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峰行笔该怎么练习?

Oceanside830


中峰行笔该怎么练习?

说这个问题之前,先来说说什么是中锋行笔?

中锋行笔就是写字时笔锋始终在写出来的笔画的中间,写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笔锋的位置,然后运笔时笔杆要竖直。

从上图可以看出一个笔画中既有中锋也有侧峰,我们在书写毛笔字的时候,千万不要墨守成规,认为有些地方一定要用中锋,比如上图的中锋的地方用侧峰也同样没有问题(当然,这是相对于楷书来说的,如果你练的是篆、隶,那么一定要用中锋行笔),但是尽量不要用偏锋,用偏锋写出来,就会出现一面不平滑的现象,影响字的美观。

要明白中锋行笔只是笔法中的一种而已,要灵活运用。

基础练习方法

再来说说中锋行笔的练习方式,很简单,那就是从画直线、开始,一笔一笔的练,让笔尖始终保持在笔画的中间,而且线条一定要直,先从横画和竖画练起,然后斜45度角,从行到下,从下到上,最后开始练曲线,画圆圈,没有捷径,只能坚持不懈的练习,这个过程不仅能练好中锋行笔,也能掌握控制笔的走势。

等线条练习的扎实了,接下来就要练习笔画,一定要临帖,不能自己瞎练,找一本自己喜欢的名家字帖,从笔画开始,然后偏旁部首,到整字,从易到难,一步步进行练习,练字的时候从笔画中体会中锋行笔的方式,结合其他笔法,循序渐进。

多看帖,多思考,多临帖

好多人练字,拿起字帖来,就是照着写,不认真思考揣摩,要想让毛笔运用自如,必须心里对每一笔,每一画,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每一笔该怎样入笔,怎样行笔,怎样收笔,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闭上眼睛,脑海里能清晰的出现这个字的笔画、结构,这样才能写好字。

坚持不懈

练字是个长期的过程,像题主所说“怎么写都也不像”,其实还是练得少,有位书法家和我说,他练字为写好,一个点,整整练了一个月,想写好书法,没有恒心是不行的。

掌握技巧

多观察,多思考,每次写完一个字后,再仔细看看,自己和字帖的最大差别在哪里?怎样才能写得更好,然后再按自己的理解,再写一次,开始写得时候一定不能快,要慢慢写,一笔一笔的对比,写完的草稿也不要扔掉,过段时间再拿出来看看,对比一下,分析缺点和进步,循序渐进,不愁字写不好。


职场墨子


什么是中锋用笔?

中锋用笔其实是一种书写状态,在书写的过程中,毛笔的笔锋始终保持在所写笔画的正中间,和笔杆运动的方向正好相反,这个时候写出来的字笔画两边线条流畅而均匀,线条也显得更加有力度。

横线和竖线的练习

为什么要练习中锋用笔?

中锋用笔是书法的最根本的用笔方法,其它的所有的用笔都是在中锋用笔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能够写好中锋用笔,才有能力写好其它的更加复杂的用笔。中锋用笔最初来自于篆书,我们说篆书用笔古朴,就是因为篆书的主要的用笔就是中锋用笔。

王羲之早年的书法作品古朴,就是因为他的早期书法以中锋用笔为主,后期书法妍美是因为他在中锋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提按,线条变的更加丰富多姿,这一点从他的行书尺牍《姨母帖》中就可以看出来。

初学书法就是要从中锋用笔开始学起,把中锋用笔这个基础打扎实,那么以后无论练习什么字体都能很好的掌握。

画圆练习

怎样练习中锋用笔?

练习中锋用笔可以从练习楷书或者篆书楷书,也可以把中锋用笔单独拉出来练习,比如只练习中锋线,网上有不少这样的练习方法,我贴出来让大家看一下。

“是”型线练习

通过训练直线、圆和“s”型线,很够很好的练习中锋和中锋的转弯,对于书法里的中锋的训练是很有帮助的,可以试一试。


不二斋


除非你是练篆书,否则单纯地训练中锋行笔没有太大的意义。

最近几年看到网上有很多种关于书法线条的训练方法,查询之后好像是由邱振中教授创造的一种方法,教大家练习中锋行笔。但个人感觉脱离了点画、汉字,脱离了临帖只是练习行笔意义不大。

  1. 书法不只是中锋一种用锋,还有侧锋行笔,脱离临帖的练习中锋行笔很容易把自己局限起来。


  2. 单独的每一笔点画,可能就有侧锋和中锋的不断变化,起笔是侧锋、行笔是中锋、收笔可能又是侧锋,起笔、行笔、收笔都很重要,都决定了点画的形质,而脱离了点画,单独练习中锋行笔意义不大。

  3. 书法笔法变化万千,中锋、侧锋、提按、转折、绞转、起笔、行笔、收笔,很多时候就是在这些变化中不断地进行调锋。每一种书体的运笔特征都有所不同,各有特点,只强调一种笔法的训练,势必会让初学者以偏概全。

笔法的练习必须结合临帖

初学书法无非就是笔法和结字的学习,而这两点必须结合临帖来训练。临帖的时候不能只是临,临摹是临和摹相结合的,中间再加上“勾”。

  1. 临帖的时候先摹,就是把纸覆盖在原帖上描着写,你会发现如果你运笔不对,你写出来的点画的形状就跟原帖对不上。康有为在《光艺舟双楫》中云:“学书必须摹仿”,“欲临碑,必先摹仿,摹之数百过,使转行立笔尽肖,而后可临焉。”康有为说的要摹上百遍也许略显夸张,但摹的功效是必须要重视的。

  2. 通过摹锻炼自己的目力、心力和书写能力,初步掌握字帖的用笔和结字规律。摹的时候要注意点画的形状、位置,一定要笔笔尽肖。

  3. 双勾训练,双勾训练就是把通明纸覆盖在字帖之上,一笔一笔地勾描。点画之间有交叉的地方不能空着,而要按照顺序每一笔都单独勾出来。就像上图中勾出的“彼”字一样。在勾的时候要想象每一笔古人是怎么运笔写出来的,观察起笔、行笔、收笔的动作,这对我们理解古人的笔法非常重要。双勾出来之后,再填墨书写,每次勾写2个字左右。

对临,通过上面两个步骤的练习之后,你对字帖的熟悉程度已经很熟了,再对临的时候就很容易临的比较像了。临的难度比上面两个步骤难的多,因此要临的像不容易,这就需要逼着自己多临几遍。

题主说的感觉怎么写都写的不像,就是因为没有通过摹和勾的训练。另外学习书法不能着急,你对用笔的理解是需要时间和不断地临帖来累积的,一开始不像很正常,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多练习,再加上时间就一定能越写越好。

以上是翰墨在学习书法中的一些感悟,在这里分享出来跟大家进行交流,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


翰墨今香


中锋行笔是书法的基本笔法。

中锋有两个好处:

一是行笔过程中,墨水顺着笔锋落入纸上后,自然向两边渗开,中间墨色浓,两边墨色淡,形成锥画沙的立体感。


二是笔锋始终在笔画中间,在笔画方向需要变化处,可以上下左右,八面出锋。

要保证中锋行笔,必须做到两点:

一、执笔时指要实,掌要虚。

指实是指食指和中指不要分太开,与拇指相对,握笔的力量凝聚在一个点上。

掌虚就是手指与掌心要有空间,这是手指的回环余地,也是手腕运转的前提。

指实掌虚,是为了保证手指、手腕灵活,是中锋运笔的前提。

二、行笔时笔杆应尽量垂直于纸面。

笔头是软的,一旦笔杆倾斜,一用力提按,笔锋就偃卧了,无法保证在笔画中运行。

当然,笔杆垂直的问题比较复杂,书写面是个变数,笔杆为了保持垂直,空间角度也必须随之变化。

一般来说,处理好这两个问题,再勤加练习,中锋行笔一定可以练好。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中锋行笔,被认为是书法中必须具备的运笔方法。怎样可以做到中锋行笔呢?我们现在就来谈谈这个大家十分感兴趣的书法问题。


首先要给大家说的是,毛笔落到纸上,正确的运行时的形态是平铺而非中锋。所谓的中锋,其实是被毛笔的形状所迷惑。只要我们把毛笔蘸点清水按在纸上看一看,毛笔的笔锋是整齐的平铺开来的,哪里有什么中锋!平铺的锋毫,笔画的两个边缘都很光滑整齐,不会出现锯齿状边缘。而锋毫偏向一侧,笔毫多的一侧墨色浓润,而少的这一侧则枯淡,并且有锯齿状边缘。这就是通常说的偏锋。

偏锋并不只是因为它的点画质量存在缺陷,还因为在运笔时的折转,笔管的侧偃斜倒,使锋毫不能顺畅干净的转锋。导致点画无力。如何处理好毛笔在运行时不出现扭缠侧偏呢?



其实是一个习惯问题。只要把笔杆垂直于纸面,折笔、转角的地方,以提按来挫锋,运笔以肘而不是指、腕加笔杆的摇摆来运行。指、腕运笔,运行的距离很短,只能借助于摆动笔杆来加长运笔长度。笔杆摆晃,锋毫就出现侧偏。肘部的运行,能够保证足够长的距离,笔杆就能始终保持垂直。笔锋随着提按聚拢平铺,欲折则方,欲转则圆,顺畅自如,锋出八面。


子衿书法


单独练中锋最好的办法是提锋写一个横过来的“8”,随着掌握的熟练程度,再通过提按以改变笔锋入纸的深浅度,还可以通过控制速度的快慢,体会笔锋在点画中行的感觉。

这是一种符合字体“八面出锋”原理的(其实是360度无死角的用笔)。

但其实这种单独训练笔法并不是最有效的,就好像打仗,演习总不如实战。故训练中锋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在临帖中运用准确的笔法。

古人说:“令笔锋在点画中行”,这里的“令”可理解为一种由人掌控的手势,或者说是笔法。王羲之有“押锋”之说,意为在行笔过程中,笔锋的使转、提按难免产生锋的偏差,但只要有笔力能“押”得住,侧锋也同样起到中锋的效果,就是正确的笔法。这种说法,我们可以从王羲之的墨迹中可见一斑,也比较符合书写中的实际情况。

我们在书法练习或创作中,不能老是纠结于中锋的概念。书法的书写过程是极其多变的,不但有字体、法则的多变,而且受人的主观情绪掌控。柳公权有句至理名言“心正则笔正”,米芾的笔法原则是“提锋、竖腕、悬臂”。这些书法大师的用笔论值得我们深思,并在练习中加以领悟,方得中锋笔法真谛。


如石书艺


说到中锋行笔大家自然想到蔡邕的《九势》,“藏锋,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意思就是藏锋蕴势,要在纸面上留下圆劲的笔画,就要让笔锋的锋心始终保持在笔画的中间位置运动。古人书法论著中的“棉里针”、“锥画沙”、“印印泥”、“屋漏痕”,都是中锋行笔的结果。

要想能自如掌握中锋行笔,要清楚毛笔的结构。毛笔有笔管一端安装笔头而成。笔头大都由内层笔芯和外层辅毛组成。毛笔的标准是“尖、圆、健、齐”,也就是笔头散开时呈圆形面齐平;笔头溺湿后笔尖收拢,笔头呈圆锥形。当笔锋压下去时,笔锋与纸面形成近似于等腰三角形的接触面,使笔头象纸面注墨形成由线条中间向两边逐渐减少的现象,中间墨浓,逐渐减少。这就是“棉里针”的真正原因。

中锋行笔也分三种情况。正锋中锋、逆锋中锋、顺锋中锋。

逆锋中锋,就是笔毫保持正锋的状态下,笔势逆行,这样的行笔方法,由于笔与纸之间的阻力太大,产生的线条粗涩凝滞,甚至行笔困难,难以书写流畅,动作难度也大,故不常被使用;顺丰正锋,由于拖拽用力,运用比较随机,笔与纸之间的阻力减小,所得笔画滑腻,骨力稍欠;正锋中锋,笔管垂直纸面,指腕配合平衡笔与纸的势力,才会使“横如千里云阵”,“竖如万岁枯藤”,“撇如陆断犀象”,“捺如崩浪雷奔”。

很多人都觉得中锋笔法很难学,其实不然。这里告诉大家一个曾经王羲之秘而不传的方法。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并序》里这样说“穷研篆籀,功省而易成;纂集精专,形章而势显。”篆籀笔法就是我们说的中锋笔法,要练好中锋笔法就要向篆籀中去钻研。《篆籀十五篇》现在已经失传,无处觅其踪影。好在《石鼓文》还存世,早年拓片也不少。是学习中锋行笔的不二之选。

有了范本,接下来就是技巧的问题了。


先说执笔,拇指食指捏住笔管,中指无名指一扣一抵。使笔管垂直纸面落笔,指腕协调控制笔管垂直前行。这样练习一段时间就可以了。“存意学者,两月可见其功;无灵性者,百日亦见其本。”这就是王羲之秘告其子王献之的。还告诉他“贻而藏之,勿播于外,戬之秘之,不可示诸又。”

建议每天练习的习作都保留,以作对比。也可以私信本人共同探讨。


艺素简


书法是学出来的,练出来的,也是悟出来的。说学出来的,是说要学好书法必须多学书法理论,包括用笔用墨章法等,起码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巧要明白,这样心里才有底。说练出来的,是说书法写得好必须下苦功夫练。其实不管是不是书法爱好者都知道字的好赖,可为什么有些人想写好却写不好呢?原因是手脚不相随,心里明白腿打摽,所以心有准不如手有准。练的过程就是要达到心手合一,心手合一了,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还有说书法是悟出来的,是说学好书法死学不行,必须勤琢磨,常比较,不能当描书匠,要以一家为主,兼收並蓄。总之,学习书法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提高的过程。

练书法遇到的笫一个问题就是用笔。用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如何执笔,二是如何写好笔画。写好笔画包括中锋侧锋等,这些用笔都应掌握,而其中中锋用笔最多。那么怎么去练习中锋用笔呢?我的体会是练篆书。因为篆书全部笔画都是中锋用笔,不中锋用笔笔画就粗细不一。因此,是不是中锋用笔一眼就看得出。要中锋用笔,不仅要明白怎样执笔,最关键的还是要练。使用筷孑我们都会,连小孩子都会,就是因为天天使,如果我们练书法达到使筷子的程度也就会用笔了。

学篆书有三大难。一是识篆记篆难,二是笔画粗细一致难,三是结体难。要使篆书做到笔画粗细一致就必须中锋用笔。那么,如何做到中锋用笔呢?我的做法是:首先就是对篆书的三种笔画(横,竖,弧)反复练,特别是竖画和弧画,往往竖画拉不直拉不正,弧画粗细不一。如发现这种情况,一是尽量把笔端正,箭直拉笔,二是把笔杆端住,运笔要匀。反复练,一直练到竖画正,弧画匀为止。另一做法是选择一首短诗反复写,写好一首再写下一首,这样既练字又记住了每个字的篆法,常此以往,掌握的篆字就越来越多,而且这样练不象只练笔画那样单调,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



76651703812笑抒心语


中锋行笔是指行笔过程中,笔尖的运行轨迹始终在笔画的正中,一般情况下,毛笔与纸面垂直,这样写出的线条边缘光滑,圆润丰满。

首先毛笔要顺,避免出现锯齿的笔画,执笔要正,笔尖要藏在线条中间,不要外露。

在练习中锋行笔过程中,要学会用提按转换,转动笔杆(可以用顿的方法来调整笔杆)来及时调整,避免出现偏锋情况。

在最初练习时候,可以尝试一下用篆书的笔法去写线条,去写一些篆书。横向、竖向、圆转的练习,线条的问题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克服,运用正确的方法来练习,掌握中锋行笔没什么难的。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不同观点。


欢橙墨客书院


中锋行笔,书写时,应尽量让笔锋藏在笔画内,最好笔尖处在笔画中间,笔杆亦是或正反。但写字横竖撇捺弯钩点,婉转曲折,上下左右四方八面腾挪勾连,不可能做到完全笔锋在正中,最合理的书写形态是笔锋尽量向中心靠拢,使笔画刚劲,雄浑,始终有条隐形的主线连贯,此乃阐述其形,表达其意,既而有神也。还是需要

作者有刚正中和的心态和意念。笔杆方向相反,形成逆锋,有意汇于力道,錚稹不屈也。中者,不失偏颇,难免偏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