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覆盤:下跌不改佈局良機,這樣把握市場節奏

摘要:目前全球市場動盪不定,A股3000點左右是一個極其難得佈局區域。對於A股而言,風險對沖工具充分,下跌就是佈局良機,建議關注新基建板塊。

1. 大勢研判

今天(3月11日)大盤又一次衝擊3000點,還是按慣例站上3000打折50,收盤在2968.52點,大盤已在3000點徘徊了13年,在這13年中A股熊長牛短,而美股在這個期間走出了令人歎為觀止的11年慢牛。

3月既是美股這波長達11年慢牛的生日,也是它的末日,目前道瓊斯指數從2月13日以來最大的跌幅已達到了19%,正在無限接近下跌20%這個熊市的門檻。


深度覆盤:下跌不改佈局良機,這樣把握市場節奏

美股的這次危機在於受到疫情和油價的雙重衝擊,更在於中美股市完全處於不同週期----美股高高在上,A股低低在下。

A股從上次牛市距今也有5年之久,在這個過程中A股經歷了前兩年慘痛的去槓桿、嚴監管的嚴冬,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A股內在的毒瘤,而美股卻在大統領的呵護下不斷創新高,泡沫越吹越大,以至於2020年沒有媒體在年初敢說它是這個泡沫,因為已被年初的預測打臉到畏懼了。

出人意料的是,今年這個雷卻被疫情這個黑天鵝所觸發,目前還處於將爆還未爆的敏感階段。

深度覆盤:下跌不改佈局良機,這樣把握市場節奏

目前,A股正處於在年線附近反覆夯實它的上漲基礎,由於近期外圍的衝擊還沒有完全落地,就是疫情在歐美國傢什麼時候出現拐點、疫情而引發的次生災害例如當下原油危機什麼時候出現轉機,都會引發A股的震盪。從2月以來,A股不俗的表現,說明A股在3000點左右能很好的消化這些外在的壓力,具體而言,國內疫情衝擊A股已基本消化了,目前A股要面對的衝擊主要在於疫情所引發的其他二次災害的這些黑天鵝,而道指崩盤,目前而言,就是個灰犀牛而已。

A股在3000點左右將會是一個各方資金不斷佈局的黃金時期,那麼對於A股而言,在當下將如何佈局呢?

筆者認為就在於基建板塊,基建又分老基建和新基建,其中老基建在於穩定A股大盤,例如特高壓板塊、高鐵和輕軌等板塊,而新基建主要是數字化、智能化的基礎設施,它為產業數字化提供升級基礎,例如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半導體器件和雲計算等領域。

深度覆盤:下跌不改佈局良機,這樣把握市場節奏

目前,創業板正處於調整階段,尤其是前期領漲的半導體、軟件和電子元器件等科技板塊,在外部的衝擊下,它們調整之時,就是最好汰弱留強,重新優化佈局之時。

因為,這些科技細分板塊就是新基建的抓手,它們是逆週期調節的重要之重。在全球危機模式下,各國救市措施將會不斷出臺,A股已處於全球股市的價值窪地,將會引領全球股市的反彈。

對於A股而言,三月貨幣、財政和產業政策將會陸續出臺,這些政策將會強有力的對沖外在風險,為 A股的慢牛提供堅實的基礎。

目前而言,A股正在進入年報行情階段,其中以低估值高分紅的權重板塊將會帶領上證指數向3150點左右衝關的主力,而創業板很可能在5G板塊、雲計算、充電樁和特高壓等這些板塊蓄勢之後,接力上漲。

針對盤面最新變化,筆者將在下面向大家提示海南國資板塊和體外診斷板塊的投資邏輯。


二、市場熱點

1、海南國資板塊

深度覆盤:下跌不改佈局良機,這樣把握市場節奏

對於海南國資板塊而言,筆者認為近期其的上漲邏輯基於以下三點理由:

首先在於催化因素,海南省出臺《海南省旅遊產業振興計劃(2020-2023)》《海南省旅遊市場推廣促銷實施方案》,待疫情穩定後全面開展國際旅遊消費年系列活動,積極吸引國內外遊客,視情恢復和開闢入境旅遊市場。另外,此前的海航控股救助事件,市場預期海南上市國企資源將會加速整合重組,例如海峽股份、海汽集團等上市公司的資本運作引發了市場對海南國資上市公司的廣泛關注。

其次,海南正在加快建立與自由貿易港建設相適應的法規架構,,由於海南國資企業目前正在積極參與自貿區自由港建設的先導項目和產業項目,將會很快轉化企業的業績,引發市場資金對其的關注。

最後,海南已成為中國新一輪深化開放的試驗田,對標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目前市場預期海南省自貿港總體方案將在2020年一季度出爐,已引起了市場資金的密切關注。

對於海南國資板塊而言,可重點關注海汽集團、海峽股份、海南高速、海航控股和海南橡膠等個股。


2、體外診斷板塊

深度覆盤:下跌不改佈局良機,這樣把握市場節奏

對於體外診斷板塊而言,筆者認為其上漲邏輯在於以下幾點:

首先,體外診斷產品是目前全球疫情防控最為緊缺的物資之一,在短期內還將受益於嚴峻的防控形勢,受到市場高度關注。

其次,在IVD(體外診斷)產品類型中,分子診斷中游產品國產化率較高,下游診斷服務市場增長迅速。對於體外診斷領域可參照2017年底流感大爆發時情況,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預期將為體外診斷企業帶來比較大的業績彈性及相對超額收益。

最後,根據《Market Data Sources》等文獻的統計,2014-2018 年間,中國市場在亞太地區體外診斷市場的複合年增長率最高,為13.9%; 預計中國在 2018-2022 年期間的複合年增長率為 6.1%。

對於此次新冠肺炎事件相關受益標的,可關注理邦儀器、中源協和、科華生物、新開源和達安基因等體外診斷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