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最有名的《孔子庙堂碑》,原来有两块碑石

《孔子庙堂碑》,以唐虞世南所书最有名,故单称《孔子庙堂碑》或《夫子庙堂碑》,多指此碑。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刻。虞世南撰书。为初唐碑刻中杰出之作,亦为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之虞书妙品。此碑是为记述高祖武德九年(626)封孔丘三十三世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重修孔庙事而立。贞观七年(633)刻成,无撰写年月。

虞世南最有名的《孔子庙堂碑》,原来有两块碑石

《孔子庙堂碑》现存刻石有两块。

一块在陕西省博物馆,俗称《西庙堂碑》。宋王彦超重刻于陕西西安。三十五行,行六十四字。碑末增"王彦超再建,安祚刻字"一行九字。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地震时,碑石断为三截。第二行"虞世"二字完好。碑的背面刻宋敦《兴颂砰》,宋唐英篆书,天禧三年(1019)五月刻。

虞世南最有名的《孔子庙堂碑》,原来有两块碑石

原碑立于唐贞观七年(633年)。碑高280厘米,宽110厘米,楷书35行,每行64字。碑额篆书阴文“孔子庙堂之碑”六字。碑文 记载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缮孔庙之事。为虞世南六十九岁时所书。此碑笔法圆劲秀润,平实端庄,笔势舒展,用笔含蓄朴素,气息宁静浑穆,一派平和中正气象,是初唐碑刻中的杰作,也是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的虞书妙品。“仅拓数十纸赐近臣”(清杨宾《大瓢偶笔》)。宋代黄庭坚有诗云:“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可见原拓本在北宋其珍贵。

虞世南最有名的《孔子庙堂碑》,原来有两块碑石

据传此碑刻成之后,车马集碑下,捶拓无虚日。未几火烬毁,武周长安三年(703),武则天命相王李旦重刻又毁。唐刻拓本今罕见。后唐拓本《孔子庙堂碑》流入日本,现藏日本东京三井文库。

虞世南最有名的《孔子庙堂碑》,原来有两块碑石

另一块在山东成武县,俗称《东庙堂碑》,碑身高2.08米,宽0.89米,厚0.22米,字33行,行满格33字。所书正楷,外柔内刚,圆融遒劲。翁方纲论《东庙堂碑》瘦硬胜于《西庙堂碑》。此碑,现存成武县文物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