养生最好的“补药”

不要人云亦云的去焦虑地找养生良方,不要盲目的去追求形式上的养生,用实际行动,养好你的情绪,只要你愿意,这世间所有的美好都与你环环相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