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腫瘤患者會出現營養不良,其中致死率高達20%

80%的腫瘤患者會出現營養不良,其中致死率高達20%

民以食為天,如果一個人從食物中攝入的營養不能滿足人體每日的需要,久而久之,會因為營養不良而出現消瘦、乏力、水腫、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症狀。癌症患者更是如此,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吳蓓雯主任指出:約有40%-80%的癌症患者會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其中20%的腫瘤患者或直接死於營養不良[1]。

2019年國家癌症中心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腫瘤患者整體五年生存率為40.5%。而美國腫瘤學會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腫瘤患者五年生存率為68%。導致巨大差異的原因很多,其中規範化的綜合治療(包括營養支持治療)缺失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關於營養的三大誤區

要想保證癌症患者的日常營養需要,首先應該改變關於營養的這三大誤區。

誤區一、想餓死腫瘤細胞

這一說法人民日報已經發過文章進行澄清。癌症細胞生長需要營養,切斷營養,癌症細胞就會死亡,看似是一個“天衣無縫”的計劃。但是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正常細胞生長也需要營養。沒有營養,正常細胞也會死亡。以目前的研究水平,暫時無法將癌症細胞和正常細胞進行特異的營養識別,那“餓死腫瘤細胞”就無從談起。

但“餓死腫瘤細胞”也不是無憑無據,它源於癌症的一種治療方式—抗血管生成治療。科學家發現腫瘤細胞的生長離不開周圍的新生血管,腫瘤細胞通過新生血管汲取大量所需養分,得以快速生長、甚至轉移。掐斷新生血管的生長能夠很大程度上阻止腫瘤細胞吸收養分,抗血管生成治應運而生,因此我們把抗血管生成治療比喻成“餓死癌細胞”。但實際上抗血管生成治療是一種科學的藥物治療,而並非是“不吃東西”。

80%的腫瘤患者會出現營養不良,其中致死率高達20%

誤區二、盲目購買保健品

很多患者或者家屬,缺乏對保健品的判斷,認為越補越好,越貴的越好。再加上現在保健品行業魚龍混雜,往往就會在別人的誘導下盲目購買大量保健品。這些保健品不僅會浪費大量財富,而且對於是否真能起到作用也是一個大大的問號。不僅如此,保健品不是藥品,沒有進行相應的安全分析和質量控制,其中可能含有對人體的有害物質,如冬蟲夏草被曝出砷含量超標。患者對於保健品最佳的選擇是在臨床醫生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合理選擇。

誤區三、營養都在湯裡

經常有人說,“營養都在湯裡”。其實不然,我們吃肉一般主要是為了攝入其中的優質蛋白質,而研究發現,肉湯裡所含蛋白質遠遠不及肉本身。肉湯中僅有少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些微量元素在蔬菜中的含量更高。肉湯中之所以味道鮮美,是因為肉湯裡有大量的含N化合物。這些化合物能提高人體食慾,使人錯認為“營養都在湯裡”。正確的食用方法應該是湯要喝,肉也要吃。

80%的腫瘤患者會出現營養不良,其中致死率高達20%

人體必需的五大營養物質

那我們每天該怎麼吃?吃些什麼呢?如何保證身體營養均衡呢?總的概括來說人體每日所必須的營養物質分為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

1、蛋白質

它參與人體內各種生理生化反應,如免疫細胞基因的表達需要蛋白質的參與。因此,高蛋白飲食對於腫瘤患者較為有益。日常中,較為良好的蛋白質來源為

:豆類、魚類、雞蛋、瘦肉、奶類等。

2、脂肪

脂肪具有參與體內的某些激素的合成、儲存能量等功能。腫瘤患者推薦選用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N-3系列的脂肪酸,研究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抗腫瘤作用。包括:深海魚油、菜籽油、橄欖油、亞麻油等。

3、碳水化合物

每天供給的能量約佔人體需要總能量的55%-65%,是人體的主要能量來源。腫瘤患者也要保證每天攝入足夠的碳水化合物,優質的碳水化合物的來源有小麥 、土豆、小米、大米、粗糧等。

4、維生素和礦物質

雖然微量元素不能提供能量,但他們參與體內各種生理生化活動,缺乏某一種都會引起相應的不適。缺乏B族維生素會造成口腔潰瘍,缺鐵容易貧血,缺鋅則影響免疫力,都是缺一不可的。這些微量元素主要存在於

新鮮蔬菜和水果、動物內臟中

80%的腫瘤患者會出現營養不良,其中致死率高達20%

每天應該吃多少?

腫瘤患者各類營養素每天推薦攝入量:

● 谷薯類250-400g(包括饅頭、米飯、麵條、土豆等等,建議粗細搭配。其中全穀物和雜豆50-150g,薯類50-100g。);

● 蔬菜300-500g(建議深色蔬菜約佔總蔬菜攝入量的一半,如西蘭花、油菜、菠菜、西紅柿等等);

● 水果200-350g(如西紅柿、西瓜、蘋果等。避免空腹吃水果);

● 蛋類40-50g、水產品40-75g、禽畜品40-50g(如雞蛋、深海魚類、蝦等,禽類營養優於畜類。);

● 奶及奶製品300g、大豆及堅果類25-35g(如牛奶、無乳糖牛奶、腐竹、瓜子仁等等。避免空腹喝牛奶);

● 鹽小於6g,油25-30g(可用深海魚油或橄欖油等代替大豆油和花生油)。

(數據來源於:2016年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每個患者的體重、病情、治療方式等不盡相同,大家應該根據自身的情況,合理選擇其中的食物,避免食物影響治療效果。如靶向藥物期間,忌吃西柚類水果;腹脹時,應避免吃豆類、洋蔥等食物。

80%的腫瘤患者會出現營養不良,其中致死率高達20%

三大途徑進行營養補充

如果在飲食指導下,患者每日攝入量仍然達不到需要,可以採用以下三種途徑進行補充。

1、口服營養補充

即通過攝入製備的特殊的營養劑,包括蛋白質、魚油、脂肪、能量和微量元素等。通過口服營養補充來滿足患者正常的營養需要,防止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

2、管飼營養

管飼即通過人工管道向胃或空腸內輸送營養物質,一般分為鼻飼、胃造瘻口管飼及空腸造瘻口管飼。如果患者因昏迷、食管手術等問題無法口服或口服無法滿足患者營養需要。可以採用管飼來補充營養,但管飼不同於正常的口服營養,可能引起胃腸道反應,而且適應管飼的能力也因人而異。

3、腸外營養

對於嚴重腸梗阻,嚴重腹瀉的患者,可以採用腸外營養。從靜脈內輸入營養液來供給機體的每日需求。

總之,保證患者每天的營養需要,不僅可以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力,遏制癌細胞的復發和轉移,而且還能促進患者的恢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