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訓》:古今家訓,以此為祖


家訓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根源最為深厚的部分,而自魏晉南北朝以來,有關家訓的著作就層出不窮,例如嵇康、杜預等著有《家誡》,諸葛亮、王僧虔等均著有《誡子書》。而其中最負盛名,影響最深遠的當屬先祖顏之推所著的《顏氏家訓》。自問世以來,《顏氏家訓》就備受推崇,盛傳不衰。南宋著名藏書家陳振孫稱讚:“古今家訓,以此為祖。”

一代代顏氏子孫也時刻牢記先祖忠孝傳家的叮囑,守道遵德,治學修業,立身揚名,從而譜寫了一部舉世矚目的中古門第盛衰史,創造了源遠流長、底蘊深厚的家族文化傳統。

《顏氏家訓》是顏之推一生有關立身、處世、為學經驗的總結,其思想主旨則是以傳統的儒學道德觀念及古今事例,闡述教子治家、立身揚名的道理,諄諄告誡後代守道遵德、治學修業、養生歸心,成為於國於家有用之人。

《顏氏家訓》中蘊含的立身處世的能力教育、情感教育、終身教育等思想,與現代教育理論中倡導的素質教育、創新思維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等教育新理念不謀而合。

顏氏創制家訓,意在治家。他認為,治家首在教育子女。他十分重視對子女的早期教育,甚至在中國教育史上非常早地論述了“胎教”的思想,強調“外象內感”,主張優化胎兒發育的外界環境,注重用美感來誘導和感化胎兒。

顏氏“固須早教”思想,是建立在自己的親身感受和對子女身心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基礎之上的。在他看來,孩子在兒童期具有:精神的專一性、思想的敏銳性、記憶的牢固性,“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使為則為,使止則止”的可塑性。俗話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少年時代養成的良好習慣,時間長了,就像天生一樣自然而然。這一思想十分可貴,至今對我們教育子女,尤其是從事養成教育工作都具有啟發意義。

在顏氏家風中,代表性的傳統是:注重道德,重教育,重親情、友情,還有謙讓、包容,特別是團結。在先祖看來,家庭道德教育的目標是子孫道德品質的提升。而道德教育,父母的作用不可小視。正所謂“夫風化者,自上而行於下者也,自先而施於後者也”,上輩品德對下輩有著深遠的影響。一個家族內部家風的浸染,就是要讓孩子在家庭大環境的影響中不知不覺地受到教育,這實際上就是一種不教而教。

對於深愛著孩子的父母來說,能看到自己的孩子茁壯成長並且有所成就,是最開心的事情了。但大多數家長都是望子成龍心切而又缺乏必要的科學教子方法。他們往往憑個人的直覺和某些傳統經驗來施教,這使得家庭教育出現了許多問題,產生了許多誤區,甚至鬧出了許多家庭悲劇。在這方面,顏氏提倡“威嚴有慈”即慈嚴相結合的方法,值得當代父母借鑑運用。它要求父母嚴中有愛、愛中寓嚴,使子女覺得他們可親近、可相信、可敬愛,由衷地聽從他們的教誨。

顏之推之後的顏氏子弟不僅經世文士輩出,治國平天下的名臣也彪炳史冊。如今,雖說時代變遷,但是古人的家庭教育風範在當今社會仍然有它的現實意義,尤其是對現代家庭的家長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鑑意義。所以,推薦大家讀一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