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年级,数学不开窍不爱学习,分数就差抱鸭蛋了,怎么办啊?

夜雨49072


一年级考鸭蛋的话,作为家长,确实要重视了。恰好我是一年级数学老师,虽然现在一年级比以前的一年级难很多,但在怎么也不至于考零分,现在才第一个学期,方法得当的话应该还有机会补救。我个人的观点:第一,上课认真学习,课后家长一定要辅导。(有家长辅导和没有家长辅导的学生差别极大,特别是一年级,孩子认识的汉字不多,必须要家长的辅导)。第二,马上就假期了,如果家长有时间,可以辅导孩子重新学习第一个学期的知识,如果家长没有时间辅导,送补习班或者请人对孩子进行辅导。其实一年级上学期所学知识并不多,集中辅导的话二十天应该够了。第三,和孩子的数学老师多沟通,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完成作业的情况,监督辅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第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给孩子规定一个合适的目标,达到某个成绩后给孩子一定的奖励。(我自己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鼓励方法是,期末考试成绩达到九十分奖励一张奖状!因为期末考试题一般比较简单,一般只有一百分才能够得奖状,对于他们,我觉得九十分就可以了,关键是孩子的荣誉感比较强,奖状能够给他努力的动力!)






微胖的时光


我邻居有个小孩 一年级连8字都不会写。一年级到三年级考试没及格过。但是四年级开始成绩突飞猛进。五年级开始全年级第一。人家问他到底是什么原因由学渣变学霸。他说以前是父母逼着他学,他根本不喜欢学习,都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后来看见别的同学成绩好。他成绩差很没面子。开始慢慢接受书本的知识,再后来他发现书中的知识很有趣。越学越喜欢……所以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爱上学习。家长逼着他学,不如他主动学!平常多买些书学漫画书回来给他看。出门买东西多让他来计算钱等等…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


1104627


我孩子6岁半,上小学一年级,读的公立幼儿园。数数都是跳舞的时候学会的,我没教过她数学,只是在幼儿园的的时候买了些思维游戏书给她看,平时买东西的时候,叫她自己拿钱去买,剩下的钱,我会问她用了多少,还剩多少?从来没出过算式题给她做,都是从生活中去认识数字。刚上一年级,我也担心她跟不上,我常常提醒她说"有的同学上幼儿园学过,有的上幼小衔接学过,你没学过,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要不然你会跟不上,你认真了,会超过其它先学过的同学”。半学期快结束了,我孩子的成绩一次比一次进步大,这也是我想要的结果。一年级分数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习惯。看来你的孩子还没适应小学生活,你要找到孩子学习的兴趣,让他先在生活中去体会数学,慢慢做引导。。。。。。。


紫风铃L


0一7岁时不启蒙只能怪你们父母第一任老师失职。6个月的宝宝要读绘画本给孩子听了。宝宝的手指头,每天数一数,2岁时带公园去,让孩子捡树叶,树叶排队十片,数一数。拿掉几片数一数。吃饭时钟点看一下。闹钟的钟面能认识了。这种常识性问题都不教,小孩子一下子上学后会蒙的。我邻居5岁男孩识字一千多了。2岁时认识电梯里的字。天天抱着孩子看到路边上的字都要教一下,读一读。做个有心人。孩子上学后接受能力就强。


蕾蕾283831526


如果学不明白,那就“玩”吧!比如纸牌游戏。我感觉我小时候数学成绩好,跟玩纸牌还是有一定关系的。纸牌游戏并不是培养孩子赌博,而是让孩子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和敏感度,也可以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前几天我去表姐家,也教过她家一年级姑娘做数学作业!我记得很清楚,就是1-10的数字加减法,填空排列。例如,1,2,3,4,5 ,需要填写中间三个数,当时孩子还得想半天,甚至还得掰手指头数,对数字没有一点敏感度。如果有打牌游戏做基础,会很快写出这几个数字。甚至都不怎么过脑子。。。纸牌我个人感觉对孩子的思维开发,数字敏感度,记忆力都有一定的帮助。

最后想说,每个孩子都不一样,需要因教施材,也希望您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留学锦锦有条儿


孩子一年级数学不开窍,说明家长在养育的过程中错过了数字敏感期:两岁,这个阶段时,数的概念就会开始渐渐萌芽了。每个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敏感期,把握这些机会,对孩子学习各方面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现在已经错过了,就多多训练,还是可以弥补的,只是没有敏感期那么快。所有数学知识均无需背诵,而是要不断在日常生活中反复运用,比如改变数量和物品种类等,不是简单的重复练习。仅供幼儿家长参考,请不要因自己过去失误或疏忽造成孩子的不佳表现而责怪孩子或抱怨他人。

数学启蒙到底是什么?

数学启蒙是孩子对数学最初的接触,在数学启蒙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数学素养,而不是尽可能多的灌输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如果让孩子在生活中去体验、感知数学,孩子在学习抽象的概念时就很自然能融会贯通。

数学的表达方式符号化、抽象化,而孩子能接触到的是具象的东西。比如5个苹果,孩子能看到苹果、摸到苹果,但是他们看不到「5」这个数字。数量是具象的,但是符号是抽象的。而「启蒙」就是让孩子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下感受5的含义,感受符号背后的数量意义。

家长在家里教的时候,最好能认真准备一下内容,观察、引导并记录孩子的现场反馈,目标是慢慢让孩子发觉知识与技能间的有效有趣的联系,尽早形成系统思维习惯。

持之以恒到什么程度?当然最好达到可以自主学习的境界,其次是简单提示或督促即可执行,再次是在无明显抵触情绪前提下达到最低训练目标,最后保底的是孩子上学后成绩中等以上且无明显偏科,听课作业不吃力。

幼儿数学思维十二训系统教学法

起步要领:

正式施教前,切忌给小孩新添任何学习用品,除非可以确定孩子特别喜欢。

同期在日常生活中完成以下十二个专项训练(谋划二训可略晚一两周)。

每天短时间多项目顺序开展,当天不重复(界规二训除外)。

每周各项重复三到四次。(文后附训练计划表供参考)

家长(监护人)需悄悄用心备课,并将教学参考资料放到孩子找不到的地方。启蒙教育严禁照本宣科,亲子读书时间除外。

具体训练内容和方法请结合自家参与教学人员情况,成年人至少提前一周统一认识,并明确本周训练目标与执行规则,书面一式N份,一周后互检落实情况。

熟练后可按月计划训练,并交给小孩一份书面材料;周计划和日计划家长自己掌握,不要和月计划冲突。(注意这种仪式感对整个训练非常重要)

训练要点:

数:实物辨识。

孩子自身携带各种天然数学教具,因此不会对数学有任何陌生感。四肢五官及一切身边实物皆数学道具和教具。3/5/10熟练了,以后就不用发愁了,孩子会自行要求加码学习。不必灌输「数学」「算术」「几何」等词,等孩子主动问起来的时候再正式告知。

形:形状辨识。

依次辨识点、直线、曲线、三角、正方、长方(矩形)、五边形、五角星、正多边形、圆、椭圆、梯形(辅以绘画,简笔画可作为辨形识数工具,不宜做绘画入门),大小倍数(面积)、空间倍数(体积);一年后可引入分数和小数点。

类:日常归类,量词认知。

按数(多少)、形、色、声、大小、长短(巩固倍数)、轻重……随时引入常见物品事物量词(量词区别需提前备课,但不要主动讲解)。注意积极运用颜色、声音、节奏强化数、形、类三训。

序:初识顺序。

序数词识记,时间顺序、方向(位)顺序、大小、轻重、长短、高低、快慢……(社会秩序并入规训)。至此可以告知孩子注意自己房间的东西要整齐有序。

界:认识和遵守物理边界。

包括家人活动边界,时间、声音、空间、速度、距离边界……等;如秋季正常入园,邻里、公私、同伴、你我……等社会界限也需要尽快建立。请尽可能按社会公认标准告知孩子相关界限的意义,必要时可多次现场演示。尽量不要引入寓言童话比附。

规:言行规矩。

作息、卫生、衣食、公共场所、礼貌、表情、声音……尽可能书面化(含类序界相关规矩)。可以和语言训练、肢体训练、艺术训练结合起来。

模:目标管理。

目标具体,考核宽松。参照系明确,考核指标尽可能量化,一次达到即可,最大限度减少单调重复。尽可能书面化公示与奖励。请家长谨慎选用早教产品,自己没有搞清楚之前不要随便用到孩子身上。

奖:奖励制度公开。

奖品非日常吃穿用度,最好与孩子的其他训练项目直接相关,并具备激励、强化和扩展训练作用。奖励规则张贴在小孩房间和家长房间门板外面,如实记录执行情况,并告知孩子。每半年修改一次,保留历史资料。

算:加减法入门。

加减运算可以和数形辨识同步开始。注意运算意识比运算结果重要,勿本末倒置。

计:抽象计数,心算入门。

和数形辨识同步,可结合诗词记忆(如五言句第三字为何)和手绘默写。数学和文字(书法)、艺术(绘画、音乐、舞蹈等)、语言(文学)、自然万物(动植物、自然景观和自然现象等)以及日常生活的亲密程度在儿时体现最充分,千万不能错过。

谋:目的性入门。

略靠后开始训练。允许孩子每天提一个要求,家长可以向不同训练目标引导,双方共同承诺兑现条件。尽量不要一口答应,而是引入谈判与合同机制,必要时(超过三天兑现)写下字据。

划:计划性入门。

引导孩子制定三天至一周学习计划。要求每天目标明确(参见模训要点)。一年内做到三天有计划并按时兑现就是极大成功;周计划熟练并落实,三年级前完成即可。

学计算的同时也建立孩子的空间、逻辑等数学能力。小学数学老师会教孩子凑十法进行加减法运算,十个指头的运用完全就是凑十的理论基础。1和9,2和8,3和7,4和6,5和5。这五对数两两相加等于10,我们把他们叫做好朋友数。老师在学校教的加减乘除的一些口诀方法要熟练,每天做口算天天练,或者用app做口算练习,都必须保证规定时间内完成。和老师多沟通。

------------- 如果我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一下。或有其他问题也可以关注我,给我发私信。






舞动学习


感谢题主。

教你最好玩的一招,给孩子准备一幅扑克牌,让他(她)三张拼数字,加法拼10,20,3O等等,比如4十5十1=IO,5十5十k=2O,3十8十9=2O,(丁,全,K)十以后的都做10处理,取掉两张王。反复玩,以玩代学,用各种游戏的方法让孩子去玩数字加法,坚持一段时间,肯定有好的效果。要记住,只要孩子拼对,就多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感。有错误出现,也不要过多的责备,让他想想再拼,一步一步来。

另外,吃饭时,比如吃了多少个饺子,家里有几口人,需要多少根筷子,需要多少双筷子,吃零食时,数一数个数,三个拼一块加一加。喝水时,今天喝了多少毫升水。这些都是学习数学的过程。让孩子慢慢进入数字王国,是从一年级的数学书开始,让孩子以看,读为主学数学,他(她)会越来越感兴趣的。

教孩子学习,最好的态度是要有耐心,反复加重复,一定不能急,再好的老师,也需要家长的努力配合,要想孩子超前,父母首先不能放弃学习。

常听一句话,高智的父母教不出高智的孩子,但无知的父母也能教出高知的孩子。孩子的教育是漫长的,需要父母跟进,也需要父母十年磨一剑__忍。

区区小经验,不知能否帮到你,敬请文明互动。感谢阅读。圣诞快乐!











5864906970778一剪梅


一年级的孩子,数学不开窍,不爱学习,分数就差抱鸭蛋了,怎么办?

兴趣

提问者说到孩子数学不开窍,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数学并不难,主要就是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位置、图形、钟表、人民币,分类整理,找规律,就这么几项内容,从最简单的开始学,循序渐进,只要孩子愿意去学,没有学不会的。

你觉得孩子数学不开窍,可能是孩子的心思没在学习上,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说了很多遍,他还是一点反应都没有,就是不会。你就觉得无法理解,怎么这么简单的问题,他就是不会呢,他怎么就不开窍呢?

其实,不是他不会,而是他没有听、没有思考。

他为什么不愿意听,不愿意思考呢?数学没有吸引到他,他可能会觉得老师教的东西都与他无关,他不想知道,也不想去学习,他把数学关在了大脑外面。

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家长可以找一些有趣的数学启蒙方面的书或者课程,给孩子看看,小孩子都很喜欢看这方面的内容。

信心、成就感

说到孩子不爱学习的问题,学习那么枯燥乏味,谁喜欢学习呢?不爱学习是正常的,在中国,不爱学习的学生占了大多数,那么,为什么有些人爱学习呢?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家俩孩子,老大写作业很磨蹭,经常挨骂,老二写作业很积极,经常受到表扬,老大受到打击,越来越磨蹭,老二天天被表扬,越来越积极。

后来给他俩同时报了编程课,才开始的时候,俩孩子都很有兴趣,都积极的去学,老大理解能力好一点,学起来得心应手,受到老师的表扬,越来越有信心,老二因为没有老大做的好,也没有受到表扬,眼看老大远远的把他甩在后面了,他学习的积极性就越来越差了,最后干脆放弃不学了,他觉得自己再努力也是赶不上他哥哥的,所以不想学了。

如果写作业时没有老二的对比,老大会不会积极一点?如果学编程时,没有老大的对比,老二慢慢学,找到自己的节奏,是不是就不会放弃学习了?

孩子跟大人一样,爱对比,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如果自己在某一方面比别人出色,那么他在这一方面会更加努力,保持优秀,如果自己在某方面很差,怎么努力都比不上别人,那么,他可能会失去信心,放弃在这方面的努力。

动力、希望

提到分数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前两个问题的结果,因为不爱学习,所以不去学,那么没学到东西,分数当然起不来了,其实这三个问题都是一个问题:孩子不爱学习。

那么说了这么多,该怎么让孩子爱上学习呢?

有一个篮球架效应,是这么说的:

如果把篮球架设置成5米,没有人能够得到,那么人们自然不会想去打篮球,用尽所有力气都够不到呀,还打什么?

如果把篮球架设置为跳一跳就能够到的高度,那么人们会不会去打呢?跳一跳就能够到,我为什么不去试试呢?

孩子需要一个他跳一跳就可以够到的小目标,完成了这个小目标,有了一个小小的成就感,他对接下来的学习会更有信心一点。

他和别人比差距较远的话,那么家长就要鼓励他和自己比,每天给他定一个小小的目标,如果做到了,就给予适当的奖励(精神上的),一天进步一点点,让他知道自己今天是比昨天有进步的,长此以往,他会变得越来越优秀,不比他们班同学差。

孩子最需要的还是动力和希望,还有成就感,先给动力和希望,等得到了成就感,他自然会充满信心,让自己保持优秀。

只是这样做,对家长的要求非常高,不仅需要足够的耐心、恒心和方法,还需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小晞育儿


数学史比较抽象的学科,小孩子学习不好也是正常的。

因为一年级的数学还是比较简单的,这个时候可以借助实物教学的方法。例如加法5+5就是准备5根小棍,在拿过来5根小棍,让孩子来理解加法,让孩子数小棍的数目;减法5-5就是准备5根小棍,在拿走5根小棍,让孩子通过拿来拿走来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让孩子通过数小棍来记住加法减法的结果。

这其实就是把抽象的问题实物话,让数字变成孩子看的的见的实物,便于孩子理解计算。

而在二年级的乘法也可以通过实物来便于孩子理解,我在家给孩子使用过,非常好用。

而当孩子熟练后都可以没有实物自己来进行加减法计算的。


曦宝和伊宝


对于您的诚邀,深表感谢。

在回答您的问题之前,我先要说两点:

一,数学是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有其独特的“魅力”。这里的“魅力”,就是“思维”。

二,人的思维能力还是有差异的。有的表现的比较早一点,有的表现的比较晚一些。

所以,对于您的孩子,大可不必过于担忧,毕竟孩子才刚刚开始,对数学还一无所知,还不知道数学是什么,更不知道数学是干什么的,更谈不上什么数学意识。

这时,只需要慢慢来,慢慢的引导,从最简单,最基本的做起,通过一些实物,生动有趣的游戏(甚至是动手操作),慢慢引领孩子,促成孩子的兴趣,渐渐建立数的意识,从而慢慢引领孩子走向正轨。(不用担心,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好些,这时最能考验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家长,望家长一定多点耐心)。

一点看法,不当不妥,敬请多多谅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