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大雷是雲雷

張大雷是張雲雷客串網劇《能耐大了》時所飾演的角色,傻乎乎又專情的性格特質深受粉絲喜愛,喜愛張雲雷的朋友也無不希望他的人生能像張大雷那樣輕鬆、快樂、幸福。

我個人對張大雷的第一印象,來自德雲社自制的第一部網劇《林子大了》,當時張雲雷僅客串了一集,飾演了一個不惜重金求愛的拆二代,並留下一句經典臺詞“咱有這條件”。這個角色和其經典臺詞延續到第二部《能耐大了》,並有了具體的姓名:張大雷。

兩部劇對比後可以發現,張大雷在《林子大了》給人留下的印象,和《能耐大了》不太一樣,可能是編劇並沒有考慮角色性格前後邏輯的統一,也可能是張雲雷個人對這個角色的理解發生了變化,還可能是張大雷進入戀愛模式後各方面有所成長。由此,我想談談個人對張雲雷表演的一些感受和體會。

《林子大了》的張大雷,並不太招人待見,腿腳沒毛病還坐輪椅僱保鏢,說話橫衝直撞,口頭語有不文明詞彙,帶著市井的痞氣和窮人乍富後的虛張聲勢,符合公眾對不省心“拆二代"的認知。客串《林子大了》時的張雲雷,意外事故後身體還沒有完全恢復,所以主要表演都是在輪椅上完成。個人認為,在”塑造角色“上,這一季的張雲雷是可圈可點的,呈現了一個跟張雲雷沒半毛錢關係的拆二代,這個無知又痞氣的拆二代,和其同時期在小劇場演出給觀眾留下的清瘦、病弱、軟萌、仙氣飄飄的印象截然不同。雖然,受過專業化訓練的演員塑造這樣的類型化角色並非難事,但是對於喜劇演員特別是相聲演員來說,在喜劇片中塑造的角色還能讓觀眾不用演員自身去帶入,十分難得。一般而言,喜劇演員演的喜劇片,往往觀眾看到該演員就想笑,無論劇中人什麼性格命運,觀眾都是在看演員本身。

不識大雷是雲雷

《林子大了》之張大雷--圖源優酷視頻截圖


不識大雷是雲雷

2017年初小劇場舞臺上的張雲雷--圖源微博:小辮兒張雲雷


到了第二部《能耐大了》,拆二代已不是那個一夜暴富的小痞子,搖身變成了重情專情、講義氣、接地氣兒、虛心接受他人意見,對朋友大方熱情,幫著咖啡館捉雞時拿出沒富以前幫父母打理養雞場的看家本領一下回歸質樸本質,寵媳婦兒,因善良簡單而傻乎乎、一心追求生活品位但又處處鬧笑話的張大雷 。如此的大雷,誰能不愛?

這樣的大雷,同樣不同於同時期舞臺上張雲雷給觀眾留下的有擔當有風骨的”角兒“的印象。但是,又和張雲雷在相聲舞臺釋放天性塑造頑皮、傲嬌、童心未泯等類型角色時異曲同工。觀眾很清楚,張大雷完全不同於張雲雷,但是張大雷所有的魅力都因張雲雷而生。比如大金鍊子小金標的一身土豪裝扮卻因張雲雷個人私服品味和氣質而絲毫不”土“。

不識大雷是雲雷

《能耐大了》之張大雷--圖源微博路人甲-張雲雷個站


不識大雷是雲雷

拍攝《能耐大了》前幾天舞臺上的張雲雷,圖源微博:zbd媽媽


若論淡化演員個人,為角色服務,毫無疑問張雲雷在《林子大了》的表演更為成功。而若論演員的舞臺和個人魅力給角色增添的光彩,則是《能耐大了》時期的張雲雷更為成熟。

戲骨級的演員、藝術家,會將前者體現到極致,每塑造一個角色都有所不同,都會讓觀眾忘記演員本身,不受類型化角色的限制。而一代巨星,會將後者體現到極致,如張國榮曾經舉的例子,周潤發演技很好,但星味兒太重,演什麼都是周潤發。細想確實如此,雖然小馬哥和許文強不同,但都是周潤發,帶著周潤發本身的光彩魅力。

至於張雲雷,他只是一個有天賦有靈氣但是不定性的相聲演員,時隔僅一年,他塑造同一個角色無論是表演方法還是角色性格都截然不同,很可能是常年表演劇場相聲所致,即相同的本子在不同劇場的表演都不一樣且具有不可複製性。

這樣的不定性,對於還在不斷調整、改進、成長中的相聲演員,是利大於弊的。但是,塑造角色的不定性也是把《探清水河》這樣的相聲劇做大成精品舞臺劇開展巡演模式的障礙之一。

傳統相聲《汾河灣》中的柳銀環,這一場戴花拿扇子如大家閨秀,那一場戴旗頭揮手絹如傲嬌小格格,又一場別個素手絹如貞潔典雅的婦人,在流動中的創新符合觀眾不斷求新鮮的審美訴求。可相聲劇《探清水河》的佟小六呢,若是在這個城市演出時風流倜儻在下個城市演時出更像鄰家傻乎乎的哥哥,就不能滿足觀眾觀劇時對角色固定性格特質的需求了。

因此,張雲雷如何在相聲以外的表演中更好的利用自己的天賦,路還長。

張雲雷作為相聲演員,在飾演網劇角色時,無論是《林子大了》裡無知拆二代大雷,還是《能耐大了》裡善良傻氣可愛的大雷 ,都區別於舞臺下那個比較安靜謹慎的張雲雷本身,表演就是合格的。

祝福雲雷,收穫大雷般幸福的人生。

不識大雷是雲雷

能耐大了》之張大雷--圖源微博路人甲-張雲雷個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