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只剩下一个孤儿,封地全没了,如何成为战国七雄的?

孙华艺


赵氏被屠灭,是因为赵氏之强,已经严重威胁到晋国国君的地位了。赵衰、赵盾、赵朔三代人中,赵氏一门屡出英杰,权倾朝野,为公族所嫉恨。

公元前583年,晋景公时,一次偶然的风月事件引发的构陷的莫须有造反事件,使得晋景公号召晋国八卿同时向赵氏发起进攻。赵氏猝不及防,惨遭灭门,只留下了一个独苗,即是赵氏孤儿——年约十岁的赵武。

(赵氏孤儿剧照)

这就是历史上的下宫之难。

八卿之一的韩厥,因受到赵盾的提携之恩,不愿意看到赵氏被灭,就劝谏晋公不要因为“莫须有”的事件就把功臣后代杀绝。晋景公想想也对,如果赵氏被灭门,那么晋国的客大夫制度就不会让人信服了。于是,晋景公就让孤儿赵武做了赵氏宗主,并且把赵氏之前的封地还回了一部分。

赵武在韩厥的帮助下,平安长大到18岁,被韩厥推荐出仕做官。赵氏的势力此时已经无足轻重,晋国八卿的位子也没有赵氏的份。

不过事情很快就有了转机。

原来,晋景公灭赵氏,本意是在加强公族的势力。到景公末年,八卿之中,有六卿都是公族。景公在下宫之难后两年就去世了,他的儿子晋厉公继位,深刻地感受到了公族的掣肘。于是,他一反乃父加强公族势力的做法,招用了很多客卿,以加强国君的势力。

没过几年,公族卿大夫与晋厉公爆发了严重冲突。晋国正卿栾书甚至囚禁了晋厉公,过了一年又杀掉了他,改立晋悼公。


(晋悼公是赵武知遇伯乐)

晋悼公是晋国最后一位能够执掌权位的春秋霸主,他虽年少登位,却能够老成谋国,杀死了栾书,并且启用了很多功臣后代。赵武就在启用之列,被补录到八卿。虽然居于八卿之末,却已经是正部级高官了。

这时,赵武才25岁。

晋悼公通过连续4年的对外征战,重新确立了晋国的霸权。在这期间,赵武的表现可圈可点。他与韩厥的儿子韩起一道,成为晋悼公着力提拔的对象。尤其是赵武,更是被晋悼公连升四级,从八卿的老末,成为上军将,位列卿大夫第三。排在他前面的两个卿大夫分别是荀偃、士匄,都已经年过半百。

赵武才只是30岁出头,就已经成为国级干部,是晋悼念着力培养的执政人选。

晋悼公完成人事布局以后,原本想大展宏图,却英年早逝。随后的晋平公无力压制卿大夫,卿大夫开始经营各自家族势力。荀偃和士匄接连执政14年,也纷纷作古。于是,44岁的赵武成为了晋国的正卿。在赵武做执政正卿的10多年间,赵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赵武去世后,韩起继任做了正卿。韩、赵家族的友谊,变得更为牢固了。

后来,晋国六卿的的矛盾愈演愈烈,在赵武的孙子赵鞅做宗主期间,赵氏驱逐了中行氏、范氏,并且大力延揽天下英才,家族势力更为强大,以一族之力大胜齐、郑等国联军,并且在领地内首次废除了奴隶制,甲兵之强,再次冠于诸卿。

赵鞅去世后,赵无恤即位做了宗主。他联合韩、魏两大家族共同攻灭了知氏。晋国至此,只有三卿,而晋国公族再无势力可以维持平衡。晋国公室,只有几座城池维护脸面,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已成定局。

(赵无恤代表赵氏瓜分晋国)

所以,赵氏孤儿之所以能够继起,首要的原因是晋国政坛的激烈复杂的斗争。其次,是赵氏与韩氏的世交深厚。最后,赵氏子孙也都算争气,没有愧对列祖列宗。

当年赵武组织弭兵大会时,没有请吴国代表来列席。事后,吴王就派季扎来到晋国拜访。季扎逐个参观了卿大夫的领地和城池,对交情很好的叔向说:“我看到韩赵魏三家的领地秩序井然,人们精神旺盛,看来取代晋国的将会是他们三家。”他还劝说叔向早做安排,免得祸及其身。

季扎的预言,果然在40多年后就被应验了。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周天子承认既成事实,封三家为诸侯,由此揭开了战国的历史大幕。赵氏自赵衰追随晋文公开始,历经赵盾、赵括、赵武、赵成、赵鞅、赵无恤,奋六世之余烈,终于开国。


而知而行的历史


要知道答案,我们就得先讲一讲“赵氏孤儿”的故事。

一、赵氏孤儿的始末

此时还是春秋时期,七国还没有出现。当时的赵氏家族是晋国的大家族,那个著名的赵氏孤儿中的孤儿就是赵武,他的太爷爷赵衰是和晋文公一起逃亡并归国执政的重臣,所以一代传一代,经过赵家几代的积累,特别是赵武的爷爷赵盾的长期执政,赵家成了最大的宗主;赵武的老爹赵朔娶了赵庄姬生下了他。

因为他爹早死,赵武的老妈私通外人,被他们的族人所不齿。他妈把赵氏家族的人状告到晋景公那里,在晋景公的默许和其他贵族长期的积怨下,赵氏惨遭灭族。


而赵武因为一个人的名叫程婴的保护得以存活。这也就是著名的赵氏孤儿的故事。

二、复兴赵氏家族

就这样,赵武得以存活。晋国有一个重臣名叫韩献子不忍看到赵氏下场如此凄惨,就去向晋景公纳谏,景公自知自己的行为难堵众人之口,于是也就赦免了赵氏,立赵武为新的家主。但此时的赵氏家族在晋国的王公大族中已经无足轻重了。

待到赵武成年以后,新上任的晋悼公重用红尘之后,至此,赵武才得以入仕,重新位列八卿之一。

经过晋悼公的治理,赵武的才能得以发挥,在他30岁的时候,已经是晋悼公身边重要的大臣了。又经过几代主公,赵武成功主持朝政,并逐步让赵氏家族得到了强大的发展。

三、三家分晋

赵武死后,传赵景叔,传赵简子,传赵襄子,至此到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

到了公元前325年,赵武灵王称王,并经过历史上著名的“胡服骑射”的政策,使赵国的国力逐渐强大,其子赵惠文王任用廉颇、蔺相如等名臣,是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使赵国牢牢占据战国七雄之一。


xiaoZ弹史


赵氏一族在晋国根深叶茂,尽管赵盾一家被族灭,仅剩一个孤儿赵武,但是赵氏旁支并没有被全灭。至于封地没有了,只要国君再还给赵武不就有了吗?至于赵国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那是因为赵氏一族实力强大,人事奋争的结果。晋国六卿相互倾轧,赵氏一族成功活到了最后,且完成了三家分晋的壮举,故赵国成为七雄之一。

赵氏一族本起源于嬴族,其祖先造父有功于周穆王,故封造父于赵邑,造父一脉离开陇西,迁往赵邑居住。后来赵邑归了晋国,赵氏一族就为晋国效力,晋文公流浪天下时,身边的贤士就有赵氏一族的贤士赵衰。晋文公称霸天下后,赵衰备受备信任和重用,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六卿皆赵衰推荐之人。其后赵盾成为晋国的权臣,内管行政,外主兵争,成为晋国的第一权臣。

赵盾继其父,为嗣卿。运气实在太好,老一辈的元老死的差不多了,赵盾成为了朝中的一把手。可以钳制赵盾的晋襄公也薨了。晋灵公年幼不懂事,赵盾成为执政大臣,摄政晋国,完完全全集中军政大权于一身也就水到渠成了。后来晋灵公作恶,赵盾派人将灵公诛杀,立成公为君,成公重用赵盾,赵氏日强。

灵公的宠臣屠岸贾在晋景公时代联合其他家族,以为灵公报仇为旗号,诛杀了赵盾的儿子赵朔全家,仅剩孙子赵武成功逃脱。赵武长大后,在韩厥的帮助下,在赵氏族人的支持下反杀了屠岸贾,晋景公恢复了赵武的爵位跟封地,赵氏复强。之后晋国六卿相互倾轧,最终韩、赵、魏三家胜出,瓜分了晋国,且取得了周天子的承认,韩国、赵国、魏国合称三晋,均为七雄之一。


大秦铁鹰剑士


赵国先祖赵衰跟随晋文公流亡十九年,回国后,赵衰又执掌国政,辅佐晋文公称霸诸侯。赵衰死后,他的儿子赵盾继续执掌晋国国政。赵盾执掌国政的时候,晋灵公日益骄横。赵盾多次劝谏,灵公非但不听,反而要杀死赵盾。赵盾被迫无奈只得逃亡,在逃到晋国边境时候。堂弟驸马赵穿杀死了晋灵公,又重新迎立赵盾回国执掌国政,当时因为赵盾还未逃出国界,太史记载“赵盾弑其君”,把这笔帐算在了赵盾头上。后来,晋国经历了成公,到了晋景公时期,这时赵盾已经去世。但是赵家根深叶大,赵穿、赵括、赵旃等人都作了晋国的卿,再加上之前赵家有过弑君的行为。晋景公深为所忌。于是,就利用晋灵公宠臣屠岸贾与赵家的矛盾,全部诛灭赵家。史书上记载,屠岸贾不请君命擅自行动。但是作为一个已经过气的宠臣,如果没有现任国君的授意,又怎么能带领晋国诸将攻灭势力庞大的赵家。



这一时期,赵家已经衰败到了极点。幸亏赵家两个忠心的家臣程婴和公孙杵臼,一个牺牲了姓名,一个牺牲了自己的孩子,为赵家保存了仅有的一点骨血。这就是有名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十五年后,晋景公生病,同情赵家的韩厥借占卜之机乘机向景公进言,赵氏无罪被诛,国人都哀怜他们,希望晋景公任用赵家的后代。于是,晋景公依靠韩厥的兵力胁迫晋国众将答应拥立赵家后人赵武。这一次,晋景公又成功通过恢复赵家名位消灭了屠岸贾。消灭屠岸贾后,晋景公把赵家原来的封地又都换给了赵武。本来赵武一个十几岁的孩童,孤家寡人一个,又能成什么气候。但是,赵武成年后得到晋悼公的赏识,先是佐新军,辅彘恭子,顺利踏入八卿之列,后来又成为晋国六军中的上军将。到了晋平公时期,赵武顺利成为晋国的正卿,重新执掌晋国朝政。这时赵家又回复了往日的地位。赵武成为赵家崛起的一个关键人物。



而奠定赵家成为战国七雄基础的则是赵简子、赵襄子父子时期。在赵简子时期,击败范氏和中行氏,占领了邯郸、柏人,而邯郸成为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这时的赵简子专擅晋国政权,他的封邑已经可以和诸侯国相比了。到了赵襄子时期,晋国国君已经完全沦为晋国公卿的傀儡。而这时晋国的六卿也只剩下赵、韩、魏、智四家。其中,又以智家势力最大。四家公卿联合把范氏、中行氏两家封地全部瓜分,晋国国君只得向齐国借兵,却最终被四卿赶出晋国。这时,晋国国政被智瑶把持,他向韩、魏索要土地,韩、魏两家都给了他土地。他向赵襄子索要土地,却被断然拒绝。于是,智瑶联合韩魏两家联合讨伐赵襄子。赵襄子只得退守晋阳,在围困一年多的时间里,赵襄子成功瓦解了智、韩、魏三家联盟,联合韩、魏反攻智瑶,并消灭了智氏。这样,晋国就只剩下赵、韩、魏三家,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基础。这时,赵家的势力要强于韩、魏。这时,晋国君臣位置完全翻了过来,国君反倒要朝拜赵、韩、魏三家大夫。就这样主弱臣强过了几十年的时间,在三家成为诸侯后又过了二十多年,最终撕破最后的脸面,瓜分了晋国最后的剩余土地,把最后一任晋君静公降为了平民,此时,是赵敬候时期,赵国正式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



在进入战国时期后,赵国一直不温不火,算是一个中等偏下的国家,与同为三晋的魏国简直天壤之别。面对齐、秦、魏等国,损兵折将,甚至林胡、楼烦也乘此机会,连年向赵发动军事掠夺,赵国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这样的情况要到战国中期赵武灵王时期。赵武灵王为了抵御北方胡人入侵,开疆拓土、争霸中原,带头穿胡服,习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使得赵国一跃成为仅此秦国的军事强国。赵武灵王时期,灭中山国,败林胡、楼烦,开辟云中、雁门、代三郡,只是可惜赵武灵王壮年退位,最终惹得沙丘之变,赵武灵王饿死沙丘行宫,止住了赵国上升势头。但在战国后期,赵国仍然成为山东六国抗击秦国主力,涌现了廉颇、赵奢、李牧等名将。


一壶清茗品春秋


战国七雄中赵国占了一席之地,但是我们在之前听过赵氏孤儿的故事,既然赵氏只剩下一个孤儿了,又是怎样发展为七雄之一的呢?春秋时期晋景公昭告天下说赵氏有谋反之心,请人们诛杀,一时间人们都举起了反赵大旗,当时的赵氏家族全部覆灭,唯独赵氏的宗主赵朔小儿子赵武不见了,程婴带着赵武逃入山中,而赵武就是后来人们说的赵氏孤儿,当然人们也不会想到赵氏能够再和战国七雄联系上。


晋文公成为春秋一霸后,赵氏也得到了丰厚的土地赏赐,家族势力渐渐崛起。到了晋成公时,将女儿庄姬下嫁给赵朔,各种姻亲关系,使得赵家一时权倾朝野。赵朔和赵庄姬生下一子赵武,一家人生活得十分甜蜜和谐。 公元前583年,晋景公诏告天下,赵氏家族谋权篡位,弑杀国君,请天下英雄共同诛之。晋国的卿大夫们,纷纷举起反赵的大旗,一起杀入绛都。一时之间,赵氏家族尸横堂户,血浸庭阶。赵氏覆灭,宗主赵朔遇难,唯独其子小赵武不见了。当时程婴带着赵武,潜入盂山藏匿。赵武,就是赵氏孤儿。这时候的赵氏,无论如何也与战国七雄联系不上,赵氏孤儿能活下去就算上天眷顾。

当时屠岸贾要斩草除根,到处搜寻赵氏遗孤赵武,赵朔有个知己朋友叫程婴,他主动保护下了赵武,为了消除疑惑,程婴拿出自己孩子当成赵氏遗孤杀掉,然后程婴带着孩子在盂山隐居,将其抚养长大。 直到晋景公去世后,大夫韩厥才将此事真相公之于众,同时赵武联合韩厥率军攻打屠岸贾,族灭了屠岸贾全族,赵家终于复仇,恢复原来的领地和爵位,直到四代以后,赵襄子与韩、魏一起瓜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
当时的晋国实际上把持在五家人手中,每一个人都想扩大领地称王称霸,但由于相互之间的力量比较均衡,所以他们急需一个破坏这种均衡状态的人出现。于是赵武就在两家的帮助下进入晋国朝堂之中。此后的赵武在晋国朝堂做官做得相当好,官运相当亨通,很快就完成了从大夫到卿的跨越。赵武不仅拿到了以前被占据的领地,还得到了一些新的领地。一直持续发展,才得以报大仇。


大老二爷


确切的说,“赵氏孤儿”重新恢复祖业,有着复杂的成因。

1、贵人相助

这个贵人就是韩厥。

韩厥祖上也是晋国贵族,但是因为跟错了人,所以导致家道中落,韩厥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是赵衰把他抚养成人,然后赵盾把他弄到晋国朝堂,慢慢才开始做大。

到了晋景公对赵氏进行灭门的时候,韩厥坚决反对。在灭门惨案的当年,韩厥即向晋景公进谏:

“赵衰、赵盾之功岂可忘乎?柰何绝祀!”乃复令赵庶子武为赵後,复与之邑。

于是,晋景公就将原来的赵氏封地全给了赵武一人。

后来,韩厥将赵武视若己出,最终扶助赵武重返晋国朝堂。

2、晋国需要鲶鱼

晋景公时,晋国六卿势力逐渐做大,这种情况下,他迫切的希望打破这种平衡。经过灭门之后的赵武,充当了这一角色,另外各大家族已经不再将其视为威胁,所以也乐于扶助他。

在韩厥当上中军将后,晋悼公将赵武提拔到三把手的位置,再过几年,依靠年龄优势,终于熬死士匄,位居晋国权利中枢,至此,赵武恢复赵氏家族顶峰时期的位置。

结束语

所以,一个人强大,自然和他个人的努力分不开,但是也是需要“贵人相助”的,而这个贵人,是需要自己用善良来对待的,当你需要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或许他就出现在你面前了。


山家往事


导语:

我是历史痴,我来跟大家聊聊,为何赵氏只剩下一个孤儿,封地都没了,后来还能成为战国七雄的故事。

赵氏孤儿的事迹流传至今,已经成了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除了历代各类史书记载,诗词、小说、戏剧等几乎我们知道的所有题材都多有提及。

今人还将其搬上了荧幕,无论是电视剧《赵氏孤儿》,还是电影《赵氏孤儿》,都非常的精彩。

赵氏能够从一个孤儿崛起,此后跻身战国七雄之一,与他的家族背景以及其先祖的功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赵氏孤儿的家族背景

要搞清楚只剩下一个孤儿,且没有了封地的赵氏还能东山再起的原因,我们首先就要弄明白赵氏孤儿他的家族背景。

这位赵氏孤儿,名叫赵武。

他的先祖与秦国同源,属于赢姓赵氏。不过赵武的先祖没有秦国那一支那么显赫,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的时候,赵武的曾祖父赵衰还只是晋国的大臣。

不过,也正是赵衰才奠定了赵氏在晋国的地位。

赵衰是最早追随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的臣子之一,也是辅佐晋文公称霸的五贤士之一。

在晋文公还是公子重耳的时候,赵衰就追随他流亡在外19年,期间多次献计协助重耳脱险。

可谓是晋文公重耳的生死之交和股肱大臣,某种程度上而言,赵衰之于晋文公,比管仲还要重要。

因此,晋文公继位之后也给予了赵衰足够的回报,他的风险投资没有打水漂。

就连赵衰死了之后,赵氏在晋国的地位都没有下降,赵衰之子赵盾(赵武的祖父)不但继承了他的权力,还更上一层楼了。

赵盾在晋国执掌国政期间,几次扶立新君,是真正的权倾朝野,连晋国君主的权力都第一次受到了冲击与削弱。

但对于晋国来说,赵盾又是有大功的,他维护了晋文公、晋襄公的霸业,让晋国长期处于诸侯霸主地位。

与此同时,赵盾在晋国内部打压异己也是不遗余力,甚至还干出了弑君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造成了赵氏一家独大的局面。在他生前,众大臣包括君主是敢怒不敢言(敢于下令刺杀赵盾的晋灵公已经被他的手下杀了)。

赵氏孤儿

但是,在赵盾死后,秋后算账终于来了。

公元前583年末,在晋景公的指挥下,针对赵氏一族的反攻倒算开始了,复仇心切的众大臣纷纷列举昔日赵盾恶行,甚至不惜构陷捏造。

赵氏惨遭灭门,仅剩一遗腹子,也就是后来的赵氏孤儿赵武,在家臣的保护下逃生。而赵氏的所有封地也被晋景公剥夺赐予了其他臣子。

重振家业-复往日荣光

赵武10岁的时候,有一位知情的大臣韩厥向晋景公进谏,说赵衰、赵盾对晋国有大功,就算赵盾犯了错,也不应该让他们绝后,这不是君子所为,请君王三思。

这时候的赵氏,已经只剩下10岁的赵武这么一根独苗,已经无足轻重。

而且晋景公已经达到了当初立威收权的目的,也自知杀红了眼有些过分,为了堵住悠悠众口,于是顺水推舟,下令归还赵氏封地。

到了晋悼公继位之后,他大力提拔功臣之后,赵武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的转机,位列八卿,并负责训练新军。

此后赵武官运亨通,一路扶摇直上。前548年,赵武成为晋国执政,重振家业。赵氏的地位再次得到巩固。

三家分晋到战国七雄

赵武之后传赵景叔——赵鞅——赵毋恤——赵籍。

前403年,韩、魏、赵三家分晋,周天子封赵籍为候。

又经过几代人的积累,到了赵雍的时候,才正式称王,这就是一代雄主赵武灵王。

赵国终于跻身战国七雄之一。

结论:赵氏只剩一个孤儿,封地也没了,却能崛起为战国七雄之一,是因为他的家族背景及其先祖在晋国的功勋,以及包括赵氏孤儿自己在内的每一代赵氏子孙的努力。


历史痴


都别抢,我来答。

三家分晋,说的就是韩赵魏三家卿大夫,其中这个赵氏曾经差点被灭族,就是“赵氏孤儿案”,事情的起因也很简单,就是叔叔和自己侄子的媳妇私通,而赵氏孤儿的主角赵武就是私通的结晶。

在赵武还没有出生之前,赵氏一族是把持晋国大权的卿大夫,可以说上令君王忌惮,下令臣僚怨恨。但这些都不足以动摇赵氏的地位,当时赵氏的宗主赵盾有几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赵同、赵括、赵婴齐。

此外还有就是他的儿子赵朔去世的早,所以儿媳妇赵庄姬很早就守寡,后来没忍住就和赵婴齐私通了。这件事被知道以后,赵婴齐被赶出了晋国,眼看到情人遭遇这般待遇。

赵庄姬很生气,就跑到晋国君主那里告了一状,说赵氏要谋反了,这可谓是实力坑家族。

与此同时和赵氏一族有间隙的其它氏族也出来作证,晋国君主早就想要打压赵氏,所以几方一联合,就把赵氏杀的几乎灭族。

除了赵庄姬自己独自里怀的孩子,就是赵武了。

后来有大臣说杀的太过分了,晋国君主一看赵氏差不多也是死绝了,于是就停止了行动。想到赵氏也算有功,于是就让赵武继承赵氏血脉,还一些封地给他。

春秋时代,各国实行的都是世卿世禄制,也就是世袭俸禄和官职,所以当时的赵武贵为赵氏之后,还是被寄予很大的厚望。

新上台的晋厉公想用这个暂时还没有什么势力的赵武来制衡其它卿大夫,对他还是寄托厚望的。不过好景不长,这个晋厉公却被栾书给杀了。

但这一杀却给赵武杀出了一个未来,被重新扶持上位的君主是晋悼公,这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主。他上台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反过来把栾书给废除了。

而且赵武凭借家族背景,也从一个大夫上升为卿,被任命为新军佐,排在八卿之末。当时晋国的军队建制是这样的,它分为中、上、下三军,中军最大,其次上军,每一军有一个将和佐,类似于正和副的区别。

实际上按照原本的建制,只有三军六卿,但后来加了一个新军将和新军佐,这两个卿权力不大,主要还是体现在地位上。

晋悼公时代,赵武得到重用,因为当时赵武把军队治理的不错,而且晋悼公也想扶持一个自己人,于是就把新军佐赵武直接提拔为上军将,可谓是火箭提拔,仅次于中军将了。

不过这之后赵武的表现可圈可点,一直依靠熬资历,在晋悼公去世以后终于修成正果,成为了执掌大权的中军将。

自此赵氏一族算是恢复了大部分的元气,唯一的遗憾就是大部分族人在下宫之难中都被杀死,所以直到赵武时依然还是人丁稀少。

所以当历史发展到三家分晋时,赵氏才能和韩、魏两家一起击败智伯瑶,之后将晋国瓜分。其实光靠赵氏一家的力量还做不到,主要还是得到韩魏两家的配合。

这个反映的其实就是春秋晚期,公卿大夫的力量已经超越了国君,所以才会发生国君被架空成为傀儡,最后直接被瓜分的事情。

其实这是一个权力不断下沉的经过,就像周天子被诸侯们架空,而诸侯们又被自己的卿大夫架空,所以孔子才说: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

说的就是春秋晚期的权力乱象,谁都在争权,是非常乱的。

另外赵国的强大是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后开始的,凭借他的改革,赵国一度和秦国争锋,要不是赵括那小子在长平之战葬送了赵国四十万精锐,赵国其实还是很有潜力能和秦国一争高下的。


围炉谈史


赵氏灭族发生在公元前583年,前453年晋国被大臣分食,赵家从此壮大起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前403年的时候立国,成为后来的赵国。

要说赵国的崛起,那就要说当年的灭门事件中遗留之人——赵武,赵氏的崛起全仰赖他的发达。那么,既然晋国国君、贵族纷纷攻击了赵家,又因何“养虎为患”,重新让他回到了权利核心?这里面有几个原因。

1、母亲地位高贵

赵武的父亲是晋国大臣赵朔,在灭门惨案发生之前已经死去(自然死去),他死去之后,老婆赵庄姬却不守妇道,竟然勾搭上了大夫赵婴,此事让赵家人感觉到很没面子。

赵朔去世时候,赵家还有两个兄弟在朝中任职,这二人知道这件伤风败俗之事后,就联手将赵婴驱逐。但庄姬不仅不以此为耻,还生气地带着儿子赵武搬到了晋国国君的皇宫居住。

为什么她能住进皇宫呢?并不是说她和晋国国君也有故事,而是因为她原本就是皇族,是成公的姐姐,景公的姑姑。这样算来,赵武和景公乃有表兄弟之关系,赵庄姬住进皇宫是合理的,而有了母亲在皇宫之中的活动,赵武以后重返权利核心就有了希望。

2、景公的政治目的

赵朔死后,赵同等人无能却依仗自家的威势,欺压诸卿,这使得朝中大部分贵族都对赵家非常厌恶。景公此时也想壮大晋国,但是八卿权势滔天,他无法一下子动摇这些大族,于是就顺应诸卿的意愿,发起了对赵氏的清洗。

这场清洗极为惨烈,除了赵武因为跟着母亲住在皇宫得以活命外,其他赵氏族人都被杀光。这还不算,事后赵家的所有封地也都被赏给了其他大族,也就是说,以当时的情形来看,赵家已经成为了晋国人人喊打的存在,赵武在此时和那些被圈养的普通贵族一样,只能混口饭吃,和权利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但是,景公在打压了赵氏之后,却还想制约其他的大族。赵氏毕竟曾经立下无数功劳,古人经常以家族来判断一个人的价值,更何况景公和赵武还是亲戚,于是不久退还了部分封地,还让赵武继承了爵位。

3、厉公、悼公的重用

因为少了赵家,后来朝中的权利更加集中,虽然景公时期因为屠杀赵氏获得威望,但是他一死后人就要面对这些权臣。为了挟制这些大族,厉公首先启用赵武,到了悼公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了八卿之一。

可以说此时的赵氏,地位空前之高。没过几年,在晋国称霸之后,他又被悼公提拔,成为八卿之中的上将军,地位超然。

平公时期,他再次得到晋升,地位仅在范宣子之下。而此人处事贪婪,更显示出赵武的贤德,于是在范宣子死后,赵武得以上位,从此成为晋国第一人。

赵武执政后努力为晋国奔波,刚到50岁就已经累得暮气沉沉,不久便老迈病死,在他死后,晋国内部的大族开始迅速争夺权力,于是晋国的国君衰微,赵氏又在百多年后,在晋阳打败了智氏,终于有了立国的资本。


小小嬴政


赵氏孤儿的故事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忠孝节义的故事了。

晋景公的时候,奸臣屠岸贾陷害赵盾,罗织罪名,必欲除之而后快。朝臣害怕屠岸贾的威势,没有人敢给赵盾说一句公道话,眼看着赵氏满门即将被屠戮,韩厥偷偷的来到赵家,见到赵盾的儿子赵朔,让他快逃。

赵朔不忍心抛下父亲独自逃命,此时,他的妻子庄姬已经怀孕庄姬是晋国的公主,为了能给赵氏留下一条根,赵朔只能狠狠心将妻子送回宫中,也就是岳母成夫人身边,临别时约定:如果生女孩就叫文,生男孩就叫武,文人没有用,武人也许可以报仇。命自己的门客程婴护送公主进入宫中了。

第二天早上,屠岸贾果然领着军兵杀进赵家,将赵家上上下下全部杀死,清点尸体的时候独独没有找到赵朔的夫人公主庄姬,这是候有人报告,说公主进宫去了。屠岸贾知道公主已经怀孕,心想万一生下的是男孩将来一定会找自己报仇,不如斩草除根,于是和晋景公商议,如果是男孩,就抢下来杀掉。

不久,庄姬公主生产,果然生下一个男孩,取名赵武,成夫人为保住外孙,对外就说生了个女孩,屠岸贾不信,派人前去查看,公主没办法,只好谎称女儿已经夭折扔掉了,把儿子藏在裤子里,躲过一劫。

屠岸贾还是不能相信赵朔的骨肉已经死了,怀疑婴儿已经被送到宫外,就发出悬赏令,捉拿赵氏孤儿。

危急时刻,赵盾的心腹门客公孙杵臼和程婴想了一个办法,程婴献出自己刚刚出生的婴孩给公孙忤臼藏起来,就说是赵氏遗孤,然后程婴来见屠岸贾,告发公孙忤臼,屠岸贾一听说找到赵氏孤儿,连忙带领士兵赶到公孙忤臼的家里,逼他交出婴儿。

为了把戏演得真实一些,公孙忤臼被百般折磨也不肯说出婴儿的下落,被屠岸贾杀死,假的赵氏孤儿也被找到,就在程婴的面前被屠岸贾摔成肉泥。

这边传说找到赵氏遗孤,那边对宫廷的盘查也怠慢下来,韩厥趁此机会把赵武偷出来,送给程婴抚养,赵氏一门上百口的血债就靠赵武来讨要了。

等到晋悼公即位,他是一个特别聪颖的人,他诛除奸佞,提拔忠良,韩厥利用这个机会倾诉赵氏之冤,并且诉说了赵氏孤儿还活着,于是国君召见赵武,将他藏在宫中。

第二天上朝,晋悼公隆重地把赵武介绍给群臣,屠岸贾此时被吓得痴傻一般,趴在地上动弹不得,屠岸贾被斩首,一家大小尽被灭族,晋悼公拜赵武为司寇,赵氏一族又兴旺起来。

这一年距离赵朔被灭族只有十五年。

而保住赵氏血脉最大的功臣程婴终于看到赵氏昭雪的一天了,但是亲生儿子和至交老友惨死在他面前的场景却给他锥心之痛,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公孙忤臼的墓前自刎身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