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二个中国,使用汉字普遍说汉语,称打仗失败还能撤至中国

汉字一直是我国引以为豪的文化瑰宝,它传播得非常广阔,世界各地都有人学习汉语、汉字,有的国家连历史文献都使用汉字编写。这里有一个国家,他们号称是“第二个中国”,当地人不仅采用汉字还说汉语,他们当中有的人还称如果发生战争对己不利的话就会撤离到中国,大家知道是哪个国家吗?

世界上第二个中国,使用汉字普遍说汉语,称打仗失败还能撤至中国

战争不利就撤到中国,估计跟地理位置有关。那么中国周边的邻国无疑是越南、缅甸、朝鲜等,而缅甸的果敢正是大家口中所说的“第二个小中国”。从历史上看,中国一直是个受万邦来朝的大帝国,很多国家跟藩属国每年都按时来朝贡,当然也不泛某些小国采用中华文化。

世界上第二个中国,使用汉字普遍说汉语,称打仗失败还能撤至中国

特别是在明朝之前,中国的综合实力在当时世界均属于数一数二的存在,很多西方国家都知道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帝国,那就是不朽的中国。

世界上第二个中国,使用汉字普遍说汉语,称打仗失败还能撤至中国

我国汉字诞生在黄帝时期甚至还要久远,其历经五千多年,一直被中国民族使用着。同时汉字的出现也影响了不少的周边国家,比如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缅甸,在不同时代都有使用过汉字、汉语。

不过随着他们的国力增强,一些发展起来的国家就开始注重的民族文化,从而抛弃了汉字。不过目前果敢仍旧很流行使用汉字汉语,别看它位于我国南部边境,跟云南紧密相连,总土地面积约为2700平方公里,但长久以来均受着汉文化的影响,一些地方习俗还跟云南如出一辙。据说在果敢生活的居民,有90%的居民有华人血统,但出于种种历史原因使得他们的未能编入中国国籍,而是被列为了果敢籍。

世界上第二个中国,使用汉字普遍说汉语,称打仗失败还能撤至中国

关于果敢华人形成的原因,要追溯到明朝末期,当年明朝腐朽不堪,外忧内患,屯兵云南的吴三桂投靠清兵,就开始跟南明皇帝朱由榔跟李定国对战。双方在云南纠缠多年,当清兵大肆跨过山海关坐定中原地位之后,末代明王朱由榔深感无力挽回大局,于是决定带领所有南明将士、官员、百姓逃至缅甸求生,过去后缅甸君主亲自收留了朱由榔,并安置了适当住处。

世界上第二个中国,使用汉字普遍说汉语,称打仗失败还能撤至中国

但事没多久,吴三桂为了表达对清朝的忠诚,就挥军杀入缅甸逼迫缅方交出朱由榔,而缅甸君主本有心留朱由榔,但又敌不过强大的吴军,最后使得朱由榔被杀害,当朱由榔死后,等他过来的一大批明朝人就吓得四散逃亡,当中一部分人就逃到果敢地区落地生根了。

世界上第二个中国,使用汉字普遍说汉语,称打仗失败还能撤至中国

后来,流亡到果敢的明朝人就聚合起来,组建了自己的武装势力,经过多年的繁殖发展,他们逐渐还有了自己的政权,因为成为了一个独立国家。虽然果敢以华人为主,但在当地算是一个小国家,周边的缅甸以及金山角势力就用武力长期控制了他们。

世界上第二个中国,使用汉字普遍说汉语,称打仗失败还能撤至中国

一战、二战发生后,果敢迅速大英帝国占领,发展成殖民地,而英国人看中果敢的土壤与优良环境,于是就组织当地的居民种植罂粟,并通过这种手段赚取大量利润。迎来解放后,果敢在多方压力之下才逐渐禁止种植罂粟,改而学习广西,全体种甘蔗去了。

世界上第二个中国,使用汉字普遍说汉语,称打仗失败还能撤至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南明皇帝朱由榔的残部移居果敢后,随带着把中原文化带了过去,其中包括有汉字、汉语、中华传统节日礼仪、习俗等等,所以从清朝初期开始,果敢地区的华人说的就是汉语用的就是汉字,他们也一直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甚至有的果敢华人还说发生战争,还可以撤到中国避难,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