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歸“瓶貯”老酒戰略可期

“老酒”在中國文化的歷史長河中意味深長,內涵豐富。它既體現著中國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也承載著文人墨客的千古情懷。對老酒的鐘愛,從古至今,有增無減。當下,“存新酒,喝老酒”成為一種大眾消費趨勢,這是時代發展使然,也是消費者品味升級使然。

“瓶貯老酒”,老酒市場的起源

陳年老酒市場原本是市場自發行為,是消費者主導的將好酒存下來放置一段時間再喝的消費行為。這源自於代代相傳的“好酒陳香”觀念,更是在實踐中得到了反覆的認證。於是,在技術不斷髮展、經濟不斷進步的推動下,名酒品牌生產的瓶、罐、壇裝白酒在被消費者購買後,一部分就儲存了起來。這部分酒經過時間的洗禮慢慢的就變成了白酒市場中炙手可熱的、可進行再交易的“老酒”。

純粹的“陳年老酒市場”,由於一些歷史、文化因素,茅臺(600519)酒就佔了百分之七十的量。剩下的百分之三十是董酒、五糧液(000858)、瀘州老窖、沱牌捨得等這些名酒品牌的產品。2000年生產的飛天茅臺售價近16萬元;1980年生產的郎泉牌郎酒,拍賣到近30萬元:1989年參加第五屆白酒評比大會上獲得金獎的原裝沱牌麴酒拍賣到一百多萬元。老酒價格節節攀升,消費者的熱情不減反增,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老酒喝一瓶少一瓶的現實因素與老酒供給不足的市場因素。

當下,陳年老酒作為一種民間收藏品具有一定的投資、收藏價值,用來飲用的量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了。8、90年代的陳年老酒在市場上普遍的問題一是供給不足、供不應求,二是真假難辨,假老酒多,陳年假酒也多。這些現狀給消費者喝到陳年老酒增加了許多困難。

巨大的需求推動著行業的發展,面對消費者對“老酒”的極大需求,各大名酒品牌紛紛啟動了老酒戰略,滿足消費者對老酒的需求,而解決這一需求的方法又迴歸到了“瓶貯”。由市場自發的行為轉化為開始由廠家介入規範,“瓶貯”規模擴大。

老酒市場的未來---名酒品牌“瓶貯年份酒”

老酒熱,是消費者品味升級的體現,更是經濟繁榮發展的必然。未來的老酒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千億,這一現狀帶動了老酒市場的加快發展。名酒品牌紛紛推出“瓶貯年份酒”:郎酒的青花郎瓶貯年份酒、國窖1573瓶貯年份酒、捨得瓶貯年份酒… 這將掀起高端白酒市場和收藏市場的波瀾。

“瓶貯年份酒”是老酒市場的未來,將對行業、市場、消費者產生多方面影響:

從白酒行業的角度看,只有那些有實力的名酒品牌才能夠實行“瓶貯年份酒”,因此這一戰略將加快中國白酒行業的整合,大幅度提升名酒品牌的市場佔有率。同時,“瓶貯年份酒”計劃在《白酒年份酒團體標準》的規範下實施,將有利於白酒行業的健康發展。

對消費者的影響,可以從兩方面來講,一方面解決了消費者對“老酒”的需求但辨識能力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瓶貯計劃的實施將給產品增加貯存成本,因此消費者需要為此買單。但總體來說,消費者終於喝到放心的品質老酒了。

對於名酒品牌自身而言,“瓶貯年份酒”計劃的實施將有利於品牌的長遠發展,提升品牌形象與格局,將在無形中升級品牌產品的定位,使品牌產品在時間的醞釀中得到消費者的更多認同。

從白酒市場來說,“瓶貯年份酒”成為次老酒,解決了白酒市場老酒供不應求的現狀,同時又為白酒市場開發了更多的老酒愛好者,擴大了老酒消費圈層,繁榮壯大了白酒市場。

捨得瓶儲年份酒――每年瓶儲十個億

2019年,捨得酒業實施廠內瓶貯計劃,把陳年基酒拿出來勾調罐裝。這一舉動順應了老酒價值迴歸的消費趨勢,讓老酒更多的被消費者喝掉,讓老酒的美味被更多人分享,讓老酒走近消費者的生活。

捨得的老酒戰略是基於市場、行業、自身優勢做出的高端戰略,而“瓶貯年份酒”計劃是捨得老酒戰略在實踐的重要體現。捨得老酒是歲月的精華,是品質的象徵。“捨得酒,每一瓶都是老酒”,是用行動在佐證,用品質去見證。

捨得酒業將民間瓶貯與廠家瓶貯的模式相結合,啟動了捨得老酒回購項目,發佈了品味捨得老酒價格指導,開始了每年瓶貯十個億的計劃。捨得堅定“老酒戰略”,強勢出擊,用具體行動做行業標杆。

“真酒體、真釀造、真年份” 是中國酒業協會對年份酒要求,更是捨得瓶貯年份酒將秉承的規範,捨得酒業始終不忘企業初心,以品質對接市場,為消費者呈現老酒應有的獨特美味。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