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的血管里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菜根谭》经典名句赏析18

“学以致用 立业种德。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槧庸;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讲学不尚躬行,如口头禅;立业不思种德,如眼前花。”

这是《菜根谭》里很著名的一句话,大意是说研读诗书如果不能领会圣德贤才的思想精髓,犹如一个书写文字的匠人,只能把文字进行简单的搬运;身居官职如果不能爱护黎民百姓,犹如一个衣着光鲜的强盗;讲习学问如果不能崇尚身体力行,犹如一个口头念经而不懂经文思想的小和尚;创立事业如果不能思考积累功德,犹如一朵瞬即凋谢的花朵,不能常开,只能昙花一现。

圣贤:道德才智杰出的人。

铅槧庸:写字匠人,相当于现在的印刷工人。

口头禅:佛教语,指不能领会禅宗哲理,只把一些佛教用语经常挂在嘴边。

眼前花:瞬即凋谢的花朵,比喻一时的荣华。

三层意思,三点感悟与君分享: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读书只是获取知识启迪思想的一种方式。读书的目的是学习某种先进的思想理念或方法,所以读书时必须深刻理解作品的精神要义,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人应该驾驭书,而不能成为为读书而读书的“书呆子”。既要读书本上的有字书,也要读社会实践这本无字天书。“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社会就是一所大学校,你经历的事、认识的人都是一篇篇生动的教材,读懂了社会实践这本无字天书,你才真正算是一个读书人,否则,难免留下“读得懂风花雪月走不出沧海桑田”的遗憾。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郑板桥在山东做县官时在一个扇面上画了一颗竹子,还题了一首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大意是说在县衙睡觉,夜半三更时听到窗外风吹竹林的沙沙声,就想到这声音是不是老百姓的哭声呢?我虽然只是一个芝麻大的县官,但是,如果是事关老百姓利益的事情,大事小情我都必须放在心上。一个旧时代的县官尚能有如此高尚的为民情怀,实难能可贵。反过来,如果只取官俸,不爱护子民,就白白浪费了施政的光阴和社会财力,可谓穿官衣戴官帽的强盗。

清代的药铺门口通常有这样一副对联:但愿世间人无病,宁可架上药生尘。这是多么高尚的价值取向呀!现在呢?当然大部分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都十分重视社会效益,但是,确实有个别企业不讲社会效益而唯利是图。一次,我到药店买药,门口有一广告牌子,上面赫然写着:满二百元送五个鸡蛋。看了就不舒服,难道想让我多得病多吃药吗?扭头就走了。做实业做生意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社会效益,不能当唯利是图的奸商,要做肩负社会责任的义商。商人以利益为本,这无可厚非,但是,商人的血管里也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商人的血管里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菜根谭》经典名句赏析18


商人的血管里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菜根谭》经典名句赏析18


商人的血管里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菜根谭》经典名句赏析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