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1930年代(3):陷入大萧条时,总统胡佛为何不救市?

完全不干涉的自由经济政策

一战结束后,在哈定和柯立芝所在的共和党制定的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刺激下,美国经济蓬勃发展。

共和党政府推行的是完全不干涉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为经济爆发性增长创造了条件。此时,恰逢各种大规模生产技术出现,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产品变得更加廉价,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柯立芝时期的“繁荣”里已埋下了胡佛时期“大萧条”的祸根。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后,大量货物的产出需要消费者购买力相应提高,但是工人们的工资并没有涨,人们被鼓励先买下产品,再通过信贷过渡。在股票市场上也是如此,大量股票通过杠杆买入。

1929年10月,泡沫破灭,美国股票市场经历了令人绝望的“黑色星期四”抛售风潮,并在短短一个月之内下跌近百分之四十。

此后,美国进入了持续四年的大萧条中,这四年也正是胡佛任总统的四年。

美国1930年代(3):陷入大萧条时,总统胡佛为何不救市?

胡佛

“矛盾体”胡佛

胡佛总统所属政党和柯立芝一样,也是共和党,所以在“大萧条”中,他贯彻的仍然是放任的自由经济政策。他认为摆脱大萧条的唯一方式是自力更生,引入任何非经济因素都只会破坏自由市场的良性运作。

当民主党控制的国会通过了一项2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时,胡佛否决了它,并对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将它称之为“滥用公共财产”。


美国1930年代(3):陷入大萧条时,总统胡佛为何不救市?

胡佛从未到过排队领救济品的地方看一看,也没有离开过华盛顿。就在200万人的流浪者大军露宿街头的时候,他却每天晚上独自享用7道菜,虽然他也曾考虑过缩减白宫的膳食,但又觉得这会有损国家士气。

美国1930年代(3):陷入大萧条时,总统胡佛为何不救市?

他制定的政策不仅没有挽救危机,反而让状况越来越糟糕:他消减了个人和企业所得税,使政府在最需要资金的时候缩减了政府的税源;他认为金本位制神圣不可侵犯,即使已有多国将其废弃;他创办金融公司以支撑即将倒闭的银行,却否决了为饥饿人口拨款的救济金计划。

胡佛拼命想找出解决的办法,他一天工作18个小时,甚至消减自己的工资,他对经济复苏满怀希望,可是他实施的政策却让美国在经济危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美国1930年代(3):陷入大萧条时,总统胡佛为何不救市?

自欺欺人

1929年10月,美股崩盘;12月,胡佛宣布“情况基本好转”。

1930年3月,胡佛说“最坏的状况会在60天后结束”;5月底,他预计“经济会在秋季恢复正常”;6月市场已全面崩溃,他却告诉人们“大萧条已经结束了”;12月,他在提交国会的咨文中说“根本的经济实力并未受损”。


美国1930年代(3):陷入大萧条时,总统胡佛为何不救市?

当数以万计的民众露宿街头时,胡佛却对记者说:

“其实没有人挨饿,这些流浪汉吃得比以前还好。在纽约,一个流浪汉一天吃了十顿饭。”


美国1930年代(3):陷入大萧条时,总统胡佛为何不救市?

1932年7月,一战退伍军人和他们的妻儿像牲畜一般被驱逐出华盛顿。同一时期,美国报刊上出现的标题是:

“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东部迎来经济复苏的里程碑、

资本繁荣道路障碍清除、

美国商业重现闪光点。”

讽刺的是,在1932年,大萧条最惨的一年,流浪者们已经将能冠名的东西都冠上了“胡佛”:用纸板和麻袋搭建的棚户区被称为“胡佛村”;流浪者扛着的装废品的麻袋叫“胡佛袋”;露宿街头人们盖的旧报纸被称为“胡佛毯”;饥饿的农民抓住的用来充饥的野兔被称为“胡佛猪”。


美国1930年代(3):陷入大萧条时,总统胡佛为何不救市?

1932年4月7日,美国人民终于在广播里听到了来自富兰克林·罗斯福那充满活力和自信的新的声音。这位时任纽约州州长、民主党的领军人物,对胡佛政府进行了一番无情的谴责与嘲笑。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当时两党人士中唯一一个提出以改革的方式帮助国家走出困境的人。

美国1930年代(3):陷入大萧条时,总统胡佛为何不救市?

富兰克林·罗斯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