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痛風怎麼辦,怎樣緩解痛楚?

用戶95544172710


痛風是單鈉尿酸鹽(MSU)沉積於骨關節、腎臟和皮下等部位,引發的急、慢性炎症和組織損傷。近年來,我國痛風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已成為最常見的炎性關節病之一。幾乎所有的痛風都有痛風石的問題,而最小的痛風石只能在顯微鏡下可見。人體各部位都可形成痛風石,包括器官內。


普通痛風的達標治療,是將尿酸降到<360 μmol/L,並維持至少6個月。其治療方案包括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以及併發症治療三方面,具體治療方案參照圖3所示。急性期痛風患者,若伴有腎功能不全,在使用秋水仙鹼時應注意,當腎小球濾過率<30 ml/min,應慎用;對於老年痛風患者,在使用非甾體抗炎藥(NSAIDs)時,應注意心血管風險。

二、難治性痛風

2012年ACR指南指出,具有以下臨床特徵之一,即可定義為難治性痛風:①血尿酸難以達標(<360 μmol/L);②持續的痛風相關臨床表現(反覆痛風發作、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形成、尿酸性腎結石)。此外,還包括對傳統降尿酸治療無顯效或不耐受、合併腎功能不全以及老年痛風患者等。難治性痛風患者的達標治療,是將尿酸降到300 μmol/L,並持續治療至少2~3年以上,有部分患者甚至需要終身治療。難治性痛風治療的難點在於難以達標,或者對治療不耐受。那麼,對於難治性痛風,應該怎樣治療?

1.1 發揮傳統降尿酸藥物潛力——增加藥物劑量

1.1.1 苯溴馬隆

苯溴馬隆、丙磺舒、磺吡酮等是促尿酸排洩的主要藥物,我國使用較多的是苯溴馬隆。丙磺舒、磺吡酮只能用於腎功能正常的患者,苯溴馬隆可用於肌酐清除率(Ccr)>20 ml/min的腎功能不全患者。在使用苯溴馬隆時,一定要注意鹼化尿液,使尿液pH維持在6.2~6.9。同時,保持日飲水量1500 ml以上,並檢測肝腎功能。由於促進尿酸排洩,可能引起尿酸鹽晶體沉著,因此,尿酸結石患者需要注意。

1.1.2 別嘌呤醇

別嘌呤醇並不是治療痛風的一線選擇藥物,因為其可誘發東亞人群發生HLA-B5801基因突變,導致患者發生過敏反應。但是,對於那些不能耐受苯溴馬隆和非布司他的難治性痛風患者,可以考慮使用別嘌呤醇。在使用時,建議優先檢測HLA-B5801基因。在治療時,別嘌呤醇的緩慢加量是關鍵,起始劑量大概為50 mg/d~100 mg/d,最大劑量不能超過600 mg/d。對於Ccr>20 ml/min的患者,應禁用。同時,在使用時應定期檢查肝腎功能和血常規,同時避免與硫唑嘌呤聯用。

1.1.3 非布司他

非布司他的用量一般為20 mg/d~40 mg/d,必要時可達80 mg/d。但是對於難治性痛風患者,建議從小劑量開始治療,逐漸摸索藥物劑量。非布司他對於輕中度腎功能不全者安全有效,無需調整劑量,且耐受性良好。對於不適合別嘌呤醇的患者療效確切,且安全、耐受性良好。但是,部分患者會發生一過性轉氨酶升高,因此在使用過程中注意監測。

1.1.4 兼有降尿酸作用的藥物

對於合併有高血壓和高血脂的痛風石痛風患者,可使用一些兼顧降尿酸和降血壓、降血脂的藥物,例如氯沙坦、氨氯地平和非諾貝特。

1.2 降尿酸藥物聯合使用

對於藥物單藥治療療效不好的患者,可以選擇藥物聯合使用。假設別嘌呤醇或苯溴馬隆單藥治療,降尿酸效果不理想,可選擇別嘌醇和苯溴馬隆聯合使用。如果非布司他療效不好,可以逐漸加用小劑量苯溴馬隆。一般原則是先使用單藥治療,如果療效不好,再選擇聯合治療。如果別嘌呤醇療效不好,可加用雷西納德進行治療。儘管目前雷西納德在國內沒有上市,但現階段開展的臨床治療顯示,別嘌呤醇加用雷西納德,對於降尿酸的達標率有明顯改善。最後,如果患者難以達標,是否可以將非布司他、別嘌呤醇和苯溴馬隆3種藥物聯合使用?理論上來說並不可行,因為非布司他和別嘌呤醇的作用機制有共同之處;但是日本的一個病例顯示,使用3種藥物聯合治療老年腎功能不全痛風患者,其尿酸逐漸下降,實現達標,痛風石也逐漸溶解消退(圖4),顯示這3種藥物聯用對於治療難治性痛風的可行性。

1.3 新型生物製劑(尿酸酶)

對於難治性痛風患者,如果使用傳統藥物治療效果欠佳,可考慮使用尿酸酶製劑。目前,EULAR指南推薦其作為難治性痛風二線用藥,用於常規降尿酸藥物無效或不耐受的慢性痛風患者。有研究使用尿酸酶治療慢性難治性痛風患者痛風石的療效,以治療第3、6個月尿酸<300 μmol/L作為應答標準,結果顯示,應答組痛風石完全溶解比例為34.8%,非應答組比例為11.6%,對於治療反應良好的痛風患者,尿酸酶可以快速溶解痛風石(圖5)。不過,對於痛風急性發作和有輸血反應的患者,使用前需預先給抗組胺藥和糖皮質激素。

2.強化患者教育,促進生活方式改變

對於患者的教育,2016年EULAR痛風推薦了三項重要原則,包括:

⑴重視患者教育——對每位痛風患者,均應使其充分了解本病的病理機制、有效治療方案的存在、相關併發症以及管理急性發作的原則;

⑵對每位痛風患者給予關於生活方式的建議;

⑶對每位痛風患者全面篩檢相關合並症及心血管風險因素。

3.強化慢病管理

由於網絡的發達,痛風患者慢病的管理變得更加普及和簡便。網絡平臺賦能,使風溼科醫生高效、低時間成本管理患者成為可能。通過網絡平臺普及疾病基本知識,是患者依從性與療效保障的基礎。同時,由於痛風患者普遍存在不痛不治的問題,因此以患者非理性為代表的行為學特徵也應該引起醫生的關注。總之,痛風慢病管理的四原則,就是可觸及、個體化、有限干預和達標循環。

綜上所述,今天我們討論的難治性痛風,主要是由於患者對傳統降尿酸方案無效或不耐受,導致尿酸無法達標。對於該類疾病,可供使用的藥物選擇並不多,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傳統降尿酸藥物潛力,合理聯用降尿酸藥物,顯著提高尿酸達標率。尿酸酶製劑可快速降低尿酸,溶解痛風石,目前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療效可期。除了藥物治療以外,臨床醫生應該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強化痛風患者教育,提高依從性,同時加強患者慢病管理,以改善治療效果和預後。


痛風醫生劉良運


突發痛風,即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如何緩解疼痛?

風溼免疫科專科醫生和您聊一下。

不管既往有無痛風性關節炎,如果一旦確診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可以採取的治療措施如下:

1、休息,急性發作期不建議劇烈活動,如果強忍疼痛繼續工作和運動會加重症狀或延緩關節炎好轉時間。關節腫痛尤其下肢關節腫痛時,臥床休息為主。

2、局部處理方法:關節紅腫熱痛時建議冷敷,可以使用扶他林軟膏塗抹關節處。不建議熱敷,不建議使用活血化瘀的外用膏藥。

3、可以使用的藥物:非甾體抗炎藥、秋水仙鹼和小劑量糖皮質激素都可以用於痛風性關節炎急性期,總體原則是早期、足量使用,發病24-48小時內服用效果好;但病人不同,個體差異,用藥前要評估,選擇適合個體的藥物,儘可能減少藥物的副作用。

(1)非甾體類消炎藥 早期和足量使用,痛風發作前24-48小時口服,療程是4~10天,此類藥物種類很多,按化學結構分為:水楊酸類(阿司匹林),丙酸類(布洛芬),苯乙酸類(雙氯芬酸),吲哚乙酸類(吲哚美辛),吡咯乙酸類(託美丁),吡唑酮類(保泰松),昔康類(吡羅昔康),昔布類(塞來昔布、羅非昔布等)。還有尼美舒利、萘丁美酮等未分類的。這類藥物口服一定注意不良反應!記住藥物不是吃的越多越好,更不要兩種或更多非甾體消炎藥一起吃,效果不會更好,反而副作用增加。

(2)秋水仙鹼

也是要早期應用,超過兩天開始服用秋水仙鹼效果不佳。目前傳統服用方法即每2小時口服2片直到出現消化道症狀的方法被小劑量療法取代,開始服用2片秋水仙鹼,1 小時後再吃1 片,1天后再吃1 片,以後每天2-3次,一次1片。也可每天三次,一次一片。

(3)糖皮質激素 短期內服用小劑量激素的不良反應較少見,療效和非甾體抗炎藥相當。

以上三種藥物無好壞之分,只有是否適合病人之分,也就是個體化用藥,儘量減少藥物的副作用。

非甾體抗炎藥的副作用有胃腸道、腎臟和心血管影響。如腎功能不全病人建議不使用非甾體抗炎藥;秋水仙鹼容易有消化道反應,出現腹瀉等不建議繼續服用;糖皮質激素可以影響血糖,合併糖尿病的病人使用時要嚴密監測血糖。

另外,一些中藥複合製劑也可輔助緩解痛風急性期的症狀,如痛風定等也可有效。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不管是第一次發作痛風性關節炎,還是慢性痛風急性發作,關節腫痛好轉後控制血尿酸水平達標是關鍵。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反覆發作痛風和長期高尿酸血癥也會導致臟器損害。




希望幫到需要的人,您的點贊、轉發和關注是我堅持科普的動力。



風溼免疫科孟醫生


急性痛風性發作一般多起病急驟,,其疼痛性質呈刀割、 咬噬樣, 關節及周圍組織紅、 腫、 熱、痛,給患者帶來巨大的身心痛苦。那麼,對於突發痛風發作如何緩解疼痛呢?

緩解痛風發作的措施包括一般治療和藥物治療。下面分別做一簡要介紹。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時患者需絕對臥床休息,抬高患肢,以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 另外可採取局部冰敷(或硫酸鎂溼敷),這樣可以降低溫度,緩解紅腫和疼痛。一般應休息 72 h 至關節疼痛緩解後才可開始活動。


痛風急性發作時,藥物治療是最有效的。在發展24小時內及時應用藥物,可有效緩解疼痛,提高生活質量。目前指南推薦的藥物有三類:非甾體抗炎藥(雙氯芬酸、萘普生、布洛芬、依託考昔等)、秋水仙鹼和糖皮質激素。那麼這三類藥物如何選擇呢?


1痛風急性發作期,首選非甾體抗炎藥緩解症狀

這類藥物是治療急性痛風的有效藥物,常用的藥物有雙氯芬酸鈉、 布洛芬、 萘普生、 吲哚美辛、 塞來昔布等,依託考昔止痛效果好,不良反應較少,為臨床優選。


2痛風急性發作期,非甾體抗炎藥有禁忌症的,可應用小劑量秋水仙鹼

高劑量秋水仙鹼(4.8~6.0 mg/d)能有效緩解痛風急性期患者的臨床症狀,但其胃腸道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且容易導致患者因不良反應停藥。因此,目前多采用小劑量給藥。低劑量秋水仙鹼(1.5~1.8 mg/d)與高劑量秋水仙鹼相比,在有效性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安全性方面,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低劑量秋水仙鹼48 小時內用藥效果更好。


3痛風急性發作期,短期單用糖皮質激素,其療效和安全性與非甾體抗炎藥類療效相當

研究顯示,對急性痛風患者短期單用糖皮質激素(30 mg/d,3 d)可起到與非甾體抗炎藥同樣有效的鎮痛作用,且安全性良好,特別是對非甾體抗炎藥和秋水仙鹼不耐受的急性發作期痛風患者。


對急性痛風關節炎頻繁發作(>2次/年),有慢性痛風關節炎或痛風石的患者,推薦進行降尿酸治療。痛風患者在降尿酸治療初期,預防性使用秋水仙鹼至少3~6個月可減少痛風的急性發作


降尿酸治療的目標是預防痛風關節炎的急性復發和痛風石的形成,幫助痛風石溶解。將患者血尿酸水平穩定控制在360 μmol/L(6 mg/dl)以下,有助於緩解症狀,控制病情。

以上介紹了急性痛風的疼痛的治療,當然痛風的預防更為重要,應從飲食控制、戒菸限酒、規律運動、控制體重等生活方式做起,將尿酸控制在合理水平,避免痛風的發作。


劉藥師話用藥


痛風的患病主要在

病因是溼與寒互結,

但臨床表現是紅腫熱痛,

痛不可忍,

這些藥大部分可以緩解症狀,

但是不能根治,

有的副作用很多,

傷害肝腎功能。

根據每個人不同體質,辨證論治,

效果很好,

因為大部分患者和飲食,

居住環境等有關,

大部分患者舌苔厚膩,有的黃膩,

這充分說明是體內有溼,

而且是寒溼,

如果體內沒有寒,

溼是不會停留太久,

只要稍加運動,溼就會排出體外,

體內和自然界一樣,

如果經常下雨,

沒有太陽,

那麼到處是水,

空氣中也是潮溼的,

時間長了,

家裡面也是有潮溼的酸腐黴味,

什麼專家教授都解決不了,

如果太陽出來,

這些問題迎刃而解。

去溼加去寒藥就治癒了。


健康就是幸福lgd


沒痛過,永遠無法瞭解它的痛!

提起痛風,很多人覺得離自己很遙遠,認為它就是個老人病,但是如今,越來越多的80後、90後被診斷出高尿酸、痛風。

痛風爆發的時候,會出現哪些症狀呢?腳踝、腳趾、手臂或者手指關節處疼痛、腫脹、發紅,並且常常伴有劇烈疼痛。

到底有多疼呢?這麼說吧,堂堂七尺男兒也能被痛風折磨的流淚,甚至彪形大漢,也會不停地苛求超劑量使用嗎啡來止痛。

痛風發作不要慌,小訣竅教你正確應對!

痛風這個疾病是最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我們通常說“三高”,現在已經演變成為四高,那就是“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高尿酸”,而高尿酸就是導致痛風的主要原因。

所以,痛風絕對不是關節出了問題,而是屬於代謝類疾病,當體內產生太多尿酸,身體卻不能有效地把尿酸排出體外時,增高的尿酸就會形成結晶,這些尿酸結晶堆積在關節處,誘發關節急性發炎!

很多高尿酸患者在痛風不發作時,感覺只是數據上的「尿酸高」,但一發作疼起來時就嚷嚷救命。那麼面對痛風的苦不堪言,除了去醫院,自己還可以採用哪些正確的小訣竅呢?

什麼叫痛風發作?

發作主要集中於腳背、踝關節、大腳趾根部,其中有60%~ 70%的人第一次發作都在大腳趾根部,即第一蹠趾關節。關節紅、腫、熱、痛通常在一天內達到高峰。痛風多在夜間發作,在幾乎忘卻時,第二次發作會來臨。

發作後怎麼辦?

第一步:正確用藥 不要盲目用抗生素

很多人在痛風急性發作時,感覺關節紅、腫、熱、痛,跟局部感染的症狀很像。誤以為是感染而使用抗生素。有人會覺得用抗生素後真有好轉,但過後會反覆發作。要知道抗生素壓根就沒有起作用。有人用抗生素後感覺好了,疼痛減輕了,其實是身體自己好的,尿酸通過排尿降低了,不是因為抗生素起作用。

降尿酸藥是治本的藥物,可以讓尿酸不容易沉積在局部關節,從而預防以後痛風發作。但它不是鎮痛藥,止不了痛。如果痛風急性發作後馬上用降尿酸藥,尿酸突然降到正常水平,會打亂體內的尿酸平衡,使得原本沉積在關節局部及其周圍組織的尿酸鹽結晶脫落、溶解,誘發持續的炎症,延長髮作時間。因此,一般來說,每一次急性痛風發作平息兩週後,再開始服用降尿酸藥比較合適。

第二步:不要慌張 ,以鎮痛為主, 不亂用激素!

激素有鎮痛抗炎的作用,是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正確止痛的手段之一。當常規止痛藥物無效時,或不能耐受其他止痛藥,或是嚴重反覆發作的急性痛風,或是晚期、已經出現機體功能損害比如腎功能受損,這類患者可以用激素來止痛。

但激素絕對不可以長期使用。長期依賴激素來止痛,會帶來很多副作用,包括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骨質疏鬆、體毛增多和痛風石增多等......

痛風急性發作時,處理以鎮痛為主。可以隨身帶一點非甾體類抗炎藥,也就是平常說的止痛藥,如安康信、扶他林、芬必得、樂松、西樂葆等。如果對非甾體類抗炎藥有禁忌,就改用其他鎮痛藥,如秋水仙鹼和糖皮質激素。

除了吃止痛藥,還可以外用扶他林乳膠劑等藥物,口服加外用,效果最好。

第三步:局部冷敷 ,儘量抬高下肢多多喝水

痛風發作時,可使用冰袋或者冰礦泉水冷敷疼痛關節處 20~30 分鐘。冷敷能減輕局部炎症和疼痛。注意,發作後千萬別熱敷或用熱水泡腳,溫度上升會使炎症反應、水腫加重,更加疼痛。

另外,發作後一定要大量喝水,只有多喝水才能產生更多的尿液,帶走更多的尿酸,同時預防尿路結石。正常人每天排尿量,平均約 1.5 L,而對於痛風的朋友應保證每天 2 L 以上的飲水量。低熱量、偏鹼性的飲品是很適合痛風病友的,比如蘇打水。當然,不喜歡蘇打水的朋友也可以選擇白開水、淡茶水。

痛風發作時,疼痛部位通常都會存在水腫的情況,因此可利用「水往低處走」的原理,抬高下肢用涼毛巾冷敷減輕水腫。比如,睡覺時在腳下墊一個枕頭、下床活動時縮短站立時間。

第四步:控制飲食 多吃菜少走動穿舒服鞋

痛風發作時,關節又疼又腫,再穿一雙鞋的話就是雪上加霜。如果有的病友不得不走動的話,一定要穿一雙寬鬆的鞋。此外,穿襪子也有講究,如果天氣比較寒冷也可以穿襪子,只是襪子也別太緊了。

有的朋友在痛風發作時,就躺著不動了,大家都懂這種痛。但如果躺床上不動,一心只想著關節疼,完全沉浸其中的話,疼痛會明顯。所以痛風發作時,試著轉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看看電影、多說說話,轉移一下注意力。

控制飲食需要做到兩點,一是禁酒,二是減少高嘌呤食物的攝入。酒精、高嘌呤的攝入都會升高尿酸,影響痛風的控制。

痛風發作後,儘量不要吃高熱量高脂肪食物,但可以食用大量蔬菜,每天750克為好。蔬菜含大量鉀鈣鎂元素,有利於提高尿液pH值,促進尿酸排出。大部分綠葉蔬菜的草酸含量並不比茄子土豆高,即便菠菜、莧菜、木耳菜等少數高草酸蔬菜,一般認為草酸會減少尿酸排洩,食用前只要用沸水焯過,去掉大部分草酸,對控制痛風和預防併發症仍然是有益的,無需擔心嘌呤問題。只要少油烹調,熟蔬菜也很好,不必全生吃。

第五步:去專科醫院, 查數據制定降尿酸計劃

待病情穩定之後,患者還是要到醫院接受治療,糾正高尿酸狀態。最根本的治療就是降尿酸。

痛風發作的雷區

1.痛時治,不痛就不治

在痛風急性發作期,患者關節及周圍軟組織明顯紅腫熱痛,於是會主動用藥緩解,一旦關節疼痛好轉,患者就自認為病已經“好”了,不需要再治療。事實,痛風防治的關鍵在於間歇期的長期維持治療,包括合理飲食、適當運動、關節保護、服用降尿酸藥物等,使血尿酸控制在一定水平,避免再次發作。

2.擅自加大藥量

痛風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循序漸進降低血尿酸水平。如果擅自加大藥物劑量,導致血尿酸快速降低,會使已沉積在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不溶性尿酸鹽結晶溶解,從而導致痛風急性發作。

3.用豆製品代替肉類

要知道,肉類是人體蛋白質的主要來源,肉類攝入過少,會導致營養不良、機體抵抗力下降。如果痛風緩解期仍嚴格限制肉類的攝入,有可能造成營養不良。所以,在痛風緩解期,痛風患者可適當進食肉類,增加蛋白質攝入量。

痛風患者處於非急性發作期,只要控制一天食物中的嘌呤總量,適量食用豆製品來替代肉類,是有益健康的。但如果在痛風急性發作期,最好不要大量進食豆類及豆製品。

4.痛風 = 絕緣海產品

海產品中通常富含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系統具有保護作用。海蜇、海參、海藻等均屬於低嘌呤食物,痛風患者適當食用對改善心腦血管疾病有好處。因此,痛風患者不應一概而論地忌食海產品,而應根據海產品的嘌呤含量而定,忌食嘌呤含量高的海產品,適當進食低嘌呤、中嘌呤海產品。

接下來,我們來聊聊生活中容易誘發痛風的那些原因,大家記得“繞行”哦!

1.飲酒

無論是白酒、啤酒,還是黃酒、洋酒,都一樣,統統要遠離!因為乙醇進入體內會導致血尿酸濃度快速升高,還會提供嘌呤原料。

2.著涼

關節著涼時,關節局部溫度降低,血液中的尿酸容易在關節析出形成尿酸鹽結晶而誘發痛風。醉酒後著涼是痛風發作的最常見誘因。

3.暴食

一次性攝入大量的高嘌呤食物,比如肝、腎等動物內臟,海鮮、牛羊肉等肉食,可使血尿酸快速升高。此外,肉湯中嘌呤含量大,高危!

4.疲勞及作息紊亂

疲勞和作息紊亂導致機體能量消耗殆盡、代謝產物堆積和機體內環境變化,同時也會導致體內尿酸的代謝受到影響,進而增加痛風危險。

5.被動吸菸

周圍人經常吸菸者發生痛風的風險性比周圍人不常吸菸者要高,其原因可能是被動吸菸者機體負擔加重,從而增加痛風發作的危險性。

6.關節損傷

劇烈運動、走路過多等導致下肢關節慢性損傷,關節液中白細胞增多,尿酸刺激白細胞產生炎性細胞因子,導致無菌性炎症發作,誘發痛風。

7.不愛喝水

體內的尿酸主要通過腎臟隨尿液排出,多喝水才能產生足夠多的尿液。同時,痛風發作期間也要注意多喝水,這對縮短痛風發作時間有幫助。

哪些人更容易患痛風?

1.從性別上講,男性比女性更易患痛風,男女比例可達20:1。

2.從年齡上講,年齡大的人比年輕的人易患痛風,通常痛風的發病年齡在45歲左右。

3.從體重上講,肥胖人士更易患痛風,尤其是不愛運動、進食肉類蛋白質較多、營養過剩的。

#今日話題#小e今天健康知識乾貨就整理到這兒,如果大家還有其他健康問題都私聊留言告訴我,我會認真回覆大家!下期見~


蓉憶健康


痛風與高尿酸血癥直接相關,其發生機理是由於機體血尿酸升高超過飽和度而出現結晶析出並沉積在關節、肌肉、腎臟等組織器官處。痛風治療主要根據是處於急性發作期還是在緩解期來決定一般對於急性發作期的痛風,由於疼痛劇烈,建議迅速消炎止痛;而對於緩解期的痛風則建議積極降尿酸治療,以減少再次急性發作的次數和併發症的發生。我們在藥物治療同時還需積極改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習慣是病情穩定控制的重要一環。



痛風急性發作常在我們劇烈運動、進食高嘌呤食物、飲酒等情況下出現,發作時常常疼痛劇烈(大足趾第一蹠趾關節)、難以忍受,可伴有關節發紅、腫脹和發熱。痛風急性發作時建議積極止痛、迅速緩解症狀,應注意休息、避免大幅度體力活動,同時要抬高患肢、可冰敷患處,以減少炎症滲出和腫脹。建議選擇非甾體消炎藥(如布洛芬、雙氯芬酸鈉、依託考昔等)或小劑量秋水仙鹼或糖皮質激素,用藥過程中要注意監測有無腹痛等不良反應的發生。

痛風病情緩解後要注意降尿酸治療,根據病情可選擇抑制尿酸生成的別嘌醇、非布司他或促進尿酸排洩的苯溴馬隆。藥物使用和調整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切勿偏聽偏信,以免貽誤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降尿酸治療時應將血尿酸水平控制在360umol/L以下,但對於有痛風石、頻繁急性發作的人群,則應控制在300umol/L以下,以更好的控制病情。需要注意的是急性期不宜降尿酸治療,同時血尿酸不宜低於180umol/L。

痛風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還應積極改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①儘量避免攝入動物內臟、帶殼海鮮和肉湯,少吃動物性肉食和魚肉;②增加新鮮蔬菜和粗糧的攝入,要多飲水,以白水為宜,也可飲蘇打水、淡茶水和咖啡;③積極戒菸、限制飲酒;④保持良好的心態和規律的作息;⑤適當運動、注意保暖,避免劇烈運動和突然受涼;⑥積極控制體重,肥胖者注意減肥;⑦定期複查。感謝閱讀,本文由全科掃地僧原創寫作於今日頭條&悟空問答,版權©所有,轉載務必註明出處。


全科掃地僧


痛風是由於代謝異常導致,常見原因是尿酸產生過多和尿酸排洩減少。導致高尿酸,濃度過度高,形成尿酸鹽堆積在關節等處,針狀刺痛難忍。


高尿酸情況需要引起重視,臨時性的高尿酸優先考慮飲食嘌呤含量高,喝酒等引起,長期高尿酸,多半是由於代謝功能的異常,需要查明病因,針對治療。 痛風治療需要平穩的降低尿酸。


痛風石的演變:初期關節部位有疼痛感,結晶鹽堆積,腐蝕關節,初期表現為黃豆大小。嚴重階段表現為患處出現潰爛,表層有黃白色的豆腐渣的液體出現。(早期痛風石按壓部位偏軟----變硬)出現痛風石的患者一般在十年痛風以上。


風溼痛風劉醫生


痛風發作主要表現是單關節的紅腫熱痛,一般疼痛24h達到高峰,痛風發作疼痛難忍,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工作。


  • 一般治療:臥床休息、低嘌呤飲食、大量飲水。
  • 藥物治療:1、儘早予以非甾體類抗炎藥(如吲哚美辛等)解熱鎮痛治療;2、並予以口服低劑量秋水仙鹼緩解關節症狀;3、口服碳酸氫鈉片;4、如不耐受非甾體類抗炎藥和秋水仙鹼可採用糖皮質激素治療。
  • 尋找誘因,積極治療:尋找引起痛風發作的誘因,如有感染就抗感染治療;如尿酸過高就及時降尿酸等等。

除了以上急性期治療方案外,我們必須要重視痛風急性發作的預防。所以我們建議1、戒菸限酒;2、限制高嘌呤食物攝入,如動物內臟、帶殼海鮮、肉湯; 3、限制含果糖飲料的攝入;4、控制體重、規律運動;5、大量飲水;6、 避免突然受涼、或突然劇烈運動;7、 規律作息、飲食:不熬夜、每日三餐定時定量,不宜暴飲暴食;8、 多進食新鮮蔬菜;9、藥物降尿酸時不宜降的太快,尿酸下降過快易誘發痛風。


醫學健康守門員


痛風引起的關節疼痛,是因為痛風急性發作時受累關節的嚴重炎症造成的。因此針對痛風急性期的治療,主要以消炎止痛為主,降尿酸治療需要暫停,因為尿酸值的大幅度波動可能加重痛風急性發作時的症狀。當痛風發作的急性期過去以後,我們才能適時開始降尿酸治療,只要消除了關節內的尿酸鹽結晶和痛風石,就能預防痛風的再次發生。

可見針對痛風的治療主要分為兩個階段 —— 急性發作期和間歇期。這兩個階段治療的目標和手段都是不一樣的,急性期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消除關節的炎症、迅速止痛;痛風間歇期的治療目標主要是降低尿酸值,預防高尿酸血癥對身體各個臟器的損害。


針對痛風急性期的炎症和疼痛症狀,治療措施主要是服用具有消炎、止痛作用的藥物,主要分為三大類:

1、非甾體類抗炎藥,如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雙氯芬酸、吲哚美辛等。這類藥物對一般的炎症和疼痛有效,但對痛風引起的腫痛有時候顯得效力要差一些;但因其副作用較低,可作為痛風急性期消炎止痛的首選;

2、秋水仙鹼,這是大多數痛風患者都非常熟悉藥物,具有強大的消炎止痛效果。但由於這種藥物有著嚴重的副作用,特別是骨髓抑制作用,因此需要在醫生監控下服用;

3、糖皮質激素類消炎藥,也具有強大的抗炎、止痛效果,可作為不能耐受秋水仙鹼副作用者的替代方案。但其本身屬於激素類藥物,副作用也不容忽視,也需要在醫師監控下使用;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痛風急性期的炎症和疼痛不是細菌感染引起的,因此服用抗生素不僅無效反而有害,大家一定要注意這件事情,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藥療君


對於突發痛風,其治療的目的是迅速控制關節炎症狀,在發作期應絕對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冷敷,一般應休息至關節痛緩解72小時後方可恢復活動。在痛風發作期應給予藥物治療,並且越早治療效果約佳。非甾體類抗炎藥和秋水仙鹼是痛風急性發作的一線治療藥物,如果對上述藥物有禁忌症或者療效不佳時,可以考慮糖皮質激素控制炎症,如果急性發作累及1-2個大關節,全身治療效果不佳時,可以考慮給予關節內注射短效糖皮質激素,但必須注意短期內不能重複使用。

一、非甾體類抗炎藥

非甾體抗炎藥包括非選擇性環化酶(COX)抑制劑和COX-2抑制劑,早期如果不存在禁忌症,應早期足量使用非甾體抗炎藥速效製劑,對於不能耐受COX抑制劑的,可以選擇COX-2抑制劑,以減少胃腸道不良反應,或者有消化性潰瘍者應選擇COX-2抑制劑,需要注意的是COX-2可能有增加心血管危險。非甾體類抗炎藥使用過程中應密切監測腎功能,對於嚴重慢性腎臟病未透析患者不宜使用。

二、秋水仙鹼

秋水仙鹼是通過抑制白細胞趨化、吞噬作用以及減輕炎性反應而發揮止痛作用。推薦在痛風發作12小時內儘早使用,如果超過36小時療效顯著下降。一般起始給予負荷劑量1mg,口服,1小時後追加0.5mg,12小時後按照0.5mg給藥,一日2-3次。對於使用環孢素A、克拉黴素、維拉帕米、酮康唑等藥物者,應避免使用秋水仙鹼。秋水仙鹼的不良反應於劑量相關,常見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反應,如果出現了上述的症狀,應停藥。還有些患者可能會有肝功能的異常,如果轉氨酶升高超過正常值的2倍必須要停藥。秋水仙鹼還可以引起骨髓移植,因此使用時應注意監測血常規。

三、糖皮質激素

糖皮質激素主要適用於嚴重急性痛風發作伴有較重的全身症狀,對非甾體抗炎藥以及秋水仙鹼有禁忌症或者療效不佳時,可以選用糖皮質激素。必須注意的是有高血壓、糖尿病、水鈉瀦留、感染等,應避免使用糖皮質激素長效製劑。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作為用藥依據,請在醫師的指導下用藥,有什麼疑問或者觀點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