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出土一枚钱币,推翻西方学者质疑,证实郑和果然不是侵略者

关于郑和下西洋,根据目前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来看,应该是兼有宣扬大明威德和贸易的双重功能,基本是一种和平之旅,与欧洲大航海四处殖民侵略的做法截然相反。然而,一些西方学者却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其实是侵略和殖民,而且以当时航海条件,根本不可能将3万人的舰队送到非洲。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中国问题专家爱德华·弗里德曼教授:郑和舰队绝非和平使者,他们携带有大量先进武器,曾进行了数次军事行动,在爪哇、苏门答腊和斯里兰卡都与当地人发生了冲突。

那么,郑和舰队真如西方学者所言吗?2013年,考古专家在非洲肯尼亚发现一枚永乐钱币,在揭开了郑和最远航程之余,也证实郑和下西洋的和平性质。同时,对于西方学者的挑衅言论,非洲学者反驳一针见血。

非洲出土一枚钱币,推翻西方学者质疑,证实郑和果然不是侵略者

2013年,在非洲肯尼亚的曼达岛上,美国芝加哥的菲尔德博物馆与伊利诺伊大学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考察团挖出一座古墓,出土的文物证实郑和曾经到过非洲。

一,经过DNA检测,古墓中发现3具拥有中国血缘的尸骨,其中一人生活的时间与郑和下西洋的时代基本吻合,另外两人生活的时代则相对稍晚。

二,发现一枚600年前的中国古钱币,上书“永乐通宝”四个大字。北京大学的考古专家们指出,这种钱币大约在1403年到1424年期间在中国流通。因此,钱币极有可能是郑和舰队携带的物品。

结合《明史》中的“竹步(今索马里朱巴), 亦与木骨都束(今索马里的摩加迪沙一带)接壤。永乐中尝入贡。其地户口不繁, 风俗颇淳。郑和至其地”等记载,可以证实郑和去过非洲。

著名学者郑一钧考证之后指出:“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四次访问非洲,郑和每次都去,永乐年间三次,宣德年间一次”。

非洲出土一枚钱币,推翻西方学者质疑,证实郑和果然不是侵略者

显然,肯尼亚的明初古墓出土,在证实历史之余,更有力驳斥了西方学者对郑和航程的质疑,证明第一个到东非做贸易的不是葡萄牙人达伽玛,而是中国人郑和。

那么,郑和去非洲做什么呢,侵略还是和平?

答案不言自明,连东南亚这些近在咫尺的国家,明朝都没有侵略,只是略微惩戒一下不守规矩的狂妄之国,更何况万里之外的非洲?但一些西方学者却偏偏故作惊人之语,认为郑和是像欧洲人一样的侵略者、殖民者。对此,非洲学者反驳一针见血。

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的首席考古学家基里亚玛:我们发现当时的中国人对东非与欧洲人有着截然不同的做法,他们来的时候带了皇帝的礼物,这就显示出他们视我们为平等。

在肯尼亚学者眼里,郑和带去的是和平,而欧洲人带去的才是侵略和殖民。

非洲出土一枚钱币,推翻西方学者质疑,证实郑和果然不是侵略者

其实,关于郑和下西洋的任何史料中,都没有郑和侵略和殖民的丝毫记载,在非洲更是如此。在非洲地区,郑和代表皇帝赐给当地人大量财物,并将当地一些特产运回北京,其中还有一头被当做麒麟的长颈鹿。

新加坡国际郑和学会的专家陈建钦:郑和卷入的冲突要么是遭到报复,要么是消灭公海的海盗,这些事件其实并不具备真正冲突的本质,相反,它们生动地体现了郑和的和平外交。

国外有网友评价郑和舰队,是一支能够在全球任意地点登陆作战的特混舰队。以当时世界各国的军事能力而言,如果以侵略和殖民为目的,那么郑和可以轻松灭掉诸多国家,但郑和却没有这么做,甚至随船还携带了大量财物和钱币。

肯尼亚出土的钱币,也从侧面反映出郑和以公平贸易的态度面对诸多小国,这与欧洲人暴力抢夺的侵略者形象截然相反。

非洲出土一枚钱币,推翻西方学者质疑,证实郑和果然不是侵略者

事实胜于雄辩之下,为何还会有西方学者的怪论?原因不外有二:一是西方学者以己度人,认为自己祖先暴力征服非洲,那么中国祖先一定也会这么做;二是眼红如今中国与非洲的关系,认为中国在非洲实行“新殖民主义”,进而寻根溯源到郑和下西洋身上,说到底就是挑拨中非关系,抹黑中非关系。

2019年,中非贸易额突破200亿美元,中国已连续11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远超美国和欧洲诸国。所以,西方学者对郑和下西洋的污蔑,实际上不是出于学术目的,而是眼红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