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世卫组织呼吁:别无选择,只能立即行动

1,姗姗来迟的“全球大流行”?


世卫组织终于承认新冠肺炎已经是“全球大流行”了。这个早应该被宣布的事态,姗姗来迟。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怕全球性恐慌。这就像掩耳盗铃一样,你不去宣布并不代表新冠肺炎已经不是全球大流行了。


昨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经过疫情评估后认为新冠肺炎已构成“全球性流病”(pandemic)!


而截止目前,在中国之外,海外新冠疫情累计确诊41027例,死亡1228例。除了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疫情形势指数级扩散之外,美国的疫情形势也变得愈发严重。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统计,目前全美已有24个州和首都华盛顿特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央视新闻援引美国媒体报道,截至美东时间3月11日下午,全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突破1200例,其中死亡病例累计超过37例。其中,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路易斯安那州,阿肯色州和华盛顿特区都发表声明,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面对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世卫组织呼吁:别无选择,只能立即行动


据了解,大流行(pandemic) 指某疾病的发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域广,人口比例大,在短时间内可以越过省界国界甚至洲界形成世界性流行。一些传染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霍乱、瘟疫,在历史上都有过大流行。由于国际间交流的日益增多,各种流行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速度也不断加快。世界卫生组织监控着世界各地的传染病的爆发情况,并决定在什么时候将对疾病的响应提高到“流行病”及“大流行病”级别。鉴于新冠肺炎在全球的急速扩散传播,世卫组织最终还是宣布了新冠肺炎为“大流行病”。这意味着世界级的抗击疫情成为近期的全球重点紧急的事情。


与此同时,质疑和批评世卫组织“无为”和“无力”的声音开始此起彼伏,并有人呼吁总干事谭德塞要“下台”。这届世卫组织开始被人们认为很怂,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方面,举措无力。


有分析人士认为,世卫组织之所以迟迟不将新冠肺炎定性为全球大流行,的确是“前怕狼后怕虎”,裹足不前。


而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的能力和果敢的确不如2009年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


面对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世卫组织呼吁:别无选择,只能立即行动


2,谭塞德不如陈冯富珍的果敢?


早在2009年HINI流感大流行时,世卫组织就面对诸多批评的声音——不排除这个病毒主要流行在美国的因素,一个核心原因是世卫组织关于HINI定义为大流行引发了不必要的全球恐慌。2010年6月,《英国医学杂志》(BMJ)和欧洲委员会议会(PACE)同时公布报告,批评世界卫生组织对H1N1大流行处理失当。


对于当时的批评,世卫组织特意公布了一则有关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情况说明。在说明中,世卫组织的辩解是:经证实几乎在世界每个国家或地区均暴发了H1N1病毒性毒株感染疫情,这些疫情显著不同于季节性流感。这些差异符合关于确定流感大流行的标准。同时,世卫组织认为严重性是大流行的一项重要特征,也是在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时应该考虑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因素。但世卫组织并没有要求必须达到某种程度的严重性才能宣布已暴发大流行。经验显示,所有的大流行均造成超额死亡,严重性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另外,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人群中严重性可能存在差异。


当时,世卫组织公布了用于确定大流行警戒级别的流感大流行三个定义。这些定义载于1999年、2005年和2009年发表的大流行防备广泛指南中。在1997年发现首批人患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之后,大大加强了对流感大流行和大流行性病毒的研究力度。随着这方面知识的演变,并且由于需要增强警戒级别定义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定义逐渐改变。


于2009年2月确定了2009年指南,其中确定了大流行定义以及导致宣布暴发大流行的警戒级别。当时,H1N1病毒新毒株既不在视野之内,也未在该文件中提及。


新闻界经常提及世卫组织网站上公布的2003年一份文件,该文件称流感大流行导致“极多的人死亡和患病”。当时的看法是,如果高致命性H5N1禽流感病毒发展出人际轻易传播的能力,就可能会出现这一情景,但这从来不是一项正式定义。


那么,世卫组织是否夸大了威胁?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在2009年6月11日宣布大流行开始时表示,大流行的严重程度为中等。她还称,世界各地的死亡人数较少,并明确指出“我们预计严重或致命感染的人数不会突然剧增”。


而面对类似“世卫组织是否为增加产业界利润而作出任何大流行决定?”的指责时,当时的世卫组织的说明非常明确:有人因世卫组织使用专家顾问以及处理这些专家的利益申报表的方式,指称世卫组织宣布大流行是为了提高制药业的利润。从最近的多次调查来看,并无证据显示有何具体不法事例。


“潜在的利益冲突是像世卫组织这样一个规范性和卫生发展机构与逐利性产业之间建立任何相互关系时的内在产物。无论是产业界,还是像世卫组织等需要在最佳专业知识基础上发表指导意见的机构,均会征求一流专家的意见。许多向世卫组织提供咨询意见的专家与产业界有关联,曾接受研究资助,到提供有偿咨询,到参与由产业界赞助的会议不等。”世卫组织的说明中继续表示,“世卫组织设有防止本组织接受带有商业利益色彩的咨询意见的制度。世卫组织要求所有专家顾问在参与咨询小组和磋商工作时申报其专业利益和经济利益。世卫组织评估所申报的利益,确定是否有潜在冲突或是否会被视为存在冲突。必要时,世卫组织要求提供更详细的信息,然后就需要采取的适当行动作出决定。”


面对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世卫组织呼吁:别无选择,只能立即行动


据了解,当H1N1新病毒出现后,世卫组织根据《国际卫生条例》首次召集了突发事件委员会。当时,世卫组织探讨了是否公布委员会成员们的姓名,但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其它咨询小组成员的姓名均在会后公布;公布提供指导意见人士的姓名增添了其咨询意见以及世卫组织随后决定的透明度。但另一方面,SARS疫情期间的经历显示,一些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经济和社会造成严重干扰,这意味着专家很可能成为游说对象或遭受商业或政治压力,进而可能影响其咨询意见的客观性。


在审议了这些问题后,世卫组织决定沿用该咨询机构完成工作后披露专家姓名的惯例。委员会成员们欢迎这一决定,认为这是一项保护性措施,而不是秘密掩饰其讨论情况和作出的决定。世卫组织表示,这一决定令人怀疑该委员会可能是在商业利益驱使下或压力下提供指导意见的。一旦该委员会通知大流行已结束,世卫组织将会公布成员们的姓名和有关利益申报摘要。


此外,世卫组织当时还就“有何证据支持在流感大流行期间使用抗病毒药物?”等问题进行了详尽说明,并且还发布了《关于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以及其它流感病毒的药物管理指南 》。


相比于2009年世卫组织的果敢做法以及公开应对与详尽说明,本届世卫组织以及总干事谭德塞的能力和行动的确值得商榷。


3,世卫组织需要更多的作为?


“我们呼吁每个国家迅速,规模和头脑清晰地采取行动。”


3月5日,在关于COVID-19的新闻发布会上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如此呼吁。


他说,尽管我们继续在少数几个国家中看到大多数病例,但我们对报告病例的国家越来越多感到关切,特别是那些卫生系统较弱的国家。 然而,这种流行病对每个国家,不论贫富,都是一种威胁。正如我们之前说过的,即使是高收入国家也应该期待意外。解决方案是积极的准备。


“我们担心某些国家或者对此不够重视,或者已经决定他们无能为力。 ”谭德塞继续焦急地表示,“我们感到关切的是,在某些国家中,政治承诺的水平和表明承诺的行动与我们所有人面临的威胁的水平不符。 ”


谭德塞说,这不是演习。 现在不是放弃的时候。 这不是找借口的时间。 这是抽出所有停靠站的时间。通过整个政府的方法激活您的应急计划。教育公众,使人们知道症状是什么,并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


此前,世卫组织发布了相关指南,供世界各国参考。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提供了资金来稳定卫生系统和减轻流行病的经济后果,并特别着重于使人们能够获得关键的物资和设备。


面对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世卫组织呼吁:别无选择,只能立即行动


“这种病毒的致命程度不仅取决于病毒本身,还取决于我们对它的反应方式。 这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对大多数人来说不是致命的,但可以杀死。 我们都有责任降低自己的感染风险,如果我们被感染,则有责任降低感染他人的风险。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做些事情来保护社区中的弱势群体。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谈论团结。 这不仅是对个人或国家的威胁。我们在一起,我们只能共同挽救生命。”谭德塞如此表示。


世卫组织一直的呼吁就是:别无选择,只能立即行动。


但除了不断的呼吁之外,世界相关国家和的确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时候,似乎依旧是“我行我素”,甚至是“一盘散沙”。显然,世卫组织需要更多的作为,总干事谭德塞需要像他的前任陈冯富珍一样的果敢和干练。


本文同时参考了相关公开资料,特此说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