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时,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股票基金都跟着跌?基金经理难道无能力判断熊市么?

西天蜗牛


熊市中,由于资金基本上是持续流出,所以通常伴随这股票基金净值回落,而基金经理是有能力判断熊市,我认为你可能要问的是“为什么基金经理在熊市还做股票?”,其实你存在一些误区。

首先、中国股市向来熊长牛短,所以熊市是播种期

由于中国股市以前估值高、更加侧重IPO融资等,所以总体而言是熊长牛短,笔者是2008年入市的,12年来虽然有牛市,但基本这几年牛市时间前后都超过1年,除去启动和后面到头的三个月,基本上参与的时候半年不到,所以,只有在熊市布局,才能收获牛市的收益,而如果等牛来了布局,大部分人都会吃套的,尤其对于资金体量不灵活的基金。

其次、熊市更容易买到便宜的公司

一般熊市杀跌,先杀估值后杀业绩,经过几轮杀跌后,股价非常具有吸引力,也就是说熊市才能买到好股票的好价格,所以熊市基金经理们还在做。

最后、投资是基金经理的工作

投资是基金的工作,好比普通人上班一样,不能因为天气不好,或者心情不好就不去上班,不去工作了,而优秀的投资人,如徐翔、陈光明等都能穿越牛熊的,熊市因为有反弹,所以一样能赚钱。

总结:中国股市整体熊长牛短,而在熊市里能在便宜的价格买到好的公司,作为职业投资的基金经理必须也有必要坚持努力投资。


抄底狂人松果


01,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

很多人并不是太了解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的区别。财说得明白在过去的基金评测当中发现,混合型基金的平均表现比股票型基金的更好,这跟熊市里面股票型基金下跌原因是一样的。

首先股票型基金对于股票持仓有最低的要求是80%,不管市场预期怎么样最少不能低于80%的股票仓位。这也是前两年大部分的基金被改制为混合型基金的原因。因为混合型基金的股票持仓弹性大很多,如果基金经理对后市不看好,可以提前减少股票的仓位。

当熊市来临的时候,大部分股票都下跌,作为持仓达到80%以上的股票型基金,自然没办法回避。

02,不一定是坏事

其实真正水平高的基金经理,会在股市上涨到中后段的时候减低仓位,而在股市不断下跌的过程当中增加仓位。所以当大熊市来临,尤其到了熊市的中后期,基金的仓位越高,对于未来的反弹越有利。

有些基金经理的能力体现在择时上面,有些经理的能力体现在择股上面。对于后者,他们往往对自己所持有的股票比较有信心,而不在乎股市的涨跌。所以我们看到这一类的基金,所以在熊市的时候下跌的幅度比较大,但是在牛市的时候上涨的幅度也比别人高。

如果能够找到这些基金,其实也值得珍惜,因为非常简单,只要我们定投就好了。基金的净值波动比较大,对于定投来说反而容易获利。

“财说得明白”,这里用简单的语言,把理财的东西说得清楚明白。已经发表的文章,包括房产,基金,银行理财,黄金等,有些热文已经收录在菜单里,请你关注,在后台查看菜单。


财说得明白


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熊市的时候所有股票基金都在下跌;第二,基金经理为什么不能判断熊市的到来?

第一个问题:国内的股票基金有最低的仓位要求,就是说任何时候,股票基金持有股票的仓位都不能低于80%,所以熊市的时候,在市场连续下跌时,股票基金极大概率会跟随市场同向下跌,只是跌得多和跌的少的区别。一句话,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所以这个问题就不展开讨论。

第二个问题:基金经理为什么不能判断熊市的到来?从你的提问来看,应该是希望基金经理能够准确的判断牛市和熊市的转换,在熊市来临之前全身而退,在牛市启动之初满仓进入,从而把握市场的风格转换。

能够准确判断市场牛熊转换的人存在吗?

准确把握市场多空转换的这种牛人存在吗?应该说曾经存在过一个,这个人曾经多次判断出市场的变化,从而成功的获得巨大的收益。那就是美国的杰西·利弗莫尔。

但他也曾因为判断错误而破产,一生中经历了多次爆仓、破产。

1907年,30岁的利弗莫尔在股票奔溃行情中做空,赚到了100万美元。

1908年,31岁的利弗莫尔股市中的交易连续失败,再一次破产。

1929年,52岁的利弗莫尔,在股市大崩盘中获利超过1亿美元。

1934年,57岁的利弗莫尔又破产了。

1940年,60岁的利弗莫尔自杀身亡。

这样的传奇人物,历史上只有一个。利弗莫尔的例子正好说明,择时困难,你根本没办法区分这是能力还是运气,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成功一次也许就会带来巨额财富,但也只是失败一次,就可能一无所有。

如果真的存在能够准确择时的人,那这个人肯定是世界首富了,但是世界最富有的投资人是谁?不是利弗莫尔这样的投机家,而是巴菲特这个投资家。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也就是20%多,肯定比不上择时高手,但投资比得是谁活得久,不是谁冲得高。

国内存在能够择时的投资机构吗?

国内的投资机构我们可以简单分为公募和私募。公募受到的约束较大,投研体系完善,以选股为主,择时为辅。但私募由于其普遍规模较小,制度灵活,往往容易一战成名。

尤其是在A股还不是很规范的阶段,市场上最崇拜的就是各种私募和庄家了,他们能够操纵股价,点石成金,攫取巨额财富犹如囊中取物。但他们的成功往往靠的是内幕信息、资金拉动,而不是择时,但国内真的有这样能够择时的私募和庄家吗?


网上关于庄家和私募的故事很多,但是庄家和私募从来都不是择时的高手,他们往往针对的都是一只或者几只股票,而不是判断整个市场的走势。

利用以前的监管漏洞,通过信息优势、资金优势,利用散户的心理,配合上市公司的动作,操纵几只股票并不是什么难事。反而是要判断整个市场,相当于要判断几千只股票的涨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们通过历年私募冠军的变化来看看牛人辈出的私募行业择时的能力如何?如果有能够准备择时的机构,那他们肯定能持续的登顶。

但在私募阳光化的10多年后的今天,私募冠军开始越来越趋于平凡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市场也知道,短期的业绩不代表未来的业绩,过去的私募冠军并没有几个能为投资者带来长期收益。

这些私募冠军曾经成功所处的市场环境已经变了,当没有了其赖以成功的空间和条件以后,他们的成功也就无法复制了。

下表统计了从2008-2016年,9届私募冠军的业绩情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下去详细了解。

比如2009和2010年的私募冠军新价值投资和世通资产就在夺冠次年就迅速跌落神坛,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第二年基金规模快速上升,业绩迅速下滑。

当时市场是很追捧私募冠军的。投资者、各种机构都追着他们发产品,希望他们能延续造富神绩,结果却是大幅亏损。其中世通的业绩在后两年跌幅超过50%。

再比如唯一的两届私募冠军,广州创世翔。

在2013-2014年,创世翔1号连续两年夺得私募基金冠军产品的桂冠,也是唯一一家连续两年拿到私募冠军的机构。2013年收益率为125.55%,2014年收益率更是高达300.08%。

但就在2016年,创势翔“踩雷”欣泰电气,损失近2亿元,随后又因操纵市场,被证监会开出了巨额罚单:没收创势翔违法所得约2073.8万元,并处以约6221.5万元的罚款。自此以后,创世翔开始退出公众的视野。

还有一位代表人物更加不得不说,那就是徐翔。

他的传奇一生应该说包含了中国股民毕生的暴富幻想,从身价几万到身价百亿,其管理的私募产品无论市场好坏,即使是连续的熊市,他管理的产品净值都能实现每年2-3倍的收益。

这样一位资本市场的大鳄,最终在2015年11月,因非法手段获取股市内幕信息,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交易价格等犯罪行为被公安机关拘捕了。

也就说这位大鳄能够取得这样辉煌的业绩,并不是他能择时选股,不是他的市场嗅觉有多敏锐,而是因为他有内幕信息,能操纵股票。

所以,第二个问题,从美国200多年的资本市场历史和中国20多年的发展经验来看,都没有任何一位牛人能够准确的择时。偶尔一两次的,那是运气还是能力,谁都说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人能够长期保持准确的择时。如果真有这样的投资人,那他首先自己就会是巨富。但翻看世界富豪榜,我找不到这样的人,只有巴菲特、索罗斯、西蒙斯这些。

因此,作为广大投资者管理资金的投资人,公募基金没这个能力和必要去择时,因为风险实在是太高,难度实在太大了。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A亚特斯


很多投资者认为基金的管理水平一定会很高,因为他们有团队、有理念、有策略、有模型、有信息、有高级软件等等,实际上全世界的基金经理多数都是靠收取基金的申购费、管理费还有其他费用等赚钱,它们给投资者带来的利润很有限,甚至很多也会带来亏损。

国际上,基金行业是一个淘汰率最快的行业之一,两到三年就会换一大批基金。拿美国来举例子,美国人对华尔街的基金经理们是羡慕嫉妒恨,羡慕嫉妒是因为他们看到基金经理们赚到了非常多的钱,恨他们是因为看到了这些基金基金经理赚走的都是自己的钱,但是这些基金经理却没有给投资者带来任何好处,甚至是带来亏损。

基金行业中能够把超额收益与风险控制结合得非常好的基金并不多,能够连续十年以上战胜市场的可以说凤毛麟角,很多基金的玩法是这次倒闭了,过段时间再重新开一个基金,以不断翻新来赚取投资者的钱。

所以多数股票基金在行情下跌的过程当中,由于管理能力有限,会对行情产生误判,就会在熊市当中净值不断缩水,甚至出现亏损。

对趋势的判断,对股票的选择,本身就是投资中最大的难题,这个难题从国际国内来说,不论是对基金还是一般的投资者来说,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所以不要把基金的水平能力看得太高了,大多数基金经理都是不称职的。


馨月说财经


这是一个被动的必然选择,让我一步一步的来讲:


一、从客观要求来说

在熊市里,95%以上的股票都是会下跌的。这个时候,基金经理首先面对两种选择,要么选择持币不交易,那起码在大概率上不会产生亏损,然后通过固定收益来产生少量的稳定收益;但是因为公募基金它是有一个最低的股票持仓要求,就是要达到80%以上,所以客观条件就要求基金经理是必须要持股进行交易的。


二、从主观意愿来说

站在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角度来说,也是必须要继续交易,因为这涉及到基金公司的市场份额,股票交易和持仓产生的收入,以及基金经理都会相信自己肯定会是战胜市场的少数派。


三、从行业现实来说

基金经理选择了在熊市里面继续交易,但是投资市场并不是说,只要具备高学历和光鲜的行业履历就能够在投资中取得成功。因此大部分的基金经理的投资业绩,也就是仅仅比普通散户好一些而已,在熊市里其实也依然是无法取得正的绝对收益,同样有90%多的基金在熊市里是亏损的。


四、从人才流动来说

而且由于公募基金分配制度的一些原因,在公募基金里做得好的基金经理,最终都会选择出来单干,成立属于自己的私募。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之前华夏基金的王亚伟,也从公募基金行业出来奔私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千合资本。这种情况进一步把公募基金里最优秀的一部分基金经理给抽了出去,而能补上来的大部分是一些从名牌大学里刚毕业的高材生,但是他们投资经验还是比较缺乏,投资理念还没有完全成熟,因此他们的业绩还不能做到相当的突出。


综合上面四点,基金经理必须在熊市里进入股市里投资的同时,大部分基金经理又不具备战胜市场的能力,而且最优秀的基金经理也在不断流出,自然公募股票基金大部分都无法在熊市里面取得良好的业绩。


如果你觉得回答有用,请帮忙点个赞!我是“趋势财子”,和大家分享股票趋势交易的投资策略与交易技巧。


趋势财子


熊市时,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股票基金都跟着跌,基金经理难道无能为力判断熊市吗。笔者认为,在我国证券市场公募基金是靠天吃饭,公募基金经理的能力不够是一个方面的,公募基金经理并不需要承担风险,长期以来能力不能提高,再加上我国公募基金经理为庄家高位接盘,公募基金经理个人拿庄家的好处费成为了行业的规则,在我国大量的公募基金经理都是通过这种方法获得财富,反正公募基金赔了钱也不用负责任,公募基金经理在什么价位买股票都是合法的,在这种潜规则下,公募基金经理的能力更是无法提高。

所以,我国的公募基金经理是没有能力判断熊市,也没有能力判断股市的趋势,再加上我国证券的投机性让市场趋势变得更加难以判断,公募基金经理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判断市场的趋势就干脆不去判断市场的趋势,久而久之公募基金经理已经养成了混日子的习惯,能拿高薪,还能拿庄家的好处费,公募基金经理的日子过得很舒服,根本不需要再去下功夫研究股市。这是我国大部分公募基金的真实做法。而少数有一定能力的公募基金经理则会想办法大收庄家的好处费,等收到的好处费够多时,就会选择自己去干私募基金,从公募基金出来自己干私募基金的都是这么做的。所以,指望公募基金跑赢大盘指数是不现实的,公募基金经理在熊市的条件下赔得比散户还多。而且熊市公募基金是无法止损的,公募基金资金量大,在熊市的时候想卖股票也卖不出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股市下跌。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投资或融资的难题也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大家离市场很近,难免当局者迷。

一般基金遇到熊市而没有大幅减仓有两个难点:

第一、一个锅里吃饭的,总要相互关照一下。凡事留一线,将来好相见。为什么每到基金业绩排名时,总有集中持股的基金会出现大起大落,背后隐藏的就是这个潜规则。从前王亚伟的基金就被绞杀过。

第二、很多基金有仓位要求。如果仓位过轻,市场一旦好转,基金排名将大幅下滑而容易导致客户流失。炒股的朋友都有经验,被套是最容易持股的,有盈利时持股很难。所以为了维持客户稳定性,基金需要相对高的仓位。

除了这亮点,还有一些不确定性,比如黑天鹅事件,流动性危机等等。

这个周末,MOM (Manager of Managers) 产品指引下发,未来基金公司抱团取暖,共同进退的同盟可能会被打破。

MOM即管理人的管理人基金模式,也被称为精选多元管理人,通过优中选优的方法,筛选基金管理人或资产管理人,让这些最顶尖的专业人士来管理资产,而自身则通过动态地跟踪、监督、管理他们,及时调整资产配置方案,来收获利益。简而言之,MoM是找最优秀的投顾组成团队、分配资金、操盘投资,既发挥团队力量,又不限制个人风格。

其实,不管什么问题,总会出现“下有对策”的局面。只有真正把投资人利益放在首位,为投资人创造价值的机构,才能走得更长远。制度红利只吃得了一时,吃不了一辈子。


丁臻宇


基金经理确实无能力判断牛熊市。道理很简单,谁要有这个本领,他就不用做基金经理了,10万本金,复利,10几年就可以成首富了。他们做基金经理,赚的是管理费,旱涝保收,然后,如果运气好,碰上大牛市,跟着赚一波。至于说持仓仓位的要求限制了他们跑路,我只想说扯淡:股指期货有10倍杠杆,他只要用10%资金就能全部对冲掉他80%的股票持仓仓位,还剩10%资金,如果他真能看准的话,就可以在股指期货里净赚了。这样说,你们明白了吗?别以为基金经理就是牛人,绝大多数只是混饭吃而已。


项伯出剑


作为行业内从业十几年的过来,我可以很负责人的说,熊市时,几乎所有股票基金都跟着跌是比较正常的,只是跌多跌少的问题;基金经理也不是神仙,不可能判断每次的牛熊折点。

股票型基金有持仓限制

目前,国内的基金按投资对象来看,可以分为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按照问题所问,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股票型基金在熊市都跟着跌?逻辑很简单,现在是熊市,熊市多数股票都在跌,而股票型基金有最低持仓限制,原来法律最低最低权益持仓是60%,最新的是80%。公募股票型基金一般只有3个月的建仓期,过了建仓期,产品必须达到最低持仓要求,你自己想想一想,熊市里面净值能不跟着跌吗?

判断牛熊和市场折点是神仙干的事,预测多数不靠谱

至于第二个问题,基金经理有没有能力判断牛熊?我认为多数猜测和预判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市场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即便你猜对了一次,两次的牛熊和转折点,你也不可能每次都猜对,从大数定律来讲,猜多空的概率最终是一半一半。一个成熟的基金经理,一般会把重点放在所持有的公司和产业研究上,而不是在猜指数上。退一万步来讲,即便你是天选之子,每次猜指数牛熊和涨跌都猜对了,但由于前面提到的仓位限制,你也不可能把仓位大幅降下来或者空仓。

股票投资的本质是买股权

很多人喜欢反复折腾,喜欢猜指数,主要的原因在于缺乏深入研究,对持有的公司没有信心,对公司的未来缺乏判断,试图通过短期的高抛低吸来赚取差价。然现实的问题是,频繁的差价,往往的结果是做多错多。投资,最终还是要回到公司本身的质地上,毕竟,买股票就是买股票背后的公司,买的就是公司的未来。

猜指数并不是投资的本质,现实中也不可能每次都猜对,我们做不到,基金经理也做不到。同时,由于股票型基金仓位的限制,实际当中也不可能空仓,所以,当前多数股票基金,都是以研究产业、研究公司和研究估值为主,通过分散投资和动态调整,以期望获得超越指数的收益率。


taojin3399


其实基金经理比大多数股民专业,也掌握了一手的资料,在熊市时期做到规避风险,减少损失是存在一定大概率的,除非基金经理能力极差,完全不考虑基民的风险,导致基金账户亏损巨大,一般情况下,熊市行情,基金的亏损都会比股民账户损失少,如果损失超过股民账户,那这个基金也没有买入的必要。


而投入股市的基金有分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就是把所有的资金都用于交易股票,它的收益和亏损来自股票。混合型基金买的品种较多,也买股票,也买一些比较稳定理财产品,它在股市的盈亏就没有股票型基金来的多。


但是为什么股票型基金在熊市也亏损颇多?

根据规定,股票型基金要有最低持仓比例,总资金的持股金额不能低于百分之八十,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在于为了稳定股票市场,就算遇到股市出现熊市,股票基金的减仓后也需要有60%仓位,这也是为什么公募基金在熊市也出现较大亏损。而对于基民而言,熊市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考虑去买股票型基金,可以考虑购买混合型基金,相应的减少亏损,采用定投方式,避免在熊市出现较大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