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怪凡人心不堅

中國傳統宗教道教中,修道成仙是他們的最終追求,做一個長生不死、逍遙自在的神仙是修道人夢寐以求的事情。


但是,修道人又深知,神仙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修行實現的,但是自古至今,修道者眾,成仙者寡,正所謂“神仙都是凡人做,只是凡人心不堅”。


但是,在道教歷史上,卻真實存在著這麼一些凡人,甚至連家都沒有出,最後卻修道有成,被後世奉為神仙。第一位就就是劉海蟾,被奉為全真教北五祖之一。


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怪凡人心不堅


海蟾祖師愛好黃老之學,常邀道士到家中談玄論道,一天一個道士登門拜訪,要來了一些雞蛋和銅錢,將雞蛋立在銅錢上,接著又將銅錢放在雞蛋上,就這樣不停往上摞。最後摞到一定高度,轟然倒下,雞蛋摔碎了一地。


然後,道士仰天長笑而去。劉海蟾不明就裡,經過仔細思考,悟到原來道士是告訴他將有禍事降臨。於是,細劉海蟾就散盡家財,穿上道袍,遁入玄門,一心向道。後來,他遇到鍾離權傳授丹訣,勤修苦練,成為真人。


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怪凡人心不堅


第二位是人稱紫陽真人的張伯瑞,北宋時期人,從小就痴迷道學,他一開始為官,因為太過耿直得罪了上司,一氣之下,遁入道門,一心修道。


後來遇到劉海蟾傳授丹訣,勤修苦練後證道成真。張伯瑞提出了修道不一定要出家,也不一定要歸隱山林,可以大隱於世,在紅塵中修行,在家盡人道。他還留下了著作《悟真篇》傳於後世。


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怪凡人心不堅


第三位是號稱號稱長乙山人的李涵虛,清朝咸豐年間人,他喜好仙道,常讀丹道經書,所以深諳丹道玄理。由於天賦異稟,自己又勤學苦修,在丹道上積累了很深的造詣。


據說,他先後得到了道家神仙呂洞賓和張三丰傳授修真口訣,終於得道成真。他還留下了著作有《九層煉心》流傳於世。


除了以上三位,道門之中,還有很多在家修行的凡人,最後都得道成真,比如全真道南派五祖的石泰、陳楠,還有道門東派的陸西星等。


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怪凡人心不堅


道門之學,博大精深,要想修道有成,不僅僅需要自身的刻苦修煉,更離不開前輩的指導,比如以上三位都是得到了高人指點。當然,能否遇到高人指點,那就看自己的機緣和造化了。


同時,做神仙固然很逍遙,但是成仙之前的修煉和所經歷的磨難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需要堅定的信念。正如古人云:“神仙都是凡人做,只是凡人心不堅”,只要心夠堅定,脫胎換骨成真人都不是夢想。


今天,為了擺脫塵世的喧囂和繁華,也有很多人出家修道,每年終南山上都有上萬人湧入。但是,正如上文所講的三位祖師一樣,如果有一顆道心,決心傳道度人,即便不出家,不隱入山林。


也可以通過自己研讀丹道經書,結交同道中人,如果機緣到了,自然也會有高人指點,修道成真也不是夢。即便沒有機緣修道成真,修道也可以淨化心靈,修養自己。

文章摘自道學平臺公眾號(id:edaojia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