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大臣眼中的世界列強,回國所提六條強國建議均未被採納

1905年清國派戴鴻慈等人去歐美考察,回來後戴鴻慈寫了份報告,有些意思,摘錄如下:“美國是合眾國,注重民權,德國是聯邦國,而實際是君主國,奧地利和匈牙利雖然同盟,然後卻各有各的制度,法國、意大利是集權,只有英國人遵循秩序而不激進,其憲法頒行百年而無弊端。”

晚清大臣眼中的世界列強,回國所提六條強國建議均未被採納

“從國力來看,德國陸軍最強,英國海軍最強,美國國民最富。從政略來看俄法同盟,英日同盟,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同盟,這些是互相倚助以求國勢穩固。因此列強對峙中沒有一國孤立可以圖存。且人民越來越多,智力和見識日益增強,內力也日漸膨脹。所以各國的政策,有為了殖民而造西伯利亞鐵路的,有為了商務而修巴拿馬運河的,有因為國家富強而把資本投給外國的,這些都是有深意的。”

晚清大臣眼中的世界列強,回國所提六條強國建議均未被採納

“從民氣來看,俄國人志向遠大而少秩序,國家的缺點在於國民缺乏教育。法國人喜好美術而安逸,國家的缺點在於過於奢侈。德國人倔強而尚武,國家的缺點在於太驕傲。美國人喜歡自由而多放任,國家的缺點在於太複雜。意大利人崇尚功利而貪詐,國家的缺點在於貧困。只有英國人有自治精神,有獨立不羈的氣象,人格之高尚,風俗之淳厚,是各國所不及。”

晚清大臣眼中的世界列強,回國所提六條強國建議均未被採納

“臣看出三條規律,一、沒有開誠佈公之心國家必危。西班牙對殖民地人民苛刻,導致菲律賓、古巴脫離自己。英國鑑於美國的反抗,而對於澳大利亞、加拿大人民給予自治之權,因而有今日的強盛,這是開誠佈公的緣故。俄國滅波蘭而用嚴法禁止波蘭的語言流行,導致波蘭人現在揭竿而起,要求權利。而且俄國辦教育和練兵都以專制為目的,因此日俄戰爭不戰而潰。俄羅斯莫斯科、彼得堡的暴動就是軍人和學生搞得。防備越嚴密,而禍亂隱藏在所防之中,大患則發生於所防之外,這都是不開誠佈公的緣故。

晚清大臣眼中的世界列強,回國所提六條強國建議均未被採納

二、沒有遠見識國家必弱。俄國因交通不便,所以用中央集權,所以俄國地方自治不行。美國因疆域廣大,而用地方分權,因此中央與地方同時進步。德國雖然是君主國,但人民都有參政資格。法國雖為民主國,但政務操縱於官吏之手,人民反倒沒有自制能力。這就是法國比德國弱的原因。

晚清大臣眼中的世界列強,回國所提六條強國建議均未被採納

三、沒有同化他族能力的國家必然有大矛盾。美國用共和政體,重視人民權利,雖然人種複雜,但同化能力強,因此上下相安無事。奧斯曼帝國有幾十個種族,語言宗教各不相同,又沒有統一的機關,導致有今天的衰弱。俄國有100多種族,政府又歧視少數民族,以致有今天的紛亂。奧地利和匈牙利雖然擁戴一個君主,但兩族容貌、習俗、預言、性情各異,所以早晚會分裂。”

晚清大臣眼中的世界列強,回國所提六條強國建議均未被採納

最後他把目光回到中國,說:“中國是幾千年文明古國,不免有尊己卑人之見,未嘗與世界各國比較。臣想說,我們應該做六件事: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二、國事取決於公論,三、集合中外所長以謀國家之發達,四、明確官府體制,五、給地方一部分自治權,六、增強政治透明度。”但他提的這些清廷一條都沒采納。

晚清大臣眼中的世界列強,回國所提六條強國建議均未被採納

在此提一下很多人懷疑戴鴻慈這篇奏摺是秘書寫的。原因嘛,您看了下面這個故事就知道了。戴鴻慈來到美國後,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知道他是清國法部尚書,問他:“聽說貴國正改訂法律,不知怎麼樣了?”戴鴻慈:“這事歸法部侍郎負責,我從沒過問。”翻譯一聽,你這一把手居然從美國問過,也太混蛋了!讓我怎麼跟人家說,於是翻譯時將這句話略過。戴鴻慈連自己分內之事都不過問,更何況這份報告呢?所以史學家懷疑這份報告是找人捉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