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39岁零基础,学中医需要做哪些准备?

海婷婷1


自学中医自然要读中医书籍,而中医书籍浩如烟海,如何选择入门读物和有序的阅读,无疑是关系到时间和成效的。我现以个人多年的的经验和领悟,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中医基础理论类

本书是中医理论的总框架,从这本书开始,首先使我们了解中医是如何阐述人体的生理、疾病的发生和对疾病的认识的。书中提到的中医名词、术语将充斥于所有的中医书籍中,故先读懂此书,后来便知其所指。书中理论贯穿于其他各书、各科之中,总体指导着中医的各种诊疗行为,必须读懂读透。由于中医学充斥着古代的哲学思想,很抽象,而整体观和逻辑性又很强,所以我们读它时仅凭文字直解是不透彻的,而要将它立体化地思维、推演,不仅要达到融会贯通,还要能运用自如。


二、中药类

通过历代的发掘整理,目前的中药已达1 万余种,而现今的一些中药教材基本上还是围绕《神农本草经》略作增加,而且功效多系沿袭,这对于从事多科临床诊疗的专业中医来讲是不够用的。另外,因历史条件所限,书中还有对药物的功效认识有误的,或言过其实的,或有其他功效尚未发现的,所以临床应用时还必须参考现代的一些药学专著充实之。


三、方剂类

方剂学是阐述和研究药物组方配伍规律和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学科之一。由于它以药物为基础,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所以必须在掌握中药学和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才能学好它。


中医书籍中所载的方剂很多,粗略统计在明代以前就达6万多首,加之后来创新的还有很多。现在的方剂教科书多按照治法、功效分类各取一些代表方剂进行阐述,只选方400 首左右,有的已经很少用或完全不用了,而临床各科还有很多方剂没有选入。因此,初学者可请临床中医师指点取舍。


四、中医诊断类

本类阐述的是从整体出发,运用辨证的理论与方法识别病证,推断病情,为治疗提供依据,是临床各科不可忽略的基本课程。


中医诊断的基本手段是望、闻、问、切四诊,四诊不可偏废。在望诊中舌诊尤为重要,有“证不辨凭诸脉,脉不辨凭诸舌”之说,说明凭舌诊可在疑似中做出正确的判断。


其实切脉并不难,书中27 (一作28)种脉象可先从便于掌握的入手,如以脉位深浅而分的沉、浮脉,以脉息快慢而分的数、迟脉,以脉搏力度强弱而分的实、虚脉,以指下振幅盈亏而分的洪、微脉,以脉管搏动超过或不及寸、关、尺三部而定的长、短脉,以脉波流畅与否而分的滑、涩脉,以脉搏节律改变而分的促、结、代脉等,其他脉象经反复实践后,久之便也得心应手了。


五、《伤寒论》《金匮要略》

这两本书均被奉为经典之作。两书总结了前代医家的医学理论、证治经验及张仲景的临床心得,使理、法、方、药有机结合,并使辨证理论系统化。其中一些方剂因疗效卓著而延用至今,有的还被制成了成药。这两本书为习医者的必读之著。


六、《温病学》

温病学是研究四时热病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的一个临床学科。我之所以把它作为基础学科的书籍推荐阅读,一是因为书中的一些理论、辨证施治方法、疗效显著的方剂为他书所未及;再则我们作为一个医生不可能不见到四时发热性疾病,况且现在发热性传染病的发病率在逐渐上升,还不断有新的病种出现,这就更需要我们全面掌握温热病的辨证诊断和治疗原则方可适应临床之需。因此,我们既应把温病学作为专门的学科,又应把它作为习医者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来认真学习,切实掌握。


中医曹一


我是42岁那年,有一天突然想学中医,然后43岁那一年,拜了两个师父,一个师父教针灸,一个师父教导引和推拿。又报了一堂网课,学中医理论知识。半年下来,虽也是小白,但自觉比世面上其他很多小儿推拿或普通推拿做得更好。不是因为我悟性高,而是我运气好,遇见了最好的师父和老师,起点高,学得东西高屋建瓴,所以别人连普通感冒发烧咳嗽都治不好,我们基本都能解决。

所以,只要你喜欢中医,并且想学,就什么时候都不晚。不过,师父非常重要,一定要找好师父。因为师父的水平直接决定你的眼界和高度。


小彝胞的养生馆


1.买一台带SOS键的老人机,可以在您倒地前迅速拨打120保命用的;2.银行里留一笔7位数的存款,万一医死人这笔钱赔人后可免牢狱之灾;3.参加保险公司的入职培训,欲要成功,无需自宫,学会甩锅,也能成功,先学口才、再练神功,口才了得,无须练功,西医治病,中医挣钱,能否治愈,全靠忽悠。


tinkle8


你只要执着!不辞辛苦!把病人当着自己一样来对待你一定能成为名医!中国有句老话!恨病吃药!中国还有一句古话叫!久病成名医!你把所有的病人当成自己来对待你就是名医!祝你成功!我是中医门里出身!到我们家的中医面临失传!希望能给你一些帮助!


万纪老聃


简单。①熟读《黄帝外经》(不是内经),②每天坚持站桩(至少早晚各30分钟),体验体内阴阳之气的运转。


用户8232840580155


你好,说句实在话中医不好学,尤其是这个年龄了学起来很吃力,理论好学,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可不是那么容易得来的,一个中医需要好多年的沉淀还需要别人的认可,而且你还要操心你家里人的生活质量。

学习中医没有错,但是你要想明白了发展方向,具体想学哪一个领域,如果你想系统的全面的学,你要慎重了。

你可以学一个方向,术有专攻,相对学起来会快一些。

你首先要保证的是从某一个点入门,然后吃上这碗饭,然后闲暇之余再学习别的,这样的话既学到了技术,入了这个门,还保证了生活。


骨顺堂筋骨推拿


还是买几本书看着玩吧!中医学院学四年还是初级水平呢!临床还得有人带,摸索还得很多年。30多年都不见得成为优秀的大夫。中药假药太多,疗效不好。39岁再学也就跟各个节目现场的大妈一样,做作笔记,过几年也就罢了。


耳得生目遇色


中医理论基础很重要,有人觉得年龄大了,中医不好学,其实年龄大,生活阅历丰富!更容易学习中医!因为中医本身就是古代哲学理论,很多内容都是靠悟性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e460003519b5f2867cd\

皮肤科孙大夫


要有从零开始的准备,要从中医的思想出发,用中医的思维看问题,看病人,看世界,中医是从哲学层面思考问题的,不能单纯的把中医西医结合,许多人有了西医的基础或者西医观念,很难接受另一种思维方式。


张医生是小中医


基本不可你能自学会!除非你拜名师!

还有中医是自然学悟出来的你得懂一些农业知识,星向学,地理学!否则难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