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四协会联合发布《中国居民奶及奶制品消费指导》

为了更进一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为了提升全民营养健康水平、构筑全民防控战“疫”的坚实基础,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奶业协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联合发出《中国居民奶及奶制品消费指导》(下称消费指导),以期对中国居民的合理膳食和奶及奶制品的健康消费起到宣传教育和指导作用。

奶,不仅是优质蛋白的来源,还是多种活性蛋白成分的来源,如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牛血清蛋白、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乳过氧化物酶、糖聚肽等。

重磅:四协会联合发布《中国居民奶及奶制品消费指导》


α-乳白蛋白

奶及奶制品中含有的α-乳白蛋白是多种生物活性肽和必需氨基酸的重要来源,具有一定的抗菌特性,对婴幼儿及成人营养都是至关重要的。

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表明,α-乳白蛋白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或通过半胱氨酸刺激谷胱甘肽的合成,潜在地影响免疫应答,从而起到改善免疫力的功效[1]。

乳铁蛋白

牛奶中含有的乳铁蛋白是目前公认的具有多效免疫调节活性的蛋白质[2],巴氏杀菌乳由于杀菌条件更为温和,可以较好的保持其生物活性。乳铁蛋白可以影响到多种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朗罕式细胞等,在病毒侵染的早期,乳铁蛋白防止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识别和入侵,因此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活性[3—4]。

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研究表明,乳铁蛋白通过封闭细胞膜上HSPG(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病毒增殖侵入细胞的锚定位点)抑制病毒的侵袭,从而在SARS-CoV感染人体的时候,发挥着重要的机体免疫保护机制[5]。

300g液态奶或相当于300g液态奶蛋白质含量的其他奶制品,能够提供约310mg钙,最新研究发现钙缺乏不仅与骨骼健康相关,而且钙摄入量的减少会使人体免疫调节水平下降、代谢功能变差[6]。

益生菌

国际益生菌与益生元科学协会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提高吞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还可以直接与树突状细胞发生相互作用刺激免疫系统[7]。益生菌可以促进机体抗体的分泌,在一项婴儿肠道免疫的相关研究中发现摄入

益生菌可以显著提高其肠道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的含量,从而增强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8]。

益生元是可以选择性促进有益菌在肠道内生长繁殖的物质,益生元通过促进肠道内有益菌的繁殖,抑制有害菌生长,从而达到调整肠道菌群,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目的,奶制品中常见的益生元主要有如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菊粉等。[9]

1. Layman, DK, L?nnerdal B & Fernstrom, JD. Applications for α-lactalbumin in human nutrition [J]. Nutrition Reviews,2018, 76(6): 444–460. doi:10.1093/nutrit/nuy004.

2.陈伟,陈云,刘宇,等.超高压乳铁蛋白增强免疫力功能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6,37(24):163.

3.庞广昌, 胡志和, 陈庆森. 乳铁蛋白的抗病毒活性[J]. 食品科学, 2006, 27(1): 253-256.

4. Brock J H.The physiology of lactoferrin[J]. Biochem Cell Biol,2002,80(1):1-6

5.Lang J, Yang N, Deng J, Liu K, Yang P, et al. Inhibition of SARS Pseudovirus Cell Entry by Lactoferrin Binding to 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s. PLoS ONE,2011, 6(8): e23710. doi:10.1371/journal.pone.0023710

6.杨月欣. 倡导牛奶消费 势在必行[J]. 中国乳业, 2017,(3):2-5.

7.Sanders ME1, Merenstein DJ, et al.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in intestinal health and disease: from biology to the clinic [J].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9, 16(10): 605-616.

8.Holscher H D , Czerkies L A , Cekola P , et al. Bifidobacterium lactis Bb12 Enhances Intestinal Antibody Response in Formula-Fed Infant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Trial[J]. Jpen Journal of Parenteral & Enteral Nutrition, 2012, 36(1 Suppl):106S.

9.孙长颢, 等.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8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