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農民子弟,沒有遺傳任何的藝術細胞,走上這一條路


我是一個農民子弟,沒有遺傳任何的藝術細胞,走上這一條路


我是一個農民子弟,沒有遺傳任何的藝術細胞,走上這一條路


我不像大多數搞藝術的有家學淵源,書香門第,而我純粹是一個農民子弟,沒有遺傳任何的藝術細胞,走上這一條路純粹是偶然。


我們那時學習書法的途徑和現在我們的中小學教材一樣,都是從楷書入手。不過我在這裡需強調一下,一路走來,這個方法還有待商榷的地方,因為學習書法的方法不一定是一條路,有千萬條路。有的從隸書、行書入手,有的甚至從草書入手的,不管用什麼方法,只要達到目的和效果就行,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生活環境、教育背景、性格特徵等等因素的不同,決定每個人學習方法和途徑的不一樣。


我是一個農民子弟,沒有遺傳任何的藝術細胞,走上這一條路

龍開勝 書法作品


學習的過程是一個抉擇的過程,覺得這個路學不成的時候你肯定會摸索別的途徑,學楷書和“二王”沒什麼衝突,“二王”也寫楷書。我的楷書曾經也獲過獎,隸書也獲過獎,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二王”行書,我覺得這是我們學習書法的大宗,它最能體現人內心的某種情感表達,它這種美我認為最能體現儒家學說的中和之美,也是最容易懾人心魄的,所以現在說把這個“二王”書法作為我一生的追求是有道理的,裡面蘊含的技術含量和無限學問及玄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除了各種書體,還有各種流派和風格,各個朝代的代表書家及碑刻、摩崖等,還有美術篆刻。這幾個方面的藝術你都要涉及到。因為我們學書法不可能在一個帖上下功夫,還要學習一些別的用筆方法,這樣可以豐富你自己的書法風格,不可能只學“二王”,別的東西就不涉及了,就不學了,這是不可能的。


我是一個農民子弟,沒有遺傳任何的藝術細胞,走上這一條路

龍開勝 書法作品


其它的書體對行草書是有幫助的。從“二王”中你可以試著加入一些方筆,就是碑和帖結合這一塊,使這個字更有力量、更有勁,表現出來的氣息更有張力,我覺得還是有好處的。我們中國的書法浩如煙海,你不可能每個帖都臨摹一遍,只能是有選擇性的,你自己最喜歡的,你多臨一臨。有意識和無意識的時候,借鑑一些用筆(篆書和隸書)的方法,把它加入到線條裡面,使它更有彈性和張力,這是每個書法家都要涉及到的方面。


怎麼看待審美?書法的審美其實我們有幾個要素是必須要掌握的,也就是說我們看這幅作品、判斷這幅作品的好壞,有這麼幾個要素:


第一個是書法的結體。書法的結體也就是書法的結構。這個結構就像我們蓋的房子,必須有一個框架要好看。第二個是書法的筆法。這個筆法是什麼呢?用筆的方法,這個字的姿勢、姿態、氣質,線條的張力要通過你的筆法表現出來,就像一個人長得很醜但很有氣質,也覺得很漂亮。那個人站在那兒沒模樣,東倒西歪,外貌長得再美也會覺得不美。第三個是章法。這幅字好不好看,這個章法的處理很關鍵,就像我們美術構圖,構圖好了,作品完成了一大半,這其中有大章法和小章法,大章法所研究的是一行字、幾行字或一幅完整的作品,它涉及到幅式、正文、結體排列、款識、印章等方面的知識和通規。還要正確處理好幾個對立統一關係,即粗細、大小、方圓、開合、疏密等等。第四個是墨法。墨色的變化、墨色的濃淡乾枯溼、調節整幅作品的氣氛。


我是一個農民子弟,沒有遺傳任何的藝術細胞,走上這一條路

龍開勝 書法作品


書風的形成,是每個人的個性、氣質、學養等等很多方面的一個綜合體現。要通過這幅作品能透露出你這幅作品的技術含量、信息、這個人的文化素養等等一系列方面。它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要經過長時間的磨鍊積累慢慢形成自己的面貌或風格,它就像每個書家的臉。


書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經過大量的、長時間的磨鍊,你說我今天一拿起筆來,字寫成這樣就是我的面貌嗎?那不是,是經過你大量、經過很長時間的掙扎,我的書風的形成也是經過一段長時間掙扎過來、歷練過來才轉到現在這個模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