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車架構之爭:MQB、TNGA、CMA 誰更厲害?

整車架構之爭:MQB、TNGA、CMA 誰更厲害?

我們對汽車的認知在逐漸加深,現在早已不是那個憑關門聲音就評判一臺車好壞的年代。相反,一些更高級、更有深度的詞也出現在我們的汽車辭典裡。

比如平臺、架構。

「平臺」這個概念,我們幾乎是被大眾教育的,從 PQ34、PQ35,再到後來的 MQB 甚至純電平臺 MEB,而提到「架構」,最近兩年我們經常提及的則是豐田的 TNGA、吉利和沃爾沃的 CMA。

整车架构之争:MQB、TNGA、CMA 谁更厉害?

什麼是「架構」?這其實是一套產品誕生的體系,為不同車型的研發提供共享的解決方案,讓車型研發能夠根據品牌定位、用戶定位、市場定位,從共享解決方案清單中做選擇,然後再做針對性研發。

除了技術,其實「架構」還需要定義標準體系、生產製造體系等等,所以,它是一個非常綜合的概念,可以說是覆蓋一家車企從研發到製造的全流程。

相比之下,「平臺」所包含的內容似乎就要略少一些,它更多的是在講產品本身,比如被定義好的軸距、輪距、懸掛方式等等。

整车架构之争:MQB、TNGA、CMA 谁更厉害?

做個類比:A 和 B 都是餐廳的大廚,A 特別講究食材的選擇,而 B 除了食材,還很在意用什麼樣的廚具、什麼樣的餐具、甚至後廚的環境。你可以把它簡單理解為平臺和架構之間的差異。

目前我們最耳熟能詳的幾個平臺或架構,前面已經說了,如大眾 MQB、豐田 TNGA、吉利& 沃爾沃 CMA。分屬德國、日本、中國的這三套整車架構(平臺),實際上也是三國汽車研發、汽車工業實力的一個投影。而 CMA 代表中國,實質上已經逐漸看齊德、日,並在一些方面實現趕超。

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你要知道的是,CMA 架構是由吉利和沃爾沃聯合開發的,可以覆蓋不同級別、不同車身形態,目前,吉利、領克、沃爾沃這幾個品牌的多款車型都是基於 CMA 架構打造的,如吉利星越、領克全系、沃爾沃 XC40 等。

整车架构之争:MQB、TNGA、CMA 谁更厉害?

2012 年,MQB 和 TNGA 推出,同年,吉利和沃爾沃決定研發 CMA 架構,4 年之後,CMA 架構正式發佈。對於 CMA 來說,4 年時間已經是不小的後發優勢。這種優勢又來源於三方面,首先,CMA 可以吸取 MQB 和 TNGA 的經驗教訓;其次,在 CMA 之前,沃爾沃已經推出了更高端的 SPA 架構,這也為 CMA 的推出打下了技術;第三,從 2012 到 2016,也正是汽車行業鉅變的幾年,汽車電子、汽車科技的發展加速,汽車和各領域的融合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讓 CMA 架構有能力包容更先進的科技和技術,甚至可以在產品設計、生產製造等環節大量採用了工業 4.0 最前沿的技術,例如 VRAR、3D 打印、大數據可視化、數字雙胞胎、人工智能等。

在新科技這方面,站在我們的角度來說可能感觸更深。前一陣我們寫過一篇文章專門講整車電子架構,它的先進程度和帶寬,在底層就決定了一臺車能有多高的智能化水平,更晚推出、且採用 FlexRay+Can 混合總線的 CMA 架構車型,顯然應該在智能化層面更有優勢。

整车架构之争:MQB、TNGA、CMA 谁更厉害?

相比 MQB 和 TNGA,由吉利和沃爾沃聯合研發的 CMA,也更本土化一些。這意味著基於 CMA 架構的新車在研發之初就有深厚的中國基因,而對於 MQB 和 TNGA 來說,要做到這一點,恐怕就沒那麼容易了。

CMA 的另一個優勢在於產品開發標準。吉利和沃爾沃對於 CMA 的開發初衷之一就是「比全球更高標準更高」,所謂的標準,又分為安全性、可靠性和品質感三部分。安全這一點其實在情理之中,畢竟是有沃爾沃參與研發的架構,沒理由不優秀。舉例來說,CMA 的高速 40%偏置配碰撞速度比美國 IIHS 和歐洲 E-NCAP 規定的 64km/h 更高 12.5%,正面碰撞驗證標準比美標規定的 56 km/h 更高 14.3%,後部碰撞驗證標準比美標規定的 80km/h 更高 5%。

整车架构之争:MQB、TNGA、CMA 谁更厉害?

而 CMA 架構怎麼定義可靠性標準呢?以發動機為例,CMA 架構的 GEP3 發動機設計壽命 35 萬公里,這個標準比日韓系發動機普遍的 24 萬公里設計壽命高了將近 50%。

整车架构之争:MQB、TNGA、CMA 谁更厉害?

品質感主要體現在生產製造工藝方面,比如衝壓精度。在外觀層面,更高的衝壓精度帶來更小的鈑金面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做工更好」。

當然,我們還是需要回歸理智。有了以上這些優勢,並不能說 CMA 就到了「碾壓」MQB 和 TNGA 的水平,但至少在某些層面,它達到了比肩甚至優於世界頂尖整車架構的高度。

說了這麼多,對於消費者來說,一個優秀的整車架構到底意味著什麼?

整车架构之争:MQB、TNGA、CMA 谁更厉害?

其實吉利星越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這是首款基於吉利 CMA 架構打造的高性能運動 SUV,在安全性、動力總成、底盤、智能化等各個方面,都可以說是吉利品牌目前的最高水平。比如 2.0T+8AT 的動力系統,就基本上沿襲自沃爾沃 XC60,百公里加速僅需 6.8 秒,而它所搭載的 9 寸全綵 HUD、雙 12.3 英寸大屏以及 L2 級駕駛輔助系統等,也得益於 CMA 架構所打下的電子電氣基礎。頂配 20 萬左右的價格放在中國品牌裡不算低,但從產品力層面,它卻完全有實力對標更高級別的合資甚至豪華品牌轎跑 SUV。而在看得見的配置、性能之外,生產工藝、可靠性等也是由 CMA 架構所帶來的的隱性優勢。

整车架构之争:MQB、TNGA、CMA 谁更厉害?

CMA 架構的出現對行業來說意味著什麼?最核心的一點,應該是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車企對於汽車核心技術的系統性思考和行動。

整车架构之争:MQB、TNGA、CMA 谁更厉害?

從早期的模仿外觀、逆向發動機,到蹣跚學步似的自主研發,再到拿出 CMA 這樣的模塊化架構,這就是中國汽車研發實力從弱到強的一條清晰路徑。

站在一個更宏觀的層面去看待整車研發生產,才真正有可能提升中國品牌新車的綜合實力,在這方面,CMA 無疑是一個先行者。

整车架构之争:MQB、TNGA、CMA 谁更厉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