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什麼時候有才能自己的系統?

宋跑


谷歌暫停華為Android部分服務,華為自研系統“鴻蒙”走上臺前。好些人以為 “鴻蒙”將開啟手機操作系統“三足鼎立”時代,可但凡瞭解IT歷史的就能知道,其實做一個操作系統,從技術角度而言並不太難,難的是建立標準、約定協議、形成共識、進而開源、而開源的後面是價值觀、以至價值觀的後面的文明,這隻要回顧一下Linux是如何突破微軟圍堵成為全球最流行的操作系統的歷史就知道了。

順便提一下,今天的很多年輕人對諾基亞這個品牌沒什麼感覺,但在14年前也就是2005年,諾基亞手機堪比今天的蘋果、三星,塞班才是手機操作系統市場的王者。塞班聯盟的成員除諾基亞外,還包括摩托羅拉、索愛、西門子、松下、三星、LG、聯想等,幾乎囊括藍星上所有手機品牌。但為何如今輝煌不再,諾基亞手機操作系統塞班的血與淚更值得華為借鑑。

Firefox操作系統發明人最近詳細分析了“鴻蒙”,得出結論“註定失敗”,我個人並不認可,華為可從Linux的成功經驗、塞班的失敗教訓中得出如何成功的方案,相信Firefox操作系統發明人不會一語成讖……

點到為止吧。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陳思進


美國政府開出90天的臨時授權,使華為手機暫時免於中止更新的窘況,但在這死亡倒數中,華為有辦法透過自研作業系統突破困境嗎?

美國商務部在昨日授予華為為期90天的臨時授權,這意謂著儘管Google以及各家芯片大廠在昨日響應美國政府,加入了圍堵華為的行列,暫停提供Android系統支援,以及供應通訊芯片等零組件,華為仍可於期間內,為旗下手機、產品提供更新與維護。

美鬆綁圍堵,華為:早就做好準備,毫無影響

這項臨時許可即日起生效,預計將維持到8月19日。華為可在這3個月內,為已出售的產品與服務提供支援,包括手機與網絡、電信設備等,但仍舊無法採購部件製造新產品。

為何包圍網開始收攏的此刻,美國政府卻突然鬆綁對華為的限制?華為在美國的客戶主要是位於偏鄉地區網絡電信商,若突然封殺華為的所有服務,也將對境內企業帶來程度不一的傷害。

美國商務部長Wilbur Ross表示,臨時許可目的是給予在核心業務上,依賴華為設備的美國境內外營運商緩衝時間,以在長期規劃上做出妥善安排。簡單來講,在臨時許可生效的時間範圍裡,營運商依舊可向華為手機用戶以及鄉村網絡提供服務。

對於美國政府暫時鬆綁限制的作法,華為CEO任正非也在召開的記者會上信心喊話,稱這對他們沒有太大意義,華為早已做好了應戰準備,並強調華為的5G業務完全不受影響,即便遭到美國封殺,其餘企業也無法在2、3年內趕上他們的腳步,「美國低估了華為的力量。」另外,任正非也澄清先前傳出的消息,德國芯片大廠英飛凌(Infineon)並未停止向華為供貨。

華為自信喊話:請用戶放心使用和購買

儘管面對美國的圍堵,華為沒有表現出一絲怯懦,但對於仰賴Android生態系的手機業務而言,Google停止提供Android系統支援,仍是攸關存亡、不可避免的重大難關,華為勢必要在這段期間內,找出應對方法。

Google暫停提供華為授權,可能代表華為手機將化為一塊塊昂貴的廢鐵:現有手機無法升級安卓版本、新手機則無法再安裝Gmail、YouTube等一系列Google專屬應用。

未來華為手機可能不再具備Gmail、Youtube等Google應用,使國際市場上的銷售重重受創。

針對這起事件,華為官方也在昨日晚間發表聲明,向消費者保證:華為和榮耀品牌在全球所有已售和在售的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使用和持續的安全升級以及售後服務不受影響

然而,華為的說法有些取巧,若無法得到Google官方授權與支援,華為必須轉向開源版本的Android系統(AOSP),而AOSP本就包含安全性更新。換句話說,華為實際並沒有擔保任何上述可能受到影響的範疇。

華為自研系統「鴻蒙」,是突破美國封鎖的鑰匙嗎?

Google暫停授權許可的作法,華為也並非沒有設想過。今年3月時,華為曾透露,考慮到被Android和Windows系統排除在外的可能性,他們已著手開發自家的作業系統。但這被稱作「鴻蒙」,尚未揭開其神秘面紗的新系統,究竟能否拯救華為突破困境?

據瞭解,華為自2012年開始便著手研發鴻蒙作業系統,至今已經過7年歲月。任正非多年前曾表示,自研作業系統是出於戰略上的考量,避免被其他企業掌握命脈,作為無可選擇情況下的終極備案使用,並非為了取代特定作業系統。

2018年時,華為消費者業務工程部總裁王成錄博士曾透露,開發作業系統在技術上並不困難,但營造生態系統與維持和合作夥伴關係的平衡,卻是非常需要耐心、謹慎考量的一件事。

這個問題就曾反應在微軟推出的Windows Phone上。Windows Phone的市佔率低得可憐,開發人員並不願意耗費時間精力為該平臺開發App,導致作業系統中的服務、軟體匱乏,更沒有消費者想要使用,造成惡性循環。

Windows Phone市佔率低,導致鮮有廠商願意耗費金錢、精力為該平臺開發App。

三星自行研發的作業系統Tizen,曾遭受如此評價:像個空蕩蕩、沒有任何App的Android系統。若華為打算以鴻蒙代替Android系統,華為很可能即將面臨同樣的挑戰。

Google暫停授權不會對華為中國市場造成太大影響,以自研作業系統代替,提供消費者完整的更新與服務,或許是個可行的辦法。

但對於高度依賴Google服務海外市場而言,即便推出自研作業系統,缺少YouTube、Gmail等服務的手機,將難以吸引消費者;根據路透社的報導,已有不少歐美地區的華為用戶在得知消息後,產生更換手機的念頭。

目前海外市場已佔據華為手機總體出貨量的一半以上,可預期Google中止服務支援的作法,將對華為手機業務造成相當的打擊,例如外界已猜測在MWC上展出的摺疊手機Mate X將延後至9月上市。


商業偵查眼


據我所知,華為2012實驗室一直在研究手機操作系統。據任正非的話就是備胎,只有安卓不給用,或收不合理的錢引起民憤後新操作系統才能出來,沒有充要條件,那華為系統是不可能現天日的。

我相信華為有這能力,華為對安卓系統研究很深,近期出來的GpuTurbO技術就需要對安卓很深的理解,一葉知秋。

華為是現實和理想結合很好的公司,雖然國人希望華為推出新系統,但現實環境不允許,我相信華為不會輕舉妄動。


可愛花生米


這樣的系統需要有龐大的用戶群、商家支持,沒有10年是無法發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