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東上下級關係

《人民的名義》這部劇主要講述漢東官場的反腐,側重於省廳級這個層面。裡面的官員非常多,不管再多,他們都逃不脫上下級關係。如果貪汙的標準劃分,那麼會有這幾種組合。

第一種是上級貪汙,下級也貪汙。這種關係在劇中屬於主要的,其中典型代表就是趙立春和高育良。趙立春並不是直接收錢,而是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為兒子趙瑞龍謀利。高育良則是在呂州直接被趙瑞龍拿下,送了金錢美女別墅,高育良一一笑納。趙瑞龍做的這些事,趙立春可能知道。這就意味著高育良有把柄在趙立春手中。如果某天高育良不再幫趙家做事了,那麼這些料可能會被放出來,趙家用這個威脅高育良,他可能會不得不聽命,因此淪為趙家的家臣也是最終的命運。高育良貪汙,趙立春也貪汙,這說明兩者都是一條船上的螞蚱,彼此可以一起撈錢,建立攻守聯盟。所以,趙立春在上調中央時,他極力向上面推薦高育良,希望他能接自己在漢東的班。高育良是趙立春充分信任的下屬,因為他們都是貪官,而且兩者的利益很多都是重合的,高育良幫趙家撈錢,順便自己也撈點。如果要進入趙家班,得到他的賞識,貪汙是必修課。正如一個人要參加黑社會,必須要殺人,它們本質上都一樣。殺人是進入黑社會的投名狀,貪汙可能是入趙家班的投名狀了。

下一種是上級不貪汙,下級也不貪汙。劇中的新來的省委書記沙瑞金和京州的紀委書記易學習就是這方面的代表。沙瑞金被塑造成光明正義的代表,他來漢東就是堅決執行上面的意志——反腐。沙書記在漢東打老虎,勢必會留下很多空位。這些由誰來坐,他很慎重,在紀委書記田國富的陪同下,深入考察了當時呂州的某個區長易學習後,發現他乾淨沒問題,人品不錯,於是提拔了人家,先是升呂州市長,後來又調到京州市做紀委書記。這種關係類似於古代的君子之交,側重於品性方面,大家都是人品好的,不搞同流合汙,所以古人又說君子不黨,君子和而不同。不過水至清無魚,在官場這個大染缸下,是否真的存在這種關係,實在不好說,它可能是作者寄託的一種理想。

第三種則是上級貪汙,下級不貪汙。劇中的趙立春和李達康就是這種關係。前面已經談到了趙立春貪汙。李達康在劇中沒有說到貪汙,他基本上乾淨,否則沙瑞金也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保他。李達康不貪汙,但是非常能幹,搞經濟是把好手,關鍵又做過趙立春的秘書。無論從哪個方面看,趙立春都很重視他。儘管這樣,但是李達康並不是趙立春的核心成員,主要在於他的品性,過於堅持原則,這樣的人不好駕馭。人家太優秀對上級來講是種壓力,而且趙貪汙,李達康不貪汙,趙沒法獲得他的把柄,到時候難以掌控。李達康的升遷趙立春沒怎麼出力,完全靠他的能力。雖然兩人在貪汙方面有出入,但是在理念上還是一致的,都希望漢東能發展,這就是李達康能夠在漢東立足的一個重要因素。

最後一種是上級不貪汙,下級貪汙。劇中李達康與丁義珍就是這種關係。李達康關心的是經濟,負責整體,具體方案的實施他一般交給屬下。自己手下的人究竟怎麼做,他一概不管。在林城的時候,他就是這樣的態度導致手下利用手中的權力大肆貪汙。做到京州市委書記後,他依然不改,丁義珍也是利用這點搞貪汙。李達康不貪汙,下屬貪汙,在這種關係下,下屬發現上級不管自己貪汙,他可能會很感激上級,於是會認真完成交代的任務,一般辦事效率會很高,所謂拿人錢財,替人消災,在這裡得到了完美展現。不過沒人監督,他們會理直氣壯地撈錢。貪念一旦激發,就很難再收手,於是劣行曝光,最終又會危害到工作。李達康可以不貪汙,但是也需要適當地監管一下部屬。如果發現他們有問題,只要不是太嚴重,完全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果特別嚴重,那麼需要及時止損了。

常言道,上樑不正下樑歪。從漢東官場上下級關係來看,上樑正,下樑也未必正。上樑不正,下樑也未必不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